五上蓝调江南郑光华Word文件下载.doc
《五上蓝调江南郑光华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上蓝调江南郑光华Word文件下载.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音刀”不是一种刀,而是一种▲。
鸭子的口水、刀功
6、本书作者的父亲是一名▲,他继承了祖业,还兼营了一家药店——▲。
父亲看病“望闻问切”中“切”指▲。
中医、树德堂、切脉
7、唐代名医孙思邈著有▲,被后世尊为▲。
传说当年,一只生病的老虎向他求治,获救后再不伤人,而且为孙家看管后山的杏林,后来人们用▲代替医家。
《千金方》、药王、杏林
8、药店的员工分为▲和▲,▲(人名)以外场为主,▲、▲和算帐,一板一眼,慢条斯理。
人们把在店堂配药的员工称作“▲”,把在后场切药制药的员工叫“▲”
外场、内场、吴先、称药、包药、先生、刀师
9、树德堂的柜台上养着一盆唯一活着的药草是青翠欲滴的▲,古籍《道藏》中记载的“▲”之首。
鲜石斛、道家九大仙草
10、药堂的后院常用来晒药,父亲却在这儿养了▲,是为了让守药人不敢松懈。
几只鸡
11、“小热昏”▲是一带通用的俗语,是推销▲的小贩唱的曲艺,不是卖艺的。
他们用的乐器是▲或▲,便于自拉自唱。
曲调简单,唱词粗俗。
一开场总是那首▲。
江浙沪、梨膏糖、胡琴、小手风琴、《吃与不吃歌》
12、夏天的夜晚,有些男孩要去镇外“转转”,就是去“▲”,更多男孩要去乘风凉,乘风凉的好处是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趣闻野话,鲜活“▲”。
偷瓜、牛皮
13、“极香的臭”、“极臭的香”是形容▲。
常熟状元翁同酥被慈禧罢黜回乡幽居时,也喜欢吃,每日必买。
“泊累”指▲,食之非为果腹,就是为了吃着玩。
麻腐,北方人谓之▲,我们俗称为▲。
小孩要吃▲得用▲和串家走巷的换糖担交换。
换糖担为了招揽生意会吹▲,音调简单,却绵柔、悠远。
臭豆腐、爆米花、凉粉、蚕豆豆腐、麦芽糖、废品、一支竹箫
14、野鸭在天井里没能飞走是因为它们的起飞要经过一段▲。
为了考证树洞是不是从底部贯通到顶部,我们想出了一个成功的办法:
▲。
起跑、在下边的树洞里点火生烟
二、判断
1、茶园的店名在门面或幌子上。
()
错茶园店名在水筹上
2、旧时,学木匠的要在出师之前用一个工时单独完成一架纺车或者一条长凳。
对
3、东园茶馆用的是河水,西园茶馆用的是井水。
错东园茶馆用的是井水,西园茶馆用的是河水。
4、传说瞎子阿炳到西园拉过琴,拉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二泉映月》。
5、苏州评弹始盛于清代,在当时的常熟相当繁荣,“有苏州评弹第二故乡的美誉。
”()
6、散书场之后,有话要说的老听客会留下来“扳错头”。
7、苏州评弹弹唱的是两人,人称男先生和女先生。
乐器是琵琶和二胡。
错乐器是琵琶和三弦。
8、苏州评弹的下午场更受重视,总是说书先生的看家书目。
错苏州评弹的夜场更受重视,总是说书先生的看家书目。
9、《母亲树》一文中老树是一棵皂荚树。
()
10、为了考证老树的树洞是不是从底下贯通到顶端,我们采用了灌水法,结果失败了。
11、逢年过节,黄昏时,母亲总要扯我到老树下磕头烧香,还称它为“寄娘”。
12、换糖担人吹的是一支短笛。
错。
换糖担人吹的是一支竹箫。
13、野鸭的起飞与直升飞机一样,所以它们从天井里飞走了。
错野鸭的起飞与直升飞机不一样,需要一段距离来起跑,所以它们无法从天井里飞走。
14、电影是露天电影,十多天前就会贴出海报,一到下雨,就没戏了,因为没法“雨天顺延”。
15、放映船每次放电影都是在小学操场。
错放映船放电影开始都是在小学操场,后来学校翻建房子,就到石库门了。
16、网船后面大多拖着一条淌淌船,就是那种微型的小划子。
17、水老鸦和鸟奴奴都是野鸭的俗名。
错水老鸦和鸟奴奴都是鱼鹰的俗名。
18、采菱这种活大多是少女干的。
19、“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太平。
”这是家里的男人说给灶王爷听的。
20、我家老宅有个极小的天井,只五尺见方,大人们称为蟹眼天井。
21、金生老汉的一只眼睛被独角牛挑瞎了。
22、小镇上一个中年妇女,长得福相,穿戴考究,人们叫她“皇后娘娘”,她经常挎着竹篮卖瓜子。
错小镇上一个中年妇女,长得福相,穿戴考究,人们叫她“皇后娘娘”,她经常挎着竹篮卖团子。
23、蚕上“山”是指蚕吐丝结茧。
24、吉桥小学后院有五棵桑树,是一位老校长种的,说每学期结束时,把桑树上结的桑葚子作为奖品,奖给全校最优秀的五位学生。
25、蚕儿“上山”了,结了二百四十四个茧子,其中三十二个是黄色的,最后卖给了茧行。
错蚕儿“上山”了,结了二百四十四个茧子,其中三十二个是黄色的,最后卖给茧行,茧行没收。
26、“猫三狗四猪五羊六”,羊的孕期是六个月。
27、小时候我养了一只羊,取名白雪,最后白雪被卖了,用卖的钱买了一顶橘红色的布伞。
28、一个星期一的早晨,荣小弟摇船下湖去卷水草,不慎掉在水草窝里,淹死了。
29、一天,一对喜鹊来老树上做窝,后来又来了猫头鹰,妈妈都挺开心。
错,喜鹊来了开心,猫头鹰来了担心。
30、父亲买乌龟,不是为杀来吃,而是为了方便别人。
他是中医,有一偏方要用活龟板,每当开到这个方子,就把乌龟免费送给病人。
31、冬天,在灶塘里烧火是件美事,称为“孵灶塘”,由男孩子来干。
错,由女孩来干。
31、小时候,我们经常挤在灶塘“煨玉米”、“填脚炉”。
错小时候,我们经常挤在灶塘“煨山芋”、“填脚炉”。
32、《千金方》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写的。
错孙思邈
33、“我”父亲是名中医,中医看病的程序是“望”“闻”“问”“切”。
34、《药王采药图》中风尘仆仆的李时珍坐在草丛间休息,一脸宽厚的笑。
35、八音刀是理发师刮脸时能发出八种声音的刀功。
36、睡觉时扭了脖子叫“落枕”,理发店的师傅会免费帮助解决。
37、理发师中剪子功夫最强的永生,称作“紧拉慢唱”。
错理发师中剪子功夫最强的雄生,称作“紧拉慢唱”。
38、一个叫阿芒的孩子被鱼鲠了,后来喝醋才解决掉。
错一个叫阿芒的孩子被鱼鲠了,后来喝鸭子的口水才解决掉。
39、“小热昏”是一通用的俗语,是推销麦芽糖的小贩唱的曲艺,不是卖艺的。
错“小热昏”是一通用的俗语,是推销梨膏糖的小贩唱的曲艺,不是卖艺的。
40、一个堂倌来为汽油灯充气,另一个上台为说书先生备茶水。
这是开书的信号。
41、开书之前,书场门口总有些妇女挤挤地站着,她们是来听“白书”的。
错她们是来听开篇的,更是来观赏女先生的“行头”的。
42、在书场里听“白书”是小孩的专利。
43、曾舅妈痛风病发得厉害,很痛苦,想投河自尽,让她改变主意的是家里的鸭子。
44、梨膏糖是常熟特产,主要原料是梨和糖。
错梨膏糖是苏州特产,主要原料是梨和糖。
45、螺蛳的吃法传说是兴福寺的一个小和尚发明的,为了吃螺蛳小和尚还俗了。
46、说书的女先生十分考究服饰化妆,一排书说十五天,每天的服饰不会重样。
47、旧时,若是家发生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当事人往往会约定到茶馆“吃讲茶”。
48、书场一般由酒馆兼营的。
错书场一般由茶馆兼营的。
49、乡村里手工业小头目都是茶馆的常客,用泥油漆工的人会到茶馆来“喊工”。
50、我小时候养过蚕,帮助我采桑叶的是麦叔。
三、选择
1、茶园里用来盛水、淀水的缸(▲)
A在屋里B在屋外C一半在屋里,一半在屋外D一半埋在土里,一半在地面。
C
2、茶客暂时离开茶馆时,会把壶盖(▲),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暗号,堂馆见此就不会把茶壶收走。
A翻过来盖B正常盖C放在一边D放在杯中
A
3、“凤凰三点头”指的是(▲)
A堂馆为茶客续水B戏曲名称C一种舞蹈D凤凰戏耍
4、阿炳的原名(▲)
A蒋云仙B华佩亭C陈希安D华彦钧
D
5、大年初一早上,西园的老茶馆把每一个茶壶里都放进一枚免费的(▲)
A红枣B青橄榄C紫葡萄D桂园
B
6、“苏州评弹”中先生弹的乐器是琵琶和(▲)
A二胡B吉他C古筝D三弦
7、说书先生带上书台的老三件是手帕、醒木和(▲)
A茶杯B折扇C毛巾D尺子
8、“有苏州评弹第二故乡的美誉。
”是(▲)
A苏州B常州C广州D常熟
9、茶园的店名在()
A门面上B幌子上C水筹上
10一个叫阿芒的孩子被鱼鲠了,后来(▲)才解决掉。
A喝醋B喝酒C吞吃韭菜D喝鸭子口水
11、父亲是中医,他买乌龟养在院子里,是为了(▲)。
A杀了吃B作为药免费送给病人C观赏D给小孩玩
12、书场一般由(▲)兼营的。
A酒馆B茶馆C书店D饭馆
13、小镇上一个中年妇女,人们叫她“皇后娘娘”,她经常挎着竹篮卖。
(▲)
A瓜子B麻腐C麦芽糖D团子
14、《千金方》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写的。
A孙思邈B张仲景C李时珍D华佗
15、小时候我养了一只羊,取名白雪,最后白雪被卖了,用卖的钱买了。
A一顶橘红色的布伞B一个书包C一双新鞋D一个文具盒
16、理发师中刀功最强的是(▲),绝招是“八音刀”。
A永生B雄生C沈兴D吴先
17、梨膏糖是(▲)特产,主要原料是梨和糖。
A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