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经济学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
二、本环节自2013年9月1日至2013年9月10日止
三、进行地点:
XX省XX市_
四、内容要求:
1:
通货膨胀的定义。
2:
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3:
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
4:
通货膨胀的后果
5:
应对通货膨胀的对策
指导教师:
赵晓孔______职称_____________
批准日期:
:
2013年9月2日
摘要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的较大幅度的上升的趋势。
这里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通货膨胀反映的是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不是某些商品价格的上升或者相对价格水平的上升;
第二,通货膨胀反映的是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升,而不是十分短暂上升,然后又归于下降,亦即在某一水平内周期性的变化,也不是价格总水平的一次性上升,即由于某种特定的冲击所引起的价格总水平的一次性变化;
第三,通货膨胀反映的是较大幅度的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不是某种小幅度内的价格总水平变化。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物价出现了快速上涨的势头,通货膨胀预期加大,这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也给中国政府带来了一定程度压力和负面的影响。
虽然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究其根源在哪里?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防治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
现状、原因、后果、对策。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指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
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是不同的经济X畴,但两者又有一定的联系,通货膨胀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物价上涨。
经济学界对于通货膨胀的解释并不完全一致,一般定义为: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定义中的物价上涨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商品的物价上升,也不是物价水平一时的上升,一般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是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
可见,通货膨胀不是指这种或那种商品及劳务的价格上涨,而是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进入2010年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逐渐提高:
从2010年2月开始,我国的物价水平开始了起伏不定的增长,而进入7月份以后,全国的物价水平开始了大幅度的持续的增长;
10月份中国的CPI上涨率达到了近年来的新高4.4%,11月份更是高达5.1%。
而2011年,中国仍是通货膨胀之年。
中国的通货膨胀在今年年初仍是向上发展态势,全国36个大中城市,物价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2.8%,税收收入方面,据财政部公布,今年全国税收收入呈现快速增长状态,比去年增长了24.20%.预计全年的CPI增速为4.6%,2012年为3.4%。
由于出口增长放缓,进口商品价格上升,今年全年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比重会从2007年的10%下降到4.5%。
2009年-0.7%,2010年3.3%,2011年5.4%,2012年2.6%
综上所述,目前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宏观调控面临的重大问题。
三、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
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结构性通货膨胀三个方面的原因在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一)国内存在价格结构性上涨,肉禽蛋和粮食等价格上涨带动其他食品价格上涨。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粮食价格指数从2003年1月—2004年9月出现了快速上涨,但在2004年10月—2005年4月经历了快速下跌。
之后国内粮食价格平稳上涨,但是上涨幅度较小。
粮食、肉禽及其制品的较快上涨始于2006年下半年,但是粮食价格涨幅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渐趋稳定,而肉禽蛋及其制品的价格从2007年4月份以来却屡创新高。
我国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指数从2003年1月—2004年8月出现快速上涨。
2004年9月—2006年7月,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指数一度下跌,但是之后又飞速上涨,至2010年4月,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指数同期比增长率达到了146%。
这直接带动了其他食品价格的上涨,并逐步传导到下游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引起价格全面上涨。
(二)国际粮食价格普遍上涨,带动国内食品价格上涨
全球粮食减产,粮食库存下降,国际市场粮食供需关系总体趋紧,直接导致了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
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各种农作物不同程度的减产。
此外,石油价格飙升使得美国等一些发达工业化国家调整能源政策,鼓励利用玉米加工乙醇作为燃料,这直接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需求。
粮食的价格上涨推动了与粮食有关的食品价格走高,并通过饲料的传导作用推动肉类和奶类食品价格上涨,这些对国内食品价格都有一定的间接影响。
(三)从成本推动层面看,国际能源价格大幅度上涨,带动消费价格上涨
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猛增,导致商品的生产成本增高。
国际石油价格等其他能源价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通过进出口贸易传导到国内市场。
我国40%多的国际石油依存度必然导致石油类产品价格到国内商品价格传导的速度更快。
(四)从成本推动层面看,劳动力成本上升促进物价水品总体走高。
劳动力成本上升业是导致当前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随着劳动力供求出现结构性趋紧和政府加快步伐提高劳动者福利水平,工资上涨压力增大。
我国职工工资已经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超过同期GDP增长率。
但是工资的上涨又与物价上涨相抵消。
(五)人民币升值和高额外汇储备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大
货币数量论认为价格水平乘以产出等于货币供应量乘以货币流通速度。
因此,从理论上说,货币发行量过大是导致长期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近几年,我国广义的货币量M2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速,货币供应量增速高于GDP增速。
与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中期的通货膨胀不同的是,当前通货膨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高额外汇储备迫使央行被动投放大量基础货币。
(六)低利率推大投资和资产泡沫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大
我国近几年来的存贷款利率处于低位,导致投资增长过快。
2003年—200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率高达23%,比GDP增长率高出13%。
投资增长过快导致市场流动性充裕和货币信贷投放过多,是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大的直接原因之一。
(七)居民对通货膨胀未来进一步发展的预期增强
按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观点,居民通货膨胀预期和产出缺口是决定通货膨胀的两个重要指标。
通货膨胀预期比较隐蔽,在理性预期的基础上会存在短期的非理性预期因素,这都会对居民的消费、投资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未来真实的通货膨胀率.
四、通货膨胀的后果
对于通货膨胀的后果我们应该用一部分的观点去看待,它既有利的同时也存在弊端.
(一)国内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
国内的流动性过剩总结起来无非有六个方面:
1、央行发行货币的速度快于中国目前GDP的增长速度,造成了市场上货币供给过剩,物价飞涨。
2、居民户的储蓄款作为基础货币被商业银行贷出,通过消费和投资乘数被数倍的放大。
3、08年金融危机国家启动4万亿救市计划,使原本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中国国内经济变得异常活跃,相对于国际恶劣的经济环境,外国资本(包括很大一部分投机性的国际热钱)更倾向于进入中国市场。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内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
4、央行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中国东南部的私营企业的经营难以为继,许多私营企业主抽空资金转而投向过热的行业比如房地产去套取盈利,这造成了国内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
5、政府过度投资,不仅带来了高昂的财政赤字,也造成了市场资金流动过度活跃。
6、不能否认的一点是,中国现行的制度很容易导致寻租和官员贪污公款。
政府内部存在大量的腐败现像,每年政府官员腐败贪污的赃款事实上是一笔很巨额的数字,这部分钱有相当一部分被投入到了房地产等过热行业,这也造成了流动性过剩。
(二)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1、固定收入者吃亏,浮动收入者得利。
2、债务人得利,债权人吃亏。
3、实际财富持有者得利,货币财富持有者受损。
综合上以上内容,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造成的不良后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通货膨胀导致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
2)、通货膨胀意味着货币购买力的减小,因此,个人和家庭都不愿积蓄现金和存款,以免将来受到损失。
3)、通货膨胀率超过某一限度,便会产生预期作用,造成物价与成本的螺旋式上涨。
4)、在持续高速通货膨胀过程中,由于物价剧烈波动和无从预测,常常容易导致资源的分配不
当和浪费,降低生产效率,对经济发展造成长期损害。
5)、就对外经济关系而言,如果一国的通货膨胀率经常的、长期的高于国际平均通货膨胀率,则势必会引起国际收支恶化,黄金外汇储备外流等金融危机。
通货膨胀的这些不良后果,虽然因为各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但确实对各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所有政府都在试图制定各种政策来消除通货膨胀。
五、应对通货膨胀的对策
针对物价水平上涨的多方面原因,抑制价格上涨的措施也应该是综合性的。
首先,大力发展生产特别是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保障供给,争取实现供需平衡。
其次,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及时性,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管理流动性进一步减弱较大规模货币存量对价格水平稳定的影响。
同时,加强政府对市场价格的有效监管,打击各种扰乱物价稳定的XX行为。
第三,当前预防通货膨胀的关键依然是管理好通胀预期,通过实施相关政策和媒体宣传,稳定公众心理,避免因心理恐慌。
具体政策如下:
(一)开放国界,降低关税 外贸出口增速的迅猛增长拉动中国经济似乎一片繁荣,在这繁荣的背后是潜在的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实际上原材料、能源等基础产品价格猛涨已经告诉我们,中国经济资源已经支持不起如此快速的出口增长。
而进口是支持物价冻结的一项有力措施,可以使引发通货膨胀的超额需求通过购买进口商品得到满足。
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来增加进口,以缓解国内的供求矛盾。
(二)对敏感商品实行补贴 对需要维持其价格水平的商品实行补贴,不但可以保证有关价格的稳定,同时又能够避免冻结物价可能导致的商品的短缺。
在食品领域采用商品价格补贴,可以稳住生活费用价格,从而阻止工资的上涨。
但是补贴措施并非完美无缺,它促使余额购买力的形成。
这部分购买力,根据持有者各自的需求弹性,或用来购买补贴商品,引起该类商品需求量的放大,或用于购买非补贴商品,进而拉动其价格的上升。
因此,在使用这一措施时,要谨慎选择实行补贴的商品与消费者群体。
(三)税收政策 当课税目的在于收缩消费时,征税对象不仅是奢侈消费,也应包括大众消费。
不同的税种起不同的作用,哪些税多抑制消费、少抬高物价以较准确的拦截收入中可能会过早花掉的部分,哪些税就更利于实现既定目标。
如此说来,是否应提倡间接税呢?
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假如对一种商品的间接税被转嫁于物价,显然不能提倡;
但如果应税商品不属于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统计X围,比如汽车价格,间接税就可以发挥劝阻功效。
但是,税收政策有其局限性,很难单独发挥有效作用,需要其他措施的配合。
面对通货膨胀压力,我国应建立一种征收面覆盖全体民众的所得税,同时对资本短期增值实行适度征税,并实施通过举债回收剩余可支配收入的“回笼”政策加以辅佐。
(四)货币政策 应对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其最极端的形式,是抽紧银根:
把货币总量的增长控制在某个指标内,不论利率如何变动,货币当局都不能因利率的提高而放弃从紧原则;
努力维持公共预算的平衡,这是实现中性货币的条件。
上述措施,是货币当局用来调节货币发行特别是其主要组成部分——信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