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大众化背景下高中生家庭子女教育观念变化的实践手册文档格式.doc
《高教大众化背景下高中生家庭子女教育观念变化的实践手册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教大众化背景下高中生家庭子女教育观念变化的实践手册文档格式.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次的实践课题为“高教大众化背景下高中生家庭子女教育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本次的任务主要分为七个部分:
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
实践访谈;
分析问卷与数据统计;
制作PPT;
组员日志;
实践报告总结
(三)课题实践预期达到的效果:
希望通过本次的实践调查,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中国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的重视程度,尤其是高中生。
希望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普遍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方式随着时代的改变有哪些较大的改变。
不够填写可续页
二、实践计划表
(一)组员名单(姓名、学号)
(二)本组实践方式
本组对于这次的实践课题主要是采取调查问卷与实际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
(三)组员分工情况
1)编写问卷调查表:
2)问卷调查:
3)课题访谈:
4)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5)数据分析总结与实践报告论文总结:
6)实践课题PPT制作与实践手册填写:
7)课题成果展示报告:
(四)时间进度安排
1)组员探讨并选择实践课题:
2月27日~3月29日
2)编写调查问卷:
3月1日~3月2日
3)问卷调查:
3月3日~3月7日
4)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3月8日~3月18日
5)实践课题访谈:
6)数据分析总结与实践报告总结:
3月19日~3月25日
7)制作PPT:
3月26日~4月1日
8)组员写实践日志:
3月1日~4月1日
三、组员实践日志
填表说明
每个组员写1-2篇日志,记录实践过程中印象深刻的片段
组员日志1
姓名:
学号:
日期:
3月14号
实践课题:
实践任务:
我们小组以问卷调查和随机采访的形式展开了实践活动。
这次我在组里分配的工作是采访一位家长。
实践感悟:
通过这次的调查,我发现现在的家长大多数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认为好的大学才能够有前途,尤其是在现在官二代富二代横行,到处都是靠关系的情况下,大学是普通人尤其是农村青年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
我觉得大学虽然是成功的一条路径,但不是唯一的,一些好的专业的技师也是一个选择。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但是与此同时高级技师的缺口却也很大,最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能力
组员日志2
学号:
3月18号
我们身为90后对教育的关心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对教育的关心是非常缺乏的了,我是负责视频拍摄的工作,我可以明显感觉到大家是不够关心我国的教育事业。
尤其是农村父母,我们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发展的一个群体,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与力量。
或许我们学业的忙碌,让我们同学不是很在意这方面的信息,有些人宁愿把时间花费在网游中,也不愿多关心这方面的信息,我们是需要反思与检讨自己,关心教育事业是很必要的,每个人都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组员日志3
学号:
日期:
3月18号
在这篇感想里,我想先就这次我们小组分配任务的安排与本人任务上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是任务的分配安排上,说到这一方面,我想由衷地先对我们小组的两个组长表示感谢与欣赏。
先不从锻炼人的层面,单是工作的量和难度方面,我们的两位组长就把最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任务揽给了自己,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规划了每个成员的主要任务,合理有效地为这一次的选题做了一个全面的部署。
本人这次分配到的任务是对部分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整理和百分计算,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重新锻炼了自己的计算机能力,更重要的是对这次本组的选题:
不同时代长辈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了大体的认知和心得体会。
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将从此次的课题得到延伸,以小见大,对教育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组员日志4
学号:
14日期:
3月16号
在我看来,这次的实践中团队合作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任务,通过分工协作来完成这次的实践,不仅提高了我们各自的协作能力,还增强了我们团队合作的精神。
在这次的实践过程中,我的任务是统计我们的调查问卷,并对统计出来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
在前几次的实践中,我的任务都是分发调查问卷,走访到各个宿舍去,而这次的任务和以往不同,我要面对是很实在的数据信息,和之前的感受很不一样。
不过,我觉得对调查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是实践中重要的一个过程,是要比之前更加细心、理性去完成的任务。
相比分析数据,统计数据并不难,而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需要全面的去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而才能得到公正的结论。
因此,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分析数据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我很享受这次实践的过程,从中我也学习到了很多,希望下次还能有机会在团队中发挥我的小小之力!
1日期:
3月16号
经过这次的实践活动,知道从前与现在教育观念的大大不同,现在的家长在物质的保障之后便是对其子女的文化水平倍加重视,现在很多的高中学生家长为使自己的孩子能够考上好的大学,不惜大把花钱为孩子请家教、买课外辅导书等等,更甚者还移居国外……但我们高兴于家长的重视之外也不免为中国的教育体制感到一些质疑;
虽然中国的应试教育培养出了很多的人才,但也导致了很多的年轻学生牺牲于此应试教育之下。
而且如今的应试教育越来越应试化,每个学生肩上的压力也越发增大,这并不是值得高兴的事……
姓名学号:
日期:
3月20号
从小组开始着手准备到今天已经7周时间过去了,我被分配到的任务是写论文。
虽然是最后一个环节了,但是,对于小组前期的调查工作我们小组可是花尽了心思,我们做了问卷调查还专门做了采访等等。
终于来到了最后一个环节了。
此次的调查活动让我们小组成员受益非浅,我们做了许多的调查得知了中国日前家庭对高中子女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怎样显著的变化,对于这些成果我们将会在最后一周的成果报告会上给同学们做出展示。
学号:
3月14号
通过这次和小组的团结合作调查,给我的感觉很开心,我们配合的很好,很有默契。
这次的调查也让我认识到种种现象。
现在社会重男轻女的现象已经明显得到改善。
其实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培养孩子上大学是为了孩子未来的幸福着想。
大部分的家长都认为孩子的教育是重要的,孩子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
而且大多数父母都是希望孩子能够全面发展的。
然而目前我们大学生对教育的关心程度令人担忧,所以身为90后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改善目前的状况,以正确积极的态度面对教育,正真关心教育,提升自己的素养。
学号:
日期:
3月17号
实践任务:
这次实践,我参与选择课题---高教大众化背景下高中生家庭子女教育观念变化。
之后我们查找相应的问卷题目,以问卷形式展开了实践的活动。
在收集了各种调查结果,我把它们整理好,制作成excel,为了更直观的汇报我们的实践成果。
实践感悟:
90后大学生对时政问题的关心程度有待提高。
团结才是力量!
我们小组的努力,换来我们此次时间的成功。
认真对待每一次实践,为之倾注汗水,体验无比充实的过程。
根据需要续页
四、社会实践报告
(一)写作要求
社会实践报告内容应该包括导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字数在1500以上。
1、导言部分,主要包括说明社会实践调查该问题的原因和目的、意义、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时间、地点等内容。
2、主体部分,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整理,并运用一个或多个理论观点对实践调查概述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议论、说明。
这是报告的重点,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具有较强说服力。
3、结尾部分,主要包括形成结论、提出看法和建议。
这是报告最有价值的部分,要求内容精炼,字数不宜过多,结论正确,建议切实可行。
另外,请附上社会实践所获的原始调查材料,如调查问卷、访谈记录、数据、图片等。
(二)实践报告
高教大众化背景下高中家庭教育子女观念的变化
在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
而如今在中国大学生男女比例已达6:
4。
女子不在目不识丁了,她们不仅走进了学堂走出了家庭还走上了工作岗位。
这与中国的教育改革是分不开的。
谈及中国的教育不得不提到三个重要的阶段。
阶段一:
自隋朝到清朝。
这一阶段是以“科举制”为重要的形式,那时的文人的重要目标就是考上科举,从而某个一官半职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阶段二:
清朝末期至1977年。
这一时期中国的教育基本上是处于停滞甚至是倒退时期。
阶段三:
1977年以后。
自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中国的教育开始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大学生”——70、80年代的“天子骄子”,“国之栋梁”,而随着近几年来各高校普遍扩招,在高教大众化的背景下截止到2011年中国的大学生在校人数已经高达660万人。
针对这一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小组专门对此展开调查。
那么在目前中国高教大众化的背景下高中家庭教育子女方面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我们把调查的对象锁定在福建省,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
调查中我们发现
高教大众化背景下父母对孩子学业的关心程度
30%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业非常关心,表示每天都会亲自检查孩子的功课;
38%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业的关心程度一般,只是不定时检查其功课;
32%的的家长并不关心孩子的学业,从不检查孩子的功课。
总体上较之于七八十年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
目前父母对孩子是否应考上好大学的看法
25%的家长要求孩子一定要考本二以上否则继续补习;
18%的家长认为只要有上本科就可以;
37%的家长对孩子考上什么样的大学没要求,看孩子的能力;
20%的家长只要孩子能拿到大学文凭就够了。
父母对于孩子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的看法
A7.90%
B25.40%
C30.20%
D36.50%
7.90%的家长看法:
学习成绩最重要,课外活动少参加为妙。
25.40%家长没看法,随孩子喜好。
30.20%的家长对于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