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答案部分Word下载.docx
《区域经济学答案部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学答案部分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简述区位含义、区位条件对区位发展的作用(没找到)
2.如何选择区域主导产业?
1.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
主导产业必须具备的4个条件:
1)有较高的区位商或专业化水平,一般区位商值在2以上或专
业化系数在0.5以上,该产业的生产主要为区外服务。
2)在地区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宰地区经
济发展。
地区范围大,对区位商和产值比重的要求相对较低,地区范围越小,要求越高。
一级主导专业化部门:
区位商≥2(或专业化系数≥0.5)产值比重≥15%
二级主导专业化部门:
区位商≥1.5(或专业化系≥0.33)产值比重≥10%
3)与区内其它产业关联度高,二者之间的联系越广泛、越深越深刻,越能通过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4)能够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富有生命力的产业。
根据本区域所处经济发展阶段选择主导产业;
根据产业发展的阶段来选择主导产业;
根据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来衡量;
3.试简述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理论(新要素、创新、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依赖)区域经济合作的具体内容
区域经济合作:
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
区域合作三要素:
合作主体合作对象合作效益
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质:
是区域之间的非物质商品贸易,是区域贸易的特殊形式。
纯粹的物质商品贸易不属于区域经济合作的范畴。
(一)要素禀赋理论
又称要素比例说,简称赫-俄原理(H-OTheory),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的学说。
要素禀赋也称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H-O定理
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
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将国际贸易和区际贸易的领域由产品拓展到生产要素,并认为正是由于各地区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决定了地区之间的贸易格局,而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能够改变地区要素禀赋之不足,提高地区生产效率。
(二)新要素学说
新要素学说是对俄林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它大大扩展了生产要素范围,把劳动的智力投资、科技进步与创新、获取信息的便利程度都列入生产要素范畴,深化了生产要素的内涵。
新要素学说主要包括:
人力资本学说、研究与开发学说、创新理论——企业创新、国家创新、区域创新
区域创新理论
区域创新是指一个地区研究、开发、运用和扩散新技术和新知识,并以此促进地区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区域竞争力的过程。
区域创新是国家创新系统的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创新系统在具体领域和具体地区的深化和细化。
区域创新的核心在于地区政府创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氛围和环境。
(三)区域发展的相互依赖理论
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库珀出版《相互依赖的经济》一书,首次系统阐述了国际相互依赖理论。
国际相互依赖理论认为:
世界各国都生存于遍布全球的相互依赖网中,因此都有义务共同努力,建设一个建立在契约而不是地位、协商而不是强制的基础上的全球社会。
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依赖,缘于如下三方面:
第一,政治军事力量的制衡。
第二,经济技术的不均衡格局使各国都必须依赖于其他国家的经济技术力量完成本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跨国性组织,特别是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宰。
第三,20世纪中后期,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程度的加深,产生了一系列足以影响全球经济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共同面对。
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
工业贸易合作
(一)生产合作
生产合作是指不同地区的企业共同完成某项产品的生产活动,通常表现为合作企业各自承担总项目中部分产品或部分工序的生产,最后共同完成全部项目。
由于共同生产的产品只有在销售后方能实现利益,因此生产合作通常会延伸到销售领域。
(二)加工贸易合作
加工贸易合作是指合作各方在原材料来源、加工生产及商品销售全过程进行合作。
主要形式有来样(图纸)生产、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俗称“三来一补”。
资金合作
资金合作是指合作双方以资金的筹措与投放为核心内容进行的经济合作活动。
资金在区际之间的流动主要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种形式。
(一)直接投资
直接投资是指投资方将资金以资本或实物的形式直接投放于受资区域的特定项目,并始终参与或控制投资项目的生产、经营全过程,最终获取经济利益的经济行为。
根据投资这参与项目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
独资、合资经营
(二)间接投资合作
区域间的间接投资合作主要有两种:
信贷、证券投资
劳务合作
劳务合作是通过劳动力的区际流动进行的区域经济合作。
主要有纯粹的劳务贸易、信息咨询及旅游三大类。
(一)纯粹的劳务贸易
纯粹的劳务贸易是指一个地区向另一地区输出较低技术的劳动力,通过为对方提供各种形式的劳动服务获取报酬。
通常是由欠发达地区作为劳务输出方,将富余劳动力输出到发达地区。
劳务输出又有工程承包和一般性劳务输出两种形式。
工程承包是指劳务输出方作为承包商以自己的劳务、资金、技术、管理等,为工程发包人完成某项工程,并按合同收取费用。
这是一种以团队形式进行的劳务输出,并且承包工程队通常受过专业技术训练,能够较好地承担某方面的专业建设。
一般性劳务输出是指输出方提供劳动并获取报酬的活动。
具有分散性、低技术性和不稳定性。
(二)信息咨询业务
信息咨询业是指咨询机构接受政府、企业或个人委托,利用专业人才帮助客户分析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
我国咨询业的业务范围:
第一,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第二,为企业提供决策咨询;
第三,为个人提供各种咨询服务。
与与纯粹的劳务合作相比有以下的特点:
1、咨询业是高度知识密集型的专业化产业。
2、通常是由发达地区作为劳务输出方。
3、咨询业是一种高回报、高收益的劳务输出
(三)旅游业
旅游是指旅游者离开常住地在其他地方从事除了能够获取报酬的职业以外的任何活动,包括参观、咨询、旅行、探亲、访友、休养、考察等等。
“无烟工业”
旅游业是依托地区特殊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并获取经济效益的服务性产业。
旅游业与劳务输出的关系
旅游业是一种特殊的劳务合作,劳务输出方是在本地区为外来人员服务并获取报酬,而劳务输入方也需要到劳务输出地接受这种服务并付出费用。
科学技术合作
区域之间的科技合作是科学技术在不同地区之间转移和再配置的过程。
区域科技合作的内容包括科技研发合作、技术贸易、技术转让与技术援助三大类。
(一)科技研发合作
科技研发合作是指地区之间联合进行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
科技研发合作是地区之间最先进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一般发生在发达吸取之间,或处于技术最前沿领域的企业及科研机构之间。
(二)技术贸易
技术贸易是指以贸易的方式使技术在地区之间转让的过程。
技术贸易包括硬件贸易和软件贸易。
技术硬件贸易是指以先进的机器设备或零部件、元器件为载体的技术贸易,是一种有形的技术贸易。
技术软件贸易是指无形的技术贸易,包括专利、商标使用权的转让及专有技术的转让。
技术贸易的双方是又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一般而言,技术输出方只在技术市场上出售已经成熟的或要被淘汰的技术,以保证在技术出售后的短期内不至于威胁到本地区、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技术转让与技术援助
技术转让是指区别于技术贸易的无偿的技术转让。
主要指地区之间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
技术援助是指技术较先进的地区或企业对技术落后的地区或企业进行无偿的技术输出
4.评述梯度推移理论(产品生命周期、梯度推移、反梯度推移)
梯度:
用来在地图上表现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以及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地区过渡的空间变化历程。
梯度的衡量需要采用能综合反映地区国名收入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的指标。
◆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美国哈佛大学弗农)
该理论认为各工业部门,甚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
它们也和生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创新、发展、成熟和衰老四个阶段。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论主要论点
第一,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的优劣,而产业结构的优劣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主导专业化部门在工业生命循环中所处的阶段。
区域的主导专业化部门处在主要由兴旺部门组成————高梯度地区,区域的主导专业化部门处在主要由衰退部门组成————低梯度地区。
第二,创新活动大多发源于高梯度地区,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循环阶段的变化,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相低梯度地区转移
第三,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的。
创新在空间上的两种扩展形式:
局部范围的扩展:
是指创新活动由发源地大致按距离远近、向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邻近城市转移。
大范围的扩展:
是指创新活动由发源地按全国行政区域城市系统顺序蛙跳式地向广大地区扩展。
◆反梯度推移理论
对于梯度推移理论,西部地区和较贫困地区对此反应十分强烈,于是提出跳跃式的开发战略,也称反梯度开发战略。
其基本论点是确定每个时期的产业布局战略和开发重点,不能仅从现状出发,而应根据需要和可能,主张不发达地区可以跳过发达地区直接引进技术、资金和人才,实行跳跃式的发展。
该理论指出:
虽然各地区间存在经济技术水平的梯度,但这种现有的生产力水平的梯度顺序,不一定就是先进技术引进和经济开发的顺序,是梯推移还是反梯度推移,只能由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来决定。
如果低梯度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比较好的外在经济效应,且又有市场的需要,并具备必要的条件,就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实施超越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便可向高一级梯度的地区进行反向推移。
反梯度推移理论的基本条件:
1、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
2、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基础设施条件。
即区域内有一定的承接产业的条件,即通常所说的“硬件”。
3、国际国内及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背景。
4、科技创新能力及高素质人力资源和良好的科技基础。
5.论述增长极理论及在中国的实践
增长极模式P52
(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最有效的手段-----把区域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到主导部门的发展上,通过对主导部门的投入,激活产业链条,扩大区域市场需求,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
(2)佩鲁的增长极:
主导部门的集中而优先增长的先发地区。
(3)溢出效应:
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综合影响。
如果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溢出效应为负值,表明生产要素向增长极点的聚集作用较强。
如果极化效应小于扩散效应,溢出效应为正值,表明增长极已经具有了一定规模,生产要素产生了向周围极化区域的回流。
6.城镇结构体系概念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一、区域城镇体系的特征
城镇体系:
指在一个区域内经济社会联系密切的,具有不同职能、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镇群体。
城镇体系的特征:
1、关联性
指体系内部各城镇之间有着合理的分工和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
关联性是城镇体系最重要的特征,是城镇体系与城镇群的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