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一轮总复习历史必修部分练习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7875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一轮总复习历史必修部分练习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届高考一轮总复习历史必修部分练习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届高考一轮总复习历史必修部分练习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届高考一轮总复习历史必修部分练习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届高考一轮总复习历史必修部分练习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一轮总复习历史必修部分练习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高考一轮总复习历史必修部分练习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一轮总复习历史必修部分练习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一轮总复习历史必修部分练习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2019·

合肥模拟)《礼记》记载“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

据此可知()

A.小宗不能进行祭祀B.祭祀制度开始形成

C.王室贵族间关系融洽D.大宗拥有祭祀特权

据材料“祭必告于宗子”可知大宗具有祭祀的特权,故D项正确;

依所学,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小宗也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有祭祀的权力,故A项错误;

夏朝时期,已有祭祀制度,故B项错误;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大宗具有祭祀的特权,而不是贵族之间融洽的关系,故C项错误。

D

3.(2019·

韶关模拟)《尚书》中记载周公曾经告诫康叔说,“元恶大憝(duì

,奸恶),矧(shen,况且)惟不孝不友”要“刑兹无赦”。

西周时期告诉权中规定“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A.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

B.道德观念与家族政治结合

C.社会秩序实现长期稳定

D.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由材料“元恶大憝……惟不孝不友”“刑兹无赦”可知西周统治者认为“孝”不仅是重要的道德规范,还是判定罪名的依据,“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意为不孝动摇了家族政治的根本,也就动摇了国家的根本,可知是将道德观念与家族政治结合,故B项正确;

A、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B

4.(2019·

怀化模拟)山西平遥古民居的院落基本上都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中间是个院子,正面是正房,左右是东、西厢房,东、西厢房高度都比正房低,西厢房更比东厢房低。

此建筑格局主要反映了()

A.重视风水的迷信思想

B.等级森严的封建礼制

C.严整和谐的儒家传统

D.左右对称的建筑理念

“正面是正房,左右是东、西厢房,东、西厢房高度都比正房低,西厢房更比东厢房低”体现的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礼教,故B项正确;

北方四合院的建筑格局与重视风水的迷信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

严整和谐的儒家传统与北方四合院体现森严的等级制度不符,故C项错误;

“左右是东、西厢房,东、西厢房高度都比正房低”表明不是左右对称,故D项错误。

5.(2019·

青岛模拟)战国时期,士人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提拔为国之重臣。

魏文侯重用李悝、吴起,魏国首霸中原;

燕昭王尊郭隗为师,用乐毅等士,燕国得以振兴。

这类做法()

A.导致士人阶层掌控国政

B.改变了天下分裂的趋势

C.冲击了传统的血缘政治

D.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士人受到赏识得到重用,就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原有的贵族政治,故C项正确;

士人受到重视,但并不会导致士人掌控国政,故A项错误;

材料只是反映士人受到国君赏识,提拔为重臣,但并没有涉及天下局势的分裂与统一,故B项错误;

材料并未涉及此时期思想上的百家争鸣,故D项错误。

6.(2019·

临沂质检)春秋初期发生过“周郑交质”,郑庄公姬寤生先把世子(继承人)送到周都城,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

这反映出()

A.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

B.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破坏

C.同姓诸侯国恪守分封义务

D.周礼规范了贵族阶层道德

由“周郑交质”可知周平王与郑庄公需要靠相互交换质子来互信,说明周天子的权威衰落,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故A项正确;

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C、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A

7.(2019·

湖北八校联考)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伦理观念中以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纽带的忠,后者很快在政治伦理体系中成为重要道德规范,“忠为令德”频繁出现在春秋时期卿大夫口中。

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

A.周天子的影响力增强

B.宗法制不断遭到破坏

C.法家学说影响的扩展

D.中央集权政体的形成

从“以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纽带的忠”可以得知宗法制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

A、C两项与史实不相符,D项材料未体现。

8.(2019·

怀化模拟)秦汉以后,皇帝以“天子”自居,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皇帝被称为“君父”。

而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称作“父母官”。

这反映()

A.皇帝神化君权以强化统治

B.家族关系成为皇帝执政基础

C.“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D.仁政爱民成为官员从政准则

“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皇帝被称为‘君父’。

而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称作‘父母官’”本质是一种“家天下”的体现,故C项正确;

“皇帝被称为‘君父’”没有体现对君权的神化,故A项错误;

“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称作‘父母官’”不是一种宗族关系,故B项错误;

“皇帝以‘天子’自居,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没有体现“仁政爱民”的原则,故D项错误。

9.(2019·

菏泽模拟)“三代”姓氏分而为二。

“姓”源于母系氏族,多带“女”旁。

“氏”主要源于各级贵族的分封。

秦汉以来,原来的“氏”大多转化为“姓”,姓氏合而为一。

此后“氏”通常指女子娘家姓,称为“某氏”,男子反而不称“氏”。

这一变化反映()

A.传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溃

B.女权社会为男权社会所取代

C.民族大融合促进姓氏的发展

D.国家的统一使姓氏走向规范

“氏”主要源于各级贵族的分封,代表着宗法分封,而秦汉以后“氏”通常指女子娘家姓,说明“氏”失去了代表宗法分封的社会基础,故A项正确;

“三代”为“男权社会”,故B项错误;

这一变化并不是因为民族融合,故C项错误;

材料未体现这一变化与国家统一的关系,故D项错误。

10.(2019·

太原模拟)爵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

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

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这一变化()

A.导致了皇帝与官员矛盾的激化

B.表明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C.促使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分离

D.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

根据材料“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可知爵位制度适应了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故D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皇帝与各级官员的关系问题,故A项错误;

功臣世袭,就是宗法血缘的一种体现,故B项错误;

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利分离,仅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不是目的,故C项错误。

11.(2019·

太原模拟)

“二世还至咸阳,曰:

‘先帝为成阳朝廷小,故营阿房宫。

为室堂未就,会上崩’。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

“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杜牧《阿房宫赋》

“秦阿房一名阿城。

在长安县西二十里。

西、北、(东)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周五里一百四十步。

[宋]宋敏求《长安志》

“东西北三面墙内存有夯土台,未发现秦代的文化层,未发现大规模火烧痕迹。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阿房宫考古发现与研究》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阿房宫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

A.秦二世为先帝营造阿房宫

B.文献记载各异不足为信

C.杜牧曾游览秦朝宫殿遗址

D.秦营造阿房宫但未建成

“为室堂未就……南面无墙……东西北三面墙内存有夯土台”互相印证秦营造阿房宫但未建成,故D项正确;

“先帝为成阳朝廷小,故营阿房宫”表明秦始皇就营造阿房宫了,故A项错误;

文献记载不同不能就不足为信了,故B项错误;

杜牧的赋带有想象夸张的成分,故C项错误。

12.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

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C项。

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

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表述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9·

福州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年者何?

君之始年也。

春者何?

岁之始也。

王者孰谓?

谓文王也。

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

王正月也。

何言乎王正月?

大一统也。

公何以不言即位?

成公意也。

何成乎公之意?

公将平国而反之桓。

曷为反之桓?

桓幼而贵,隐长而卑;

其为尊卑也微……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

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

立适(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桓何以贵?

母贵也。

——摘编自《春秋公羊传》

材料二 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

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

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

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

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

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封建者,统一之反也。

封建之制废,则统一之业成矣。

然后世又有为统一之梗者,则叛民、叛将之割据是也。

柳子厚(柳宗元)谓秦有叛民,而无叛吏;

汉有叛国,而无叛郡;

唐有叛将,而无叛州。

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而又不假之以兵,其势固无从叛。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大一统”思想的内涵。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大一统”国家形式在战国时期面临的困境。

(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以后维护“大一统”的制度保障。

(7分)

(1)问,据材料一“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

大一统也”得出遵从西周宗法制确立的封建秩序及尊奉周天子为天下共主;

由所学知识,可得出以周礼为行为总则;

据材料一“立适(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得出遵从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2)问,据材料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七国则绝不言王矣”等,可得出宗法体系和周礼的崩溃;

由所学知识,可得出西周贵族群体沦丧。

第(3)问,据材料三“封建之制废,则统一之业成矣”,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废分封制,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据材料三“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郡县制和官僚制度。

(1)内涵:

遵从西周宗法制确立的封建秩序;

尊奉周天子为天下共主;

以周礼为行为总则;

遵从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2)困境:

宗法体系和周礼的崩溃;

西周贵族群体沦丧。

(3)保障: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郡县制;

官僚制度。

14.(2019·

郑州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