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源完整性仿真与EMC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电源完整性仿真与EMC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电源完整性仿真与EMC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改进信号的回流路径,降低电源分配系统阻抗,同步开关噪声,消除PCB上关键点和关键频率的谐振,合理放置去耦电容改善电源地的阻抗与谐振,使用屏蔽过孔等措施减小PCB的边缘辐射。
随着信号的Tr变快,产品的EMC问题成为EDA设计的最大难点。
EMC问题由来已久,涉及面较广,随着信号速率的提高和芯片尺寸的减少,传统的EMI设计方法显得力不从心。
解决EMC问题和解决其它SI问题显著的不同点在于EMC更依赖于测试,或者是仿真与测试过程两者的融合,不同类型的EMI包括来自于信号互连的连接器,电缆,PCB的连线以及边缘辐射等。
电源和信号完整性对EMI的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从PCB设计阶段控制EMI,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们通常采用下列几种方法来分析并改进信号和电源完整性,从而减小EMI辐射。
1.减少电源地平面间噪声-电源完整性分析
2.优化电源地系统阻抗-电源完整性分析
3.降低串扰和反射-信号完整性分析
4.改善同步开关噪声-信号完整性分析
5.减少边缘辐射-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分析
一、关于电源完整性仿真的电容建模
1、非理想旁路电容的定义:
在电源系统的设计中,我们经常用到以下的三类电容:
1)旁路电容:
主要作用是给交流信号提供低阻抗的回流路径;
2)去耦电容:
增加电源和地的交流耦合,减少交流信号对电源的影响;
3)滤波电容:
用于电源滤波电路中,消除电源纹波;
在电源完整性仿真中,我们主要研究对象是非理想化的旁路电容。
对于理想的电容来说,不考虑寄生电感和等效串联电阻的影响,那么我们在电容设计上就没有任何顾虑,电容的值越大越好。
但实际情况却与理论分析相差很远,并不是电容越大对高速电路越有利,反而在高频段往往采用小电容,电容的材料和制造工艺也有要求。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实际电容器本身的特性,在频率很高时,电容不再被当作理想的电容看待。
电容的寄生参数的影响不能忽略。
考虑到电容具有一定的物理尺寸,以及起连接作用的安装焊盘和过孔,其寄生参数包括一个串联电感和串联电阻,由此得到如图1-1的电容模型。
图1-1
对电容的高频特性影响最大的则是ESR和ESL,我们通常采用图1-1中简化的电容模型。
电容也可以看成是一个串联的谐振电路,当它在低频的情况(谐振频率以下),表现为电容性的器件,而当频率增加(超过谐振频率)的时候,它渐渐的表现为电感性的器件。
也就是说它的阻抗随着频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等效阻抗的最小值发生在串联谐振频率处,这时候,电容的容抗和感抗正好抵消,表现为阻抗大小恰好等于寄生串联电阻ESR,变化曲线如图1-2所示:
图1-2
从谐振频率的公式可以看出,电容大小和ESL值的变化都会影响电容器的谐振频率。
由于电容在谐振点附近的阻抗最低,所以设计时尽量选用FR和实际工作频率相近的电容。
如果工作的频率变化范围很大,则可以混合使用不同容值和FR电容,即同时选择一些FR较小的大电容和FR较大的小电容。
2、PI仿真电容及分布参数的建模:
非理想旁路电容由ESR、C、ESL、引线和过孔等几部分组成,见图1-3所示。
图1-3
在高速PCB设计中,我们常用的电容引线方式有以下几种,为定量分析各种引线方式的影响和建模的需要,我们从正在设计中的单板中提取了用于分析的样板,见图1-4所示。
图1-4
叠层结构为:
图1-5
常见的电容的引线方式有以下5种,如图1-6所示,其中第5种在焊盘上开孔目前公司的工艺不推荐,在此只作分析,首先,我们分别计算了VCC3.3V到电容管脚的引线和过孔的电感,
图1-6
得到以下5组数据(单位:
亨利):
L0012.82101E-010
L0022.70197E-010
L0038.36196E-010
L0049.23669E-010
L0053.65286E-010
为了尽量减小引线电感,在设计中我们可以优先采用第2种引线方式,其中第4种引线方式在传统的PCB设计中广泛采用,由于这种引线方式会带来较大的引线电感,建议在高速PCB设计中尽量不要采用。
接下来,我们对电源/地的回路作进一步分析,提取了第二种引线方式的SPICE子电路,得到的结果如下:
VCC3.3V到电容PIN1的子电路为:
.subcktcap_2_via_vcc123
C001431.27114E-010
V00115DC0
L001561.39697E-010
R001640.00663062
V00247DC0
L002781.39697E-010
R002820.00663062
.ENDScap_2_via_vcc
电容PIN2到GND的子电路为:
.subcktcap_2_via_gnd123
C001431.28742E-010
L001562.75467E-010
R001640.00513052
L002782.75467E-010
R002820.00513052
.ENDScap_2_via_gnd
通过以上过程,我们得到了回路所有构件的RLC参数,由此我们可以建立以下电流回路,如图1-7所示。
VCC3.3V-----子电路1-----pin1-----电容(C/ESL/ESR)-----pin2-----子电路2-----GND
图1-7
定义各部分子电路的连接关系,我们可以得出电容和引线/过孔对结果的影响,取电容值为:
1000pf;
ESL=5E-10;
ESR=0.065(AVX),得到无引线电容和考虑过孔与引线电容的频率响应曲线如图所示,其中红色曲线为无引线电容的阻抗-频率曲线,兰色曲线为有引线/过孔的阻抗-频率曲线,我们可以得出分析结果如图1-8所示。
1)由于引线及过孔的分布参数存在,电容的谐振点会向低频率漂移;
2)由于在电源地之间加入了电容、引线及过孔,会带来新的谐振点,在设计中必须充分加以考虑。
图1-8
3、电源完整性仿真电容的建库问题:
根据公司现有的电容库,我们选择出一部分常用于PI仿真的电容如下表(参数取自AVX):
C
ESL
ESR
X7R
0.1u
5E-10
0.035
0.01u
0.097
4700p
0.134
3300p
0.157
2200p
0.186
1000p
0.261
NPO
0.065
470p
0.09
330p
0.1
220p
0.125
100p
0.175
68p
0.206
c
表1-1
由上表的参数,得到如下的无引线电容的阻抗-频率曲线,如图1-9所示。
图1-9
考虑引线与过孔的影响,可以推算出电容加上两端引线和过孔的阻抗-频率响应曲线,如图1-10所示:
图1-10
图1-11反映了有引线/过孔的电容(绿色曲线)和无引线/过孔电容(红色曲线)的阻抗-频率特性的比较,可以看出电容的谐振点有向下漂移的趋势。
图1-11
4、电源完整性分析软件对电容分布参数的计算:
使用SIWAVE也可以分析出电容的引线及过孔的电感对谐振点的影响,将上面的例子转换成siw文件,加入上述参数的电容(NPO1000pf),设定PORT,得到如图1-12的阻抗-频率曲线。
图1-12
从图1-12可以看出:
SIWAVE计算阻抗时已经考虑了引线及过孔的影响,1000pf电容的谐振点已经由225MHz向下漂移到150MHz左右。
【仿真电容问题总结】
1)电容的建模问题是PI仿真非常重要的一步,目前公司采用的电容厂家很多,参数不一致,影响PI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一般国内的电容厂家的ESL/ESR值很难提供,可以借助于仪器测量得到参数;
2)在PCB上完成电容引线时,应该以最小ESL为原则,如:
加粗引线,加大过孔等,尽量减小分布电感对谐振点的影响;
3)可以适当采用电容组合;
4)对高频段采用小电容要慎重,以防引线/过孔电感造成实际谐振点的向低漂移与产生新的谐振点(反谐振),高频段应该以改进与优化PCB设计为原则。
二、高速PCB的信号电源完整性分析与EMI控制
PCB板上存在有两个主要辐射源。
第一是来自顶层和底层的传输线。
假设这些线相对应的参考平面是理想的,那么它们的差模辐射是可以根据导线电流计算得到的。
对于顶层和底层的传输线,尤其是时钟,应避免1/4波长的走线;
第二个源就是边缘辐射。
电磁场从激发区域经过电源地平面间传播到边缘,在那里产生辐射。
平面上存在的任何过孔、不连续阻抗等,都将转变为电源/地噪声和边缘辐射,因此,边缘辐射直接和电源/地噪声和电源完整性相关。
一块具有良好信号完整性的PCB很自然的具有较低的电源/地噪声和较低的边缘辐射。
下面结合高速PCB的SI和设计过程和本人在设计中积累的经验,介绍一些通用的设计规则和值得注意的设计要点:
1、信号的过冲与振铃:
信号质量是我们首要关注的问题,信号的过冲与振铃会带来一系列可靠性问题,在EMI的测试方面,数据/地址等信号线的过冲与振铃是辐射背景噪声的主要贡献者。
图2-1
解决信号过冲与振铃问题的主要手段是端接,选用适当的拓扑结构等。
在我们进行高速系统级仿真时,往往常常分析的问题是:
当CPU通过总线,接插件,板间级连,PCB走线和多个对象通讯时,在不同对象个数、不同信号传输方向的情况下,系统的各个接收端波形会产生很大的差异,采用适当的端接策略可以解决这些SI问题,
下面举例说明:
图2-2
图2-2是一个典型的CPU通过板级互连的点到多点拓扑结构图,在源端已经加匹配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