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基础课程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成基础课程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1、学习目标
本课程以学生能够完成平面设计构图和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意念的能力为学习目标,使学生具备平面构成及色彩常识和色彩心理及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2、专业能力
(1)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理;
(2)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
(3)熟练掌握重复、渐变、特异、发射、肌理、密集、空间等构成;
(4)掌握色彩的基本常识;
(5)熟练掌握色彩与心理;
(6)熟练掌握各种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构成方法;
(7)能熟练完成同类色、互补色、对比色对比,面积、冷暖对比,及以上色彩的调和;
(8)熟练驾驭色彩能力。
3、方法能力
(1)能独立进行构成基本形象的设计能力;
(2)能独立进行构成的骨骼、构成方法的能力;
(3)具备色彩基本常识能力;
(4)具备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能力;
(5)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
(6)具备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4、社会能力
(1)具有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用于创新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4)具有质量意识、团队协作意识;
(5)具有社会责任感。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项目1平面构成
(1)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项目的流程分析与设计,掌握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平面构成基本形象的设计,以及各种骨骼布局;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平面构成绘图工具的使用,学习重复、渐变、特异、发射、密集等构成方法;
(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种构成作品。
项目2色彩构成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进行色彩常识的学习;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色轮的制作,以了解色彩的属性;
学生掌握色彩的相关知识;
(3)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色彩进行简单的认知练习;
在此基础上掌握色彩调和的基础知识;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调色实习,感知色彩的调配方法,熟悉色彩的习性;
(5)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构成制作,完成色彩的明度、纯度、色度对比;
(6)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完成相似色、同类色、对比色、互补色的对比作品;
(7)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色彩的冷暖、面积、软硬、轻重、远近等对比;
(8)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色彩的调和。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1、教材编写建议
(1)本课程实践性较强,为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在讲义或教材的编写体例上要首先突出项目实施的方法和步骤,给出构成设计的完整步骤。
(2)必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贯穿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原理的过程中,内容循序渐进,学习内容从简单到复杂,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再到实践不断循环,使学生实际操作水平不断提升。
(3)有关专业本身发展的历史、本课程知识的延伸以及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对其它课程知识和技术的应用,作为辅助阅读内容体现在教材中。
(4)预测学生完成实做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讲义或教材中必须予以特别强调,说明道理以及注意事项。
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在课程考核中,进行了相关考试改革。
(1)传统教学
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在教学时大量采用传统教学,本课程的所有教学内容非常简单易懂,制作(PPT)电子教案的作用不大。
(2)样画教学
构成基础是艺术类学生最基础的训练,大多是构成方法与规律,具有一定的程式性。
所以用样画教学,学生一看就明白。
并且这类作品全部要求学生手绘,如果在电脑上操作,反而不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更无法培养学生认知色彩、驾驭色彩的能力。
(3)网络、光盘等辅助教学手段
分利用网络、光盘上的公共教学资源,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过,此类内容,在网络上的资源也很少,并且多上各地学生自行上传,本身就没有正确性和权威性。
3、教学建议
(1)教学采用“四阶段教学法”,将“教、学、练、做”融为一体。
教学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课堂上可以采用“四阶段教学法”:
第1个阶段,案例引入,提出问题。
第2个阶段,学生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
第3个阶段,归纳总结,引申提高。
第4个阶段,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2)任务驱动法、分组教学法,拓展训练法。
建议学生3-5人一组为学习团队,通过模仿训练掌握网页制作的技巧,建议开展拓展实践训练
4、评价建议
本着这门课程的实操性强,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分两个部分:
职业素养考核、技能考核,遵循“73”的考核方式:
(1)职业素养考核,包括平时的出勤率、课堂表现(30%)、考试成绩(70%)的情况等,占总评价成绩的70%。
这部分内容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其学习态度、努力的程度(30%)以及表现出来的效果(70%)。
(2)期末实做考试,根据学习过的实做内容,进行变化和组合,进行实际操作完成并实施。
目的是考核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考核的成绩占总评价成绩的70%。
附件:
构成课程教学项目设计
一、教学实施的基本思路
构成基础课程是艺术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平面构图能力、色彩驾驭能力,这种能力在以后的专业设计中起着浅移默化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能对纯粹构成基础所开成画面效果那样的实例,所以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努力体现职业岗位的特征,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任务。
课堂的组织和管理没必要按照公司管理的方式进行,但画室里也要注重培养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图像处理、设计创意思维、艺术设计素质。
教学的过程要照顾到不同能力的学生,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练习的时间安排上有一定的弹性,充分照顾到能力差的学生,使其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努力的前提下能够获得成功,逐步建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特别是实做项目的完成,是通过他个人的努力,看到了某一艺术设计的实现,这样的成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极大热情。
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内容制定详细的计划,在开学初教师、学生、场地管理教师、教学督导部门都能够拿到本门课程的学期教学计划,并严格贯彻执行。
二、教学环境的整体设计
教学场地主要集中在画室,画室的文化氛围特征:
(1)画室安排放置桌椅,每人或两人一张,要有足够大的面积供学生放置调色盘、绘制工具和完成较大幅面的作业。
(2)在离水源比较近的地方,便于学生接水调色和换水。
(3)学生提出建议和要求,师生共同进行简单的效果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教学项目的模块设计
根据构成基础课程有关要求,本课程安排了2个学习模块,通过完成学习情境中的工作任务,进而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有关知识及实现方法。
学习项目的模块设计思路是:
目标——方法——过程——结果的顺序执行,计划总课时64,具体内容如下表:
学习项目1平面构成
模块及其子项
教、学、做内容安排
教学
载体
技术培养目标
实施
步骤
课时计划12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平面构成
1.1概念、原理、基本形及关系、骨骼
1、教师通过讲解构成基础相关知识。
2、学生练习。
3、教师和学生进行共同分析,贯穿有关的知识内容。
范例;
掌握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基本形象的设计,以及各种骨骼布局
1、基本形设计能力;
2、骨骼认知;
3、构成方法。
1、讲解与示范;
2、任务驱动;
3、分析讨论。
6
课时(集中使用)
1.2重复、渐变、特异、发射、肌理、空间、密集等的构成方法、绘图工具的使用
1、布置工作任务;
2、学生实做,完成实例任务;
3、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工作过程;
4、有关知识辅导。
通过绘图工具的使用,学习重复、渐变、特异、发射、密集等构成方法,了解项目的设计与制作技巧。
学习重复、渐变、特异、发射、密集等构成方法,掌握平面构成规律与法则
教学条件保障
1、大教室;
2、宽面画桌;
3、绘图工具;
4、颜料;
5、纸张。
工作效果评价
1、考核学生的工作态度;
2、作业练习完成的质量;
3、对构成的正确理解能力。
教学设计补充
学习项目二:
色彩构成
课时计划14
1.1色彩的基本常识
1、教师讲解色彩的基本常识。
软件;
1、色彩常识的学习;
2、色相环的制作
1、了解色彩的属性;
2、掌握色彩的相关知识,感知色彩的调配方法
2
1.2项目分析
1、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色彩的特点及关键部分;
2、学生进行着色练习
3、学生汇报结果与问题;
4、教师集中分析指导。
1、项目的分析设计;
2、色彩属性分析3、着色要令分析
了解绘画流程;
熟练掌握调色着色技巧
1、项目分析,实例演示;
2、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3、集中讨论分析,定稿。
课时(集中使用
1.3构图与起稿
1、布置任务,强调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2、学生完成构图与图案;
3、教师单独辅导。
1、构成方法
2、构图与起稿;
3、色彩分析与准备;
绘画初步工作
1、工作任务实做;
2、师生共同分析讨论
3、单独辅导
8
1.4、绘制色彩,完成练习
1、学生调色着色,强调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2、学生实做,完成不同形式的构成;
3、教师集中辅导。
1、构成制作,完成色彩的明度、纯度、色度对比
2、相似色、同类色、对比色、互补色的对比
3、色彩的冷暖、面积、软硬、轻重、远近等对比
4、色彩的调和
具体构成练习
2、教师集中分析指导;
3、学生总结。
2、工作完成的质量;
3、对色彩的正确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