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4129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文档格式.docx

《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文档格式.docx

  

(二)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

(三)道德教育

层次划分:

公德教育目标、私德教育目标、职业道德教育目标。

  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和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道德知识和传统美德教育是青少年人格开展的重要容。

〕四)心理安康教育

〔四〕、心理安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展心理安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开展

五、小学德育容的特点:

1.阶级性和历史性

2.共同性和继承性

3.稳定性和可变性

六、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学生安康生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我国德育目标的根底和保障

4.德育是培养具有道德开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

第二节德育目标

一、德育目标及其分类

德育目标的概念:

所谓德育目标就是对德育要培养学生具有何种品质所作出的设想和规定。

德育目标的分类:

德育总目标是学校德育的根本指针,是德育的总方向。

德育目标容分层:

道德教育目标、思想教育目标、政治教育目标、法制教育目标、心理教育目标。

〔二〕德育目标的学段分层

我国德育目标的学段分层是:

小学德育目标、初中德育目标、高中德育目标和大学德育目标。

二、德育目标主要依据〔容构成构造〕:

1,德育目标,它决定德育容2,受教育者的身心开展特征,决定了德育容的深度和广度3,德育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新时期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

〔一〕新时期德育目标的规定

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

在1988?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

提出:

把全面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二〕新时期德育目标的特征

1、强调根底性

2、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

3、注意了德育的层次性

4、具有全面性

5、注重稳定性与变革性

〔三〕】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

1、思想政治方根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立;

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2、道德行为方面的根本要求:

尊重,关心他人,保护、帮助他人。

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根本要求:

养成老实正直、积极向上、自尊自强的品质。

第三节德育容

1、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德育教育的核心地位〕

  爱国主义是人们在祖国土地上长期生活、劳动和奋斗中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爱国主义教育是指通过学校德育培养起青少年的这种态度,并逐步演化为自身的一种深厚的情感。

我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要容是:

“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争取实现包括在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了解: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各个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也有共性:

建立祖国,发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抗击侵略,保卫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容:

①帮助儿童从小培养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②帮助儿童初步了解民族和国家两者的涵以及民族与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逐步树立起民族和国家意识。

③帮助儿童初步了解我国各民族和社会开展现状,引导儿童自觉地将自己乃至本民族的利益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逐步树立为民族与国家强盛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④教育儿童在热爱本民族与国家的根底上,正确地理解其他民族与其他国家的利益,逐步树立起尊重、友爱、合作的精神

⑤重视各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

  2、理想教育

  理想问题是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社会理想、事业理想、人格理想、生活理想等等。

是否具有安康、正确的理想是儿童能否顺利成长与开展的关键。

  小学理想教育的容:

①教育者应充分理解、尊重并正确对待儿童理想的现实性与丰富性。

②帮助儿童认识到理想对于人深开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对其进展正确引导,逐步提高他们分辨正确理想和错误打算的能力;

帮助他们自觉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逐步树立起为民族和国家利益而奋斗的远想。

③教育者应结合传统与现实,培养儿童学习革命荣耀传统,并将其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

  3、集体主义教育

  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是道德的根本问题。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最重要的容之一,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成员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根本准那么。

集体主义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为前提,同时充分尊重个人正当合法的利益。

  小学集体主义教育的容:

①教育儿童关心集、热爱集体,成为集体的积极一员。

②用集体主义精神来规言行。

③初步了解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他人、集体之间的关系,并在此根底上培养起尊重他人与服从集体的意识。

  4、劳动教育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小学劳动教育的容:

①培养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懂得劳动的意义,尊重和热爱劳动。

②帮助儿童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③注意培养儿童保护公共财物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④安排劳动时间,应充分考虑儿童的身体与心理特点和规律。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人道主义是人类共有的根本美德,是一种重要公德,主尊重人、信赖人,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平等与互助。

小学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的容:

①引导儿童学会善意对人,热情待人,乐于助人。

②培养儿童的文明行为,如讲规矩、有礼貌、爱整洁、尊敬师长、举止文雅等。

③养成良好的品质,如老实、热情、谦虚、朴素、勇敢、果断、沉着、耐心、埋头苦干等。

第二章德育过程

第一节德育过程的概念、构造与矛盾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概念:

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施加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和实践,从而使其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过程。

其区别表现为:

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活动过程,而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指个体在品德方面的开展。

其联系表现为:

德育过程是小事品德形成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德育过程的构造

德育过程的构造是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

这些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容和德育方法四个方面。

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表达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者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个体教育者和群体教育者。

  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

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当他作为德育对象时,他是德育的客体;

当他承受德育影响、进展自我品德教育和对其他德育对象产生影响时,他成为德育主体。

  德育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那么和法纪道德规,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在化的客体。

学校德育根本容是根据学校德育目标和学生品德形成、开展规律确定的,它具有一定的围和层次。

  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将德育容作用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借助于一定的德育方法来学习、修养、化德育容,从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品德。

三、德育过程的矛盾

德育过程的矛盾是指德育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德育过程中的最根本是在外在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

第二节德育过程的规律

1.德育过程的规律

①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开展的规律。

②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③学生思想矛盾部转化规律。

④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二、德育过程的特点:

1.是培养知情意行的过程

2.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

3.是组织实践活动多方面施加影响的过程

4.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一、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开展的过程

〔一〕知、情、意、行是构成品德的四个根本因素

“知〞即道德认识。

“情〞即道德情感。

“意〞即道德意志。

“行〞即道德行为。

〔二〕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

1、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根底。

2、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

3、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起着维持作用。

4、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好坏的客观标准。

〔三〕这一规律对德育开展提出的要求

1、德育要注重全面性

2、德育要注重多开端性

3、德育要有针对性

二、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教育性活动的过程

〔一〕学生的品德开展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能动地实现的

总之,外在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是在个体积极作用于环境的活动中实现的,所以,品德开展也必然是个体积极参与活动的结果。

〔二〕这一规律对德育开展提出的要求

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让活动具有“开展效应〞

2、要为学生提供容和形式多样的活动

3、要激发学生去积极自主地创造活动:

一个人对活动的态度可分为三个等级:

最低的是被动应答,第二个是自觉适应,第三个是自主创造。

三、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德育开展时应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外在道德要求时应考虑到他们现有的品德开展水平。

其次,要采取各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心理部矛盾运动。

最后,要促使学生进展自我道德教育。

四、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反复而且长期逐步提高的过程

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开展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

个体的品德开展与形成为什么教育长期性的态度呢?

首先,品德开展具有阶段性。

其次,一个人的品德开展是无止境的,要不断完善才能到达一个比拟完美的境界。

再次,随着时代的开展,社会道德也会发生变化。

最后,道德包含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要素。

反复性是指个体品德的开展不是直线上升,而是会经历一个迂回曲折、甚至暂时倒退的过程。

为何会出现反复曲折呢?

首先,个体品德构造是一种动力定型。

其次,在个体品德开展与形成的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如果是积极的,当然会对品德的开展与形成起着促进作用。

再次,学生意志的薄弱性也是导致反复性出现的重要原因。

根据这一规律,德育开展时应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的逐步开展他们的品德。

2、要善于在德育中反复抓、抓反复、锲而不舍。

第三章德育原那么、途径与方法

第一节德育原那么

一、疏导性原那么

这一原那么要求德育要善于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