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下册教材辅导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8086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17 大小:12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三年下册教材辅导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小学科学三年下册教材辅导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小学科学三年下册教材辅导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小学科学三年下册教材辅导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小学科学三年下册教材辅导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三年下册教材辅导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科学三年下册教材辅导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三年下册教材辅导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三年下册教材辅导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

小草的根为什么这么长?

小草的根长得这么长,可以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并从土壤深处吸收水份和养料,供给小草生长。

问题5:

看看土壤里有哪些小动物。

它们都生活在土壤什么地方?

土壤中的小动物除了蚯蚓、青蛙、屎壳郎、蚂蚁还有蟋蟀、土蟞、田鼠等,它们都生活在土壤的表层。

二、教法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要求教师带领指导学生亲近土壤,感受土壤的形态,了解土壤有什么?

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为此本课的学习主要在室外现场进行。

本课教材是按照“土壤问题讨论—实地观察土壤—观察土壤里的动植物”的思路设计的。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过对土壤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我们周围的土壤究竟有什么,学生未必作过细致透彻的观察研究,因此本课教学主旨在于让学生带着问题,运用学习中感官和方法去实地观察。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交流经验,提出问题—走出课堂,实地观察—收集证据,作好记录—交流发现,感悟生命。

环节一:

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玩土壤的情景,描述出那里的地面和土壤。

(1)土壤看起来像什么,摸起来有什么感觉,踩上去有什么感觉。

(2)曾经在土壤里发现过什么?

(3)有什么东西生长在土壤上面?

2、告诉学生我们将要去观察土壤,让学生猜想:

我们可能发现什么?

环节二:

将学生分好组,选好组长,交代好安全注意事项并带好工具。

环节三:

到观察地点挖开土壤表层,让学生现场观察并收集土壤样本,作好记录(观察完毕,清理好现场)。

环节四:

回到教室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交流汇报观察、收获,教师则引导学生感受土壤与动植物有着密切联系。

环节五:

课后拓展,课下采集两种土壤,一是田地里的土壤,二是操场上含沙较多的土壤,分别装在两个花盆中,都种上同一植物,并作好观察日记。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生命与土壤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土壤知识作准备,而且还能为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的学习提供观察依据可谓一举三得。

 

2、了解土壤

仔细观察土壤的外观你发现有什么特征?

土壤是褐色的,土壤有些潮湿,能成团,土壤里有石子、小虫子、落叶、草根……(以样土实际情况为准)。

做下面的实验,你分别看到了什么现象?

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1)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看到纸巾潮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开始看到硬土散开,过一会儿又看到有气泡从土壤里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搅拌以后看到水变混浊,静上一段时间又看到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水面漂浮一些物质,水中上层物质颗粒较小,是黏土,下层颗粒较大,是沙粒。

(4)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一闻,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为什么渗出来的水不一样多呢?

因为三种土的渗水性不同,沙土渗水性强,渗出来的水最多,黏土渗水性差,渗出的水最少,壤土的渗水性居中,渗出来的水也居中。

用更多的方法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①用放大镜看:

沙土颗粒大,沙粒多。

黏土颗粒小,黏粒多。

②用手捻一捻:

沙土的沙粒硬捻不碎。

黏土的黏粒不硬,一捻就成粉末。

③和点水握一握:

沙土不能握成团。

黏土能握成团。

二、教材分析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奠定了土壤的概念,认识到土壤里有些什么?

在本课他们将认识土壤的成分以及土壤的基本类型,并开展一系列的对比性研究进而鉴别家乡土壤的类别。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奠定了土壤的概念,认识到土壤里面有什么,在本课他们将认识土壤的成分以及土壤的基本类型,并开展一系列的对比性研究进而鉴别家乡土壤的类型。

教学流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

观察土壤,鼓励学生观察后作好观察记录。

师总结:

土壤是一种混合物。

设计实验、研究土壤的成分。

1、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2、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

3、分组做实验。

4、汇报交流:

土壤里有水、空气、黏土、沙土和腐残质等物质组成。

比较三种土壤。

1、阅读课本资料。

2、分组讨论如何比较三种土壤。

3、学生汇报。

4、教师引导学生做“渗水性实验”。

5、学生讨论:

在渗水性实验中,哪些条件要相同?

哪些条件不相同?

6、学生实验。

7、汇报探究结果。

用多种方法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1、学生分组设计方案。

2、学生分组实验,并作记录。

三、拓展研究

我们这里的土壤属于哪一种类型,你是怎么知道的?

作为课后研究项目,大家回去研究并作好记录填写在P7表格上。

四、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

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实验准备:

沙土、黏土、壤土各一纸杯、水三纸杯,漏斗三只,沙布三块,烧杯三只。

实验过程:

1、把三只漏斗分别放在三只烧杯上,再分别放上沙布,然后把沙土、壤土和黏土分别倒在沙布上。

2、把三纸杯水同时倒入三种土壤中,过一会儿观察比较烧杯中水的多少?

实验结论:

沙土下面的渗水最多,说明沙土渗水性最强,黏土下面的渗水最少,说明黏土渗水性最差,而壤土下面的渗水居中,说明壤土渗水性居中。

(注:

这是一个对比性实验,需要控制土的数量、水的多少、仪器的装置等条件,使之相同)。

3、肥沃的土壤

一、问答解答

1、仔细观察土壤的上层和下层,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土壤的上层颜色黑褐色,松散、有丰富的腐殖质。

土壤的下层颜色浅黄色,较硬、岩石增多。

2、你还知道哪此增加土壤肥力的例子?

除了种植绿肥,收集落叶和人畜粪便沤肥,修筑梯田外,还有秸杆还田,放养蚯蚓等。

3、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①蚯蚓在土中钻洞,有利于土壤通气排水,起到了松土的作用。

②蚯蚓吃土及枯草,分解生物残体,排出粪便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本课遵照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腐残质及其产生的原因,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土壤。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情况,本着“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根本”的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教师都以灵活的综合的策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讨论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一)谈话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明确研究内容。

(二)探究土壤:

通过观察土壤,引导发现土壤中的腐殖质。

1、通过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壤发生什么变化。

2、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3、引导猜测:

动植物对土壤肥力有什么影响。

4、解释腐殖质。

阅读课文资料,讨论交流。

土壤的肥力为什么会流失,怎样增加土壤肥力,教师补充介绍。

为蚯蚓安家,观察蚯蚓。

1、组织学生观察蚯蚓。

2、向学生简单介绍有关蚯蚓的常识,提醒学生爱护蚯蚓。

3、学生讨论交流如何给蚯蚓安家。

4、观察蚯蚓。

亲手实验,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1、讨论肥料袋的制作方法。

2、指导学生制作肥料袋(作对比实验,一是有蚯蚓的袋子,二是没有蚯蚓的袋子)。

3、学生预测结果。

(三)课下延伸:

鼓励学生管理好肥料袋,并能长期观察并记录,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

三、实验与制作

制作名称:

做一个肥料袋。

制作材料:

塑料袋、吸管、土壤、果皮、菜叶、蚯蚓、杯子、水。

制作过程:

1、往塑料袋中装土、水果皮、菜叶、蚯蚓等。

2、均匀地往塑料袋中洒一点水,把塑料袋口轻轻地扎上,再插上几个吸管以便散热。

3、把塑料袋放在黑暗的地方,用黑色的纸盖在上面。

4、每周翻动两次,大约3、5天才能成肥。

4、土壤的保护

1、你还能说出哪些动植物及人类离不开土壤的事例?

土壤里生长的粮食、瓜果、蔬菜可供人类食用,生长的棉花麻等可供人类作纺织材料。

土壤里生长的树木可供人类作建筑材料、家具材料、燃料等。

土壤里生长的草是很多动物的食物。

土壤里有很多动物的洞穴……

为什么有的地方草木林茂,而有的地方寸草难生呢?

有的地方草丰是因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土地肥沃能适宜很多植物生长。

有的地方寸草难生是因为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是土地荒漠化的表现,这种土壤干旱、贫瘠,不能适宜植物生长。

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到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会变弱,没有了植被水会很快流失或蒸发掉,土地干旱。

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将是怎样的情景?

这一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认识到没有土壤的后果,即使有再过分的推论也不为过,以引发学生保护土壤的热情。

人们的这些活动会破坏土壤吗?

应该怎么做才对?

1、喷洒农药会造成土壤污染,肥力下降板结。

2、抛散垃圾会使垃圾中的有毒物质侵蚀土壤。

3、开窑烧砖占用破坏大量耕地。

4、开山毁林,破坏了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正确的做法:

合理施用农药,垃圾分类回收,不准开窑烧砖,严禁滥伐树木。

问题6:

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呢?

1、积极参加植物造林活动,做“护绿”小队员。

2、设立“变废为宝”岗位,给垃圾分类,积极回收垃圾。

3、积极进行环保宣传通过多种方式,制止破坏土壤。

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研究土壤和人类的关系,认识土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了解人类的一些不良行为对土壤造成的危害,引发学生增强保护土壤的意识。

本课的主旨是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性,感受土壤问题的严峻性,反思自己平时的行为中是否有破坏土壤的现象,让学生将“保护土壤”从一句口号转变为自己真实的行为。

为此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谈话导入,感受土壤的重要性。

1、教师谈话引导学生思考:

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

2、学生小组交流并填好P65的记录表。

3、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小组间互相补充。

4、教师小结。

(二)交流讨论:

了解土壤的破坏情况及危害。

1、学生根据课前的调查自由发言。

2、教师进行对比实验。

3、想一想自己有没有破坏土壤的行为,学生交流。

4、分组讨论:

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将是怎样的情景?

先分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三)共同探讨、交流保护土壤的措施和方法。

1、分组讨论。

2、组织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

出一份保护土壤的小报,呼吁全体同学都加入到保护土壤、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土壤的蓄水能力实验.

塑料盘、泥土、草皮、水壶.

1、把有植被的一块土和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