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社会工作社会学考研理论整理重要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157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社会工作社会学考研理论整理重要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品社会工作社会学考研理论整理重要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品社会工作社会学考研理论整理重要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品社会工作社会学考研理论整理重要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品社会工作社会学考研理论整理重要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社会工作社会学考研理论整理重要资料.docx

《精品社会工作社会学考研理论整理重要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社会工作社会学考研理论整理重要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社会工作社会学考研理论整理重要资料.docx

精品社会工作社会学考研理论整理重要资料

社会工作、社会学考研重要理论梳理(内部资料)

严格按照社会工作考纲提炼整理(19页)

需要背诵,打印!

社会工作的一些重点理论:

 

社会学重点理论:

1.符号互动论:

人们之间的互动主要由沟通组成,通过语言、手势和行动,人们视线了相互之间的沟通。

强调人的行为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情境定义的影响。

A人与人的互动是运用符号运行的,是符号互动。

人生活在一个符号和物理的环境中

B.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要理解某个行动,就要对行动者赋予其活动的意义作出解释。

C.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确定有赖于互动的背景和情境,是在互动过程中产生、修正、发展和变化的。

D.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E.人们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中来人深思自己,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

派别:

布鲁默为首的芝加哥学派:

人文社科的方法研究互动过程。

认为个体具有潜在的自发性和创造性,互动处于不断变迁的过程中

库恩为首的艾奥瓦学派:

实证主义方法来研究互动结构。

倾向与把个体的人格及社会组织看做是结构化、稳定性的,互动也受到这些结构性因素的规制。

缺点:

将社会关系简单归结为人际关系,忽略社会结构;忽视了互动内容和社会经济条件对互动形式的重要影响;它所使用的一些概念没有明确定义。

2.角色理论:

A.互动是角色之间的互动,互动的双方都遵循一定的角色规范而进行交往,互动有赖于人们扮演他角色的能力。

B.角色的形成和扮演也是在互动中完成的,没有另一方来参与互动,角色就失去了一寸的条件,就无法成为实际的角色行为。

 

3.参照群体理论:

参照群体:

指个体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是个人认同的为其实力和维持各种标准,提供比较框架的群体。

内容:

是研究个人的客观社会地位与社会观点之间相互作用的射弧心理机制的工具,认为个体往往将参照群体(即个体在心理上所认同的群体)和规范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价值观的依据,也作为评价自身和他人的标准。

4.戏剧理论(印象管理理论、印象装饰理论)

内容:

研究人们运用哪些技巧来创造在别人心中的印象。

互动的一方总想控制对方的行为,使对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计划中的行为反应。

人际礼仪:

a.表达式礼仪:

问候、恭维和感谢等b.回避式礼仪:

他人个人隐私和个人空间的尊重c.维系式礼仪:

维持人际关系不中断d认可式礼仪:

对他人身份认可

缺点:

夸大了人类行为的表演性和虚伪性

5.社会交换论:

内容:

以交换的观点来解释人类互动的本质和规律,理论基础是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

强调个人的目标和报酬,认为每个人都在尽量避免痛苦和增进快乐

命题:

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侵犯--赞同命题

缺点:

忽略了人类行为的社会前提,带有浓厚的心理还原主义色彩。

6.本土方法论(民俗方法论)

内容:

用于分析人们在日常互动中如何建立和共同使用对现实的定义,考察社会成员在建构和解释他们的社会现实并对其赋予意义时所使用的方法和步骤。

揭示了社会互动大量的依赖于隐含规则或情境假设,这些规则通常是理所当然的,在任何社会互动过程中,互动双方都必须了解这种情境定义,并遵守其隐含的规则,这样互动才能顺利进行。

实验:

“无背景试验”或“打破规则试验”

缺点:

将社会交往中的成员过于抽象化,忽略了成员常常是属于特定的群体和阶级

7.人际互动理论。

①人际吸引:

是社会互动的重要推动因素,自私自利缺乏人际交往的吸引力,是人际吸引的阻碍因素

②非语言沟通:

65%的互动意义都是通过非语言方式表达的

③刻板印象:

我们关于事物或人们是什么样子的假设及理念,即刻板印象。

这种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产生的不准确、简单化的看法,同时,刻板印象也是在人际互动中自我实现的。

积极表现是可以对具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某类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判断,直接按照已形成的固定看法进行互动,节省精力。

消极为使人忽视个体差异,妨碍对他人做正确的判断。

④人际空间: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一般会在自己周围建起一种保护自己的“个人外泡”空间,对关系亲密的人会打开这层外泡。

分为亲密距离、私人距离、社会距离、公众距离。

8.自我实现预言理论。

赋予情境某种意义,其随后的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构将受这种意义的影响.

 

9.“镜中我”理论:

内容:

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自我意识分为三个阶段:

①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②行为之后,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的行为评价。

③我们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

在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自我意思和个性就逐渐形成了。

10.默顿的社会失范论

失范(越轨行为):

人们用社会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的时候发生的,而对于这种情形的一个共同反应,就是越轨行为。

适应模式

文化目标

制度化手段

附合

+

+

创新

+

形式主义

+

隐退主义

反抗

都有

都有

11.塞林的文化冲突理论:

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纵向和横向文化冲突),解释城市外来人口犯罪率比较高

12.科恩的亚文化理论:

犯罪亚文化群产生和维护的价值观体系和行为倾向与朱文华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相抵触、相背离,而亚文化的产生是社会化过程的不完善、不适当引起的。

13.“角色扮演”理论:

内容:

①自我意识是随着使用符号使用能力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人出生之初是没有自我意识的,随着符号使用能力的提高,人开始将“我”作为一个符号,作为一个对象来加以思考,这时,自我就开始产生了。

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两部分。

“主我”是自发的、能动的,为自我和人格的发展提供动力。

“客我”是内化了的社会要求和期待,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自我的发展过程就是“主我”和“客我”之间的一个连续不断的互动过程

②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即学会理解他人对于角色的期待,并按照这种期待从事角色行为的能力。

社会化分为三个阶段:

模仿阶段、(简单理解和模仿父母的动作),嬉戏阶段(开始办呀一些特定的重要的角色),博弈阶段(孩子需要和能够扮演的角色的范围更大,开始观察理解和模仿“一般化他人”的角色)。

米德认为,随着一个人从只能扮演有限的、特定的角色到能够扮演普通的“一般化他人”的角色,“客我”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展

14、社会整合理论:

主要分析额社会整合形成的原因、社会整合与个人是什么关系、团体意识对社会和个人起了什么作用三个问题。

社会整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机械团结”,一种是“有机团结”,现代的社会整合方式是“异质”的有机团结,其整合要求要比传统社会更高。

认为自杀的原因在于社会整合程度不同,社会整合程度过高或过低都容易引起自杀。

15、文化失调理论:

文化中的物质部分首先变迁,其次是文化的精神部分,最后是文化的风俗、习惯发生变迁,这种现象称为“文化滞后”或“文化堕距”。

许多社会问题都是由我们的道德观念不能与我们的技术发展相适应引起的,这种文化严重失调现象是现代社会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

16、社会解体理论

社会解体是指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使原有的社会秩序无法维持或继续下去,而逐渐被新的社会制度替代的过程。

主要表现为形式主义泛滥,处在这种社会状态中的每一个人社会义务观念混乱,导致社会混乱。

社会问题源于社会借组,社会借组源于社会变迁。

对社会问题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尽快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重建社会的均衡体系。

17、价值冲突理论

认为由于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不同,人们对同一问题会有完全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和立场,因而在采取某种措施改变某一社会现象时,常常会引起群体间无休止的冲突。

提倡研究社会利益,主张以价值冲突观点来研究社会问题,社会问题都是源于“文化价值上的冲突”。

主张用交涉、达成协议、使用权力来解决问题。

18、社会系统理论

内容:

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

协调或均衡是该系统运行和维持的基本条件,也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基本条件。

如果这个条件得不到满足,即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或各个元素之间不能有效配合协调时,系统均衡就会受到破坏,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出现问题。

社工任务:

帮助恢复各个子系统或元素之间的均衡关系,是它们能够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

实务原则:

1)服务对象的问题最终是由身心问题与环境问题共同造成的,因此助人过程必须将服务对象放到其所在的系统之中去才能真正为他们提供有效帮助

2)评估重点在于个体与环境的互动环节

3)个人的问题及其环境的互动关系是动态的,因此社会工作者必须不断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再评估

4)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必须是针对整个系统而非局部。

在实务中运用:

a.专业关系的界定,还涉及了社会工作者及其身后的社会工作机构、专业等所有相关系统

b.服务目标,是帮助服务对象的系统实现稳定与平衡,服务对象可以有序的从系统外部获取所需资源,形成良好互动

c.专业人员的角色,在处理不同层面,所扮演的角色不同

19、生态系统理论

内容:

①把人的发展看作是持续的适应环境,并与环境的众多层面进行系统交换的过程,他们能改变环境,也能被环境改变,在人与环境之间形成交互性适应。

②人生来就有与环境互动的能力,能够从环境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且能向环境传达自身的信息。

③要理解个人就必须将服务对象置于所生长的环境中去,因为个人的人格形成是与其环境长期交互适应的结果。

将服务对象与其所生活的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看待,通过改变系统来实现个人需要的满足

实务原则:

1)从服务对象的处境出发

2)充分认识情境的重要性

3)采用积极视角,在不利情境中看到改变和进步的可能性

4)辨识行为模式,以看到积极的可能性和应改变之处

5)重视过程

6)强调与他人一起工作

20、认知理论

内容:

认为人的行为只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不良行为只要是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

任务:

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

21、行为主义理论

内容:

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反映,不适当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不恰当的反应

任务:

帮助服务兑现学习和掌握恰当的反应模式

22、标签理论

内容:

认为许多人之所以成为“有问题的人”,是与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的。

任务:

通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些原来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恢复成为“正常人”

23、沟通理论

内容:

认为许多行为问题都是出在人际沟通方面。

任务:

帮助人们消除这些沟通中的障碍,使人们相互沟通得以顺利完成

24、人文主义理论

内容:

认为每个人都是成活在“意义世界”当中,而每个人的“意义世界”都是通过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或“解释”建立起来,当人们的“理解”过程发生困难(如现在与过去的理解不一致,他人和自己不一致)时,问题就出现了。

任务:

努力理解这些人的“意义世界”及其内在矛盾,帮助他们重构自己的“意义世界”

25、激进的人文主义

内容:

认为“意义世界”里经历的许多人格、心理的问题都只有依据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反人格特征才能被理解。

任务:

与服务对象一起,通过改造现存的社会秩序,来解决人们在“意义世界”所遇到的许多问题,最终关注点仍然是“意义世界”的变化

26、马克思主义理论

内容:

主张从社会存在、经济基础、阶级压迫中寻找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

任务:

主张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一起,通过以阶级斗争或其他集体行动改变现有的社会现实来解决这些问题。

更多关注社会结构本身的改变

27、人本主义理论

内容:

相信人的理性,认为具有理性的人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