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Word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19448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川省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川省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川省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川省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Word格式.doc

《四川省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Word格式.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Word格式.doc

在美国,体育产业增加值是汽车制造业的两倍,是第六大支柱产业。

英国的赛车产业、加拿大的冰雪产业、日本的体育用品业、澳大利亚的赛事产业、韩国的体育电子竞技和游戏产业优势突出,世界知名。

中国体育产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成形于90年代中期。

2008年,从业人员达到317.09万人,实现增加值1554.97亿元,占GDP的0.52%。

从2006年至今,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6%,远高于GDP的增速,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特别是东部沿海省市发展较快,福建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北京上海的赛事业、广东的体育会展业发展迅猛,特色鲜明。

从总体上讲,我国体育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比,差距较大。

(二)我省体育事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1.我省体育事业发展成绩

——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2006年以来,我省新建了标准体育场地2986个,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202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1525条、目前,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01平方米,全省体育人口达40%。

——竞技体育成就辉煌。

2006—2010年期间,我省体育健儿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共夺得43个世界冠军、96个亚洲冠军、289个全国冠军。

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上,我省共获得了“4金、3银、5铜”的优异成绩,创造了川籍体育健儿参加奥运会的历史最好成绩。

——体育队伍发展壮大。

“十一五”末,全省已有1655个社区建立了全民健身指导站(点),有2718个乡镇建立了全民健身指导机构和体育协会。

经全省各地共同努力,我省社会体育指导员达6万余名。

2.我省体育相关产业发展成绩

——体彩销售业绩显著。

2006—2010年,四川体育彩票累计销量达100.98亿元,筹集公益金31.18亿元,连续17年无重大责任事故。

——本体市场蓬勃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省共承办了137项全国比赛、56项国际比赛,两次承办“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连续26年保持“全国最佳赛区”称号。

——产业基地建设落实。

2007年,“成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正式落户温江,2011年“四川省峨眉武术产业基地”正式挂牌,为我省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建设拉开了序幕。

3.我省体育产业发展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体育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势头良好,带动了旅游、交通、餐饮、建筑、广告、传媒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总体看,四川体育产业突出特点是:

规模小、发展快,在国民经济中尚处于弱势地位、发展潜力巨大。

——贡献份额小幅提升。

2007年,全省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9.9亿元,增长31.9%,超过全国16%的年均增长水平。

但占GDP的份额由2001年的0.07%提高到2007年的0.09%。

——产业发展快速推进。

2007年,全省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长31.9%,高于全省GDP(14.2%)17.7个百分点,2001~2007年全省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1%,高于全省GDP(12.4%)6.7个百分点;

体育产业总产出为22.0亿元,增长40.3%,2001~2007年体育产业总产出年均增长17.9%;

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为3.5万人,2001~2007年全省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长15.1%,高于全省从业人员(14.9%)0.2个百分点。

——产业布局集中三产。

从产业布局看:

全省体育产业中第三产业占据主导。

2007年全省体育产业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4亿元,增长30.3%,占全部体育产业的85.0%;

总产出16.6亿元,增长42.3%,占75.5%;

从业人员3.1万人,增长8.6%,占86.8%。

从行业类别看:

2007年,全省体育产业增加值居前三位的行业依次为体育组织管理1.42亿元,占14.2%;

体育服装鞋帽销售1.39亿元,占14.0%;

体育健身休闲1.37亿元,占13.8%。

—人均水平大幅提高。

2007年,全省体育产业人均增加值为2.8万元,为全省人均GDP的2.2倍,较上年增加0.6万元,增长20.7%,高于全省人均GDP(14.5%)6.2个百分点;

体育产业人均总产出为6.2元,较上年增加1.7万元,增长28.4%。

存在的问题是:

——理念不新、意识不强。

对体育产业的定位不清晰,对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不到位。

消费观念滞后,对体育产业的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等方面的意识较薄弱。

——规模总量小、结构不合理。

2007年,全省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9.9亿元,远远落后于福建省的253.3亿元,江苏省的197.0亿元,广东省的186.6亿元。

而且,在全省体育产业总产出22亿元中,体育服务业、体育彩票业等实现总产出18.7亿元,占85%,体育竞赛与表演、体育用品制造等方面产出所占比重极低。

——体制不优、机制不活。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我省体育产业发展仍习惯于依赖财政投入、依靠行政力量组织动员,市场化经营体制还没有建立,体育资源仍大量处于分割、闲置状态,缺少社会资本的注入,应有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还没有很好形成,发展乏力。

——法规政策缺失。

随着市场化进程加快,现有的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政策已不够用,还需要完善投入、税收、收费、土地使用、市场管理等方面的法规政策,制定金融、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法规政策。

——人才匮乏。

2007年我省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约为3.5万,远小于广东省的64.44万,福建省的52.20万,江苏省的31.56万,浙江省的22.56万。

尤其是在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中介、媒体等方面,人才更为奇缺。

面临的机遇是:

——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体育产业具有绿色环保、阳光健康等特性,与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吻合,能得到国家大力扶持,是未来四川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支撑点之一。

——国家积极推动扩大内需。

随着国民收入不断提高,中央扩大消费、拉动内需政策的落实,我省人口较多,体育产业资源较突出的优势,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

——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

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成渝经济区和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建设,我省对国际国内投资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将更多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体育产业面临更多拓展和提升的机会。

——国家大力支持地震灾区发展振兴。

随着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完成,国家将把重点转向支持灾区发展振兴,灾区的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建设将继续得到大量资金和政策支持,这将吸引国内外资金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投入,为我省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

我省的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如甘孜、阿坝、凉山、巴中、广元、达州及贫困地区的发展将得到更多的支持,为我省体育产业的加快发展可以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

面临的挑战是:

——区域竞争加剧。

东部快速发展,中部加快崛起,西部奋起直追,竞相发展的态势既使人振奋又催人快进,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发展基础薄弱。

我省的工业化、城镇化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在全国排位靠后,加之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消费水平不高、动能不足,体育消费市场的培育难度较大。

——瓶颈约束增强。

体育产业发展缺理念、人才、政策,体制机制不活等困难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严重阻碍体育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2011-2020年是我省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期,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型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更是我省体育产业加速发展的黄金期。

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行。

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变被动为主动、变资源为资本、变潜力为现实,又好又快的跨越发展。

二、指导思想、总体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以建设中西部体育产业发展高地为目标,抓住扩大内需、西部大开发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历史机遇,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体育产业发展规律,突出重点,做牢基础、做大市场、做强产业、做优产品、做好队伍、做活机制,把体育产业培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实现体育资源大省向体育产业强省转变。

(二)总体原则

——统筹兼顾、突出特色。

统筹产业和事业发展,实现两者良性互动,统筹产业内区域、城乡、行业间的发展,发挥资源优势,走具有四川特色的体育产业发展道路。

——市场主导、多元投入。

有效发挥政府资金的引领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风险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的体育产业投融资体系。

——盘活存量、扩大增量。

充分整合全省体育存量资产,变资产为资本,变存量为增量。

激励国内外民间资金进入体育产业,不断扩大和发挥社会资本的增值作用。

——开放合作、品牌引领。

瞄准国际市场,努力扩大体育产业的开放合作,实施品牌战略,以更多名品、精品为引领,做强、做大、做响四川体育产业。

(三)发展目标

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将我省打造成为中西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高地、国际高端体育赛事的龙头、世界户外运动的天堂,初步建立起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育产业体系。

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有较强影响力的体育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一批有四川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有较强竞争力的体育产品和品牌,产生一批从事体育产业的优秀团队和领军人物。

2015年的主要目标:

——体育及其相关产业的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0.5%,年均增长率达到25%。

——体育及相关产业中的就业人数占全省就业人数的比重达0.4%。

——全省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居全国中等水平。

2020年主要目标:

——体育及其相关产业的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1.2%,年均增长率达到20%。

——体育及相关产业中的就业人数占全省就业人数的比重达0.8%。

——全省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居全国前列。

——形成以大众健身、竞赛表演、体育旅游、户外运动、冬季培训为特色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体育服务业体系。

三、发展重点

(一)体育健身运动休闲服务业。

健身娱乐、健身康复、健康评估、体育培训、信息咨询、健身场馆建设等体育服务,具有成本低、起动快、渗透性强、辐射范围广的特点,在我省具有广泛发展基础。

要大力培育体育健身市场,增强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引导大众体育消费,繁荣健身娱乐市场,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的需求,加快形成门类众多、发展有序、紧密协作的体育健身服务产业群。

要依托全省各地的自然山水和住宿、餐饮、旅游等资源,充分发挥节庆活动的集聚效应和载体作用,坚持以富有特色的体育健身服务项目为基础,加快建设省级运动休闲基地,提升体育运动休闲产业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经济效益。

(二)体育竞赛与表演业。

积极培育体育竞赛和表演市场,探索和完善大型体育赛事的市场开发和运作模式,坚持以赛事为龙头,建立健全以“赛”育“市”和以“市”促“赛”的产业发展机制,带动体育娱乐、体育健身、体育用品、体育中介等产业发展,形成以赛事聚集产业要素和体育服务新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