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角下的美术作品欣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258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视角下的美术作品欣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心理学视角下的美术作品欣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心理学视角下的美术作品欣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视角下的美术作品欣赏.docx

《心理学视角下的美术作品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视角下的美术作品欣赏.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视角下的美术作品欣赏.docx

心理学视角下的美术作品欣赏

作者:

秦旋

来源:

《神州·中旬刊》2018年第10期

摘要:

美术作品在展现创作者自身的思想和情感,展现时代发展风貌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

针对美术作品进行全方位的欣赏,是当前美术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具备良好审美素养的重要基础。

本文主要是从心理学视角,针对美术作品欣赏的方式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为全面提升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提供良好的前提和参考。

关键词:

心理学视角;美术作品;欣赏

1.前言

美术作品欣赏,将美术作为中介,形成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间接、无声的对话。

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的对话,不需要面对面的交流,但是想要真正实现对话的完成效果,需要欣赏者全面体会到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和其中所隐藏的内在心理因素。

美术作品的欣赏,需要欣赏者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美术史论,并且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更好的追寻创作者的心路历程,这样将能够更为深刻的感受到美术作品的魅力和内涵。

2.从作品之中揣摩美术家的创作心理

美术作品的创作者,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也是心理学家,其在创作美术作品的时候,多是采用一些独特的视觉和思维,通过塑造出一些鲜明的艺术形象特征,更好的表达出内心其情感和思想。

美术家积极创作相关作品,多是借助于作品,阐述自身内心的情感,展现出其对于外界环境和时代发展和社会现状的看法和感慨。

美术家的创作是“有感而发”的过程,其在构思或者创作每幅作品的时候,都是心理激荡的过程,其通过多种绘画语言,比如说色彩、线条、明暗、块面、构图、质感以及体积等多方面,将自身的思想和情感更好的展现在画纸上,从而形成饱满丰富的视觉形象,这就是美术作品。

需要注意的是,创作完成了美术作品,并不意味着其整个创作过程也是完成的,后续的美术欣赏,密切联系着作品的实际创作效果。

通常情况下,经过历史流传和检验的美术作品,都是经历了较多欣赏者的观看和鉴赏,从而发掘出美术作品中的艺术魅力、审美价值和总体的社会意义。

同时,通过美术作品的鉴赏活动,将能促进美术作品持续保持着积极的时代意义,搭建起美术家和欣赏者的桥梁,给现阶段美术家提供更多的审美参考[1]。

在实际的美术作品欣赏活动过程中,欣赏者想要更为全面的认识和领悟到作品本身的内涵和意义,需要从美术家自身的人生轨迹出发,更好的感受到创作过程的心理状态和心路轨迹,从而产生精神和情感上的共鸣。

按照心理学的角度,美术家内心始终存在着物化视觉形象的心理趋势,促使其充分采用多种绘画语言,全力展现出内心想法,这种趋势促进美术家创作出具有艺术美、视觉美和韵律美的作品[2]。

欣赏者想要追寻到美术家本身的心理趋势和心理发展

状态,更好的领悟到作品本身的内涵,需要深入到美术家创作时候的内心世界,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比如说,在欣赏傅抱石、关山月合作的中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时候,观赏者能从美术作品本身看到我国气势雄伟、幅员辽阔的壮丽山河,其中有着冉冉升起的红日、连绵不绝的山峦、郁郁苍苍的林木、古老的长城、蜿蜒的长江以及奔腾的黄河等方面情景。

观赏者在欣赏《江山如此多娇》作品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作品的宏大气魄、新颖意境和优美布局,同时能够感受到美术家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豪[3]。

3.从作品的社会心理因素出发欣赏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更多的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根据自身的生活实际,从现实社会出发,发掘时代价值和意义,展现出时代社会的总体风貌。

美术作品并不是美术家凭空想象而成的,其必然是创作者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再加上自身艺术创作而形成的,其是时代、社会和历史的产物。

因而,社会历史是美术作品的重要创造来源,在开展美术作品欣赏活动的过程中,更需要从作品本身所涵盖的社会心理因素出发,全面细致把握美术家所特定的心理因素和审美意识。

欣赏者想要正确理解作品本身的特定社会内涵,从时代因素出发,感受美术家的情感和思想,需要结合美术家所生活的时代和历史情况,从美术家实际的人生成长轨迹和社会经验出发,根据时代大背景,研究美术家的个人思想,这样将能大幅度提升欣赏者的总体欣赏能力和水平。

首先,欣赏者需要全面深入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到美术作品本身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创作意图以及隐含意义[4]。

其次,欣赏者需要结合美术作品的表层意义,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到美术作品本身的创作目的,比如说“载道”“成教化”“助人伦”的意义,这样将能更好的提升欣赏者的审美意识。

以欣赏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为例,其不仅描绘了北宋时期城市人民的实际生活状态,展现了生活情景,展现画卷人物、动物、船舶、房屋以及生活场景等方面情况,还反映了北宋时期工商业的兴盛和地区文化、风俗的特征[5]。

4.结束语

心理学视角开展美术作品欣赏活动,需要从作品之中揣摩美术家的创作心理,从作品的社会心理因素出发欣赏美术作品,对于提升美术作品欣赏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美术家创作美术作品,是自身内心情感的反映,在实际欣赏美术活动的时候,同样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充分结合美术家的实际生活背景和人生轨迹,更好的分析美术作品,体会美术家的思想和情感,挖掘美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马顺生.探究美术心理学在美术欣赏中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7

(2):

201-202.

[2]解燕周.从艺术欣赏心理角度谈董其昌作品《高逸图》[J].报刊荟萃:

下,2018

(1):

263-263.

[3]钟文才.美术作品欣赏中美术心理学的运用及作用解读[J].青年文学家,2015(35):

00125-00126.

[4]朱莹.美术心理学在中高职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刍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3(20):

108-108.

[5] 黄剑君.浅析欣赏军事题材美术作品的方法[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

理论版,2013:

19-20.作者简介:

秦旋(1990.08.02)女,民族:

汉族,籍贯:

山东蓬莱,东北师范大学硕士

生,研究专业:

风景园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