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4012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这些课题的核心,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有助于青年学生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历史进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到科学的发展;

历史进入20世纪,在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后,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一国发展到多国;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率先成功地突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社会主义开始向现代体制过渡。

社会主义的发展,包含着理想、理论、运动和制度四个方面紧密相联的内容。

三、正确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曾经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经历的严重挫折。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今天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它是劳动人民获得解放的精神武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指导思想,并提供了认识当代世界各种矛盾的科学方法。

正确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二章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第一节社会主义革命在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胜利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兴起,欧美的垄断资本主义有了很大发展。

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落后国家以极大的痛苦为代价卷入世界经济。

二、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和实践

在1905革命前后,列宁提出了创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和把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论证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内首先获得胜利;

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提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可以首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并成功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

在最后的著作《论我国革命》中,阐明了经济落后的俄国可以先夺取政权、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西方国家。

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相对落后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产生了重大的国际影响,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第二节苏联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探索

列宁认识到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强调“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和“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前后,列宁提出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建立国家生产、国家分配制度,内战爆发后实施战时共产主义。

战后过渡到“新经济政策”,它萌芽于1921年春天的粮食税计划;

形成于1921年秋天提出的“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

1922年春天国有企业改行商业原则是它的进一步发展。

列宁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整个看法发生了根本改变,主张利用市场作用,实现合作化,改造国家机关,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文化建设上;

与此同时,强调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理论和实践

列宁病重期间和去世以后,俄国共产党内就发展战略和如何对待粮食收购危机发生了争论。

斯大林实施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推行了全盘集体化,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与此同时,结束了“新经济政策”,形成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这个模式是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其形成过程中,斯大林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某些原则,又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并犯了肃反扩大化的错误。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赶超战略,以高度国有化为基础、以行政手段为主配置资源、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

与此相对应,形成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观。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既有重要的历史作用,也有严重的弊端。

第三节社会主义在多国的胜利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多国的胜利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的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

十几个欧亚人民民主国家诞生,它们大多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在经济恢复时期探索过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以后由于特殊的国际国内原因,在社会主义改造中都走向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在各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在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运动中,涌现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

二、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出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革命理论。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

经济恢复时期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中,成功地创造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巨大成就。

从1956年开始,毛泽东强调了“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提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和技术革命上来的思想,探索了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毛泽东晚年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也发生了严重失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发展。

本章学习要点

如何评价俄国十月革命?

苏联早期的新经济政策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试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成果、特点及弊端?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道路摸索的经验教训有那些?

 

第三章社会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

第一节时代的发展与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

一、战后科技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世纪后半期,发生了以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中心的科技革命,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调整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入比较稳定的发展阶段。

世界经济关系走向国际化,跨国公司大量产生,国际垄断资本形成。

重视市场作用的亚洲“四小龙”抓住这次科技革命造成的机遇,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增长,成为新兴的工业化经济体。

二、时代主题的转换

20世纪60年代起,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东西方关系出现缓和趋势,南北方矛盾更加突出,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当代世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战略问题。

在西方国家工人运动的发展处于低潮的同时,出现了“欧洲共产主义”和“新社会运动”等思潮。

三、国际局势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电子化和信息化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世界多极化的进程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和政治格局进入新的调整阶段。

冷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态势,其国内外矛盾有新的发展。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战略关系从全面对立和对抗,进入一个既有矛盾斗争又有借鉴合作的长期共存的新阶段。

第二节社会主义国家进入改革时代与苏联东欧剧变

一、苏联东欧的改革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从50年代中期开始,体制的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面临的挑战日趋严峻。

南斯拉夫首先向苏联模式挑战,提出“自治社会主义”。

1956年波匈事件以后,经互会国家也先后开始改革。

有的改革曾经一度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

经互会国家的改革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试图修补苏联模式,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苏联模式计划经济的两个基本特征——高度国有化和以行政手段为主配置资源,改革终于陷入困境。

二、苏联东欧剧变及其教训

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东欧政局的动荡,发生了东欧剧变;

90年代初苏共被解散,苏联解体。

苏联东欧剧变是苏联模式衰败促发的危机,是这些国家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在新条件下的总爆发。

西方的“和平演变”是外部原因,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是直接原因,政治经济体制僵化造成经济发展滞缓和人民群众积极性受到压抑是深层次的历史和体制根源,执政党严重脱离群众和指导思想上的混乱是关键因素。

苏东剧变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社会主义必须改革开放,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执政的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第三节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重大的历史性转折;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进行了拨乱反正,实现了从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的转变,提出了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任务;

到十二大,邓小平总结了长期的历史经验,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第一步取得成功,改革从农村向城市推进,从经济体制改革向全面改革推进,形成了中国渐进改革的道路。

十三大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的根据,阐明了经济建设的发展战略;

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任务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

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首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系统概括,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还提出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思想和新的国际战略思想。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根据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需要和邓小平多次谈话,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根据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新局面的打开和面临改革的攻坚任务,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作出了概括。

为了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江泽民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十六大确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纲领,进一步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和发展战略。

第四节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各国的新探索

苏联东欧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坚持下来了,而且都在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和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越南老挝的革新进程以及对重大理论认识的变化,古巴面临的挑战和采取的对策,朝鲜的经济改进。

二、世界社会主义的新态势

在苏联东欧剧变以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

90年代中期以后,共产党的力量在欧洲有所恢复,并在组织上和理论上作了重大调整。

俄罗斯、东欧共产党正在形成新的社会主义理论。

西欧左翼力量重新抬头,社会民主党从低谷中走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