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7634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设计原则】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

“教会知识只能让学生拥有过去,而教会学生方法才能真正的面向未来”。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的第一节。

本节教材主要落实“在地图上找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和“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中有关西北地区的要求。

本节是本章的第一节内容,主要是西北地区的概述,主要讲述了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节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草原和荒漠”,从西北地区的景观入手,介绍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最突出特征——干旱。

二是“牧区和灌溉农业区”,主要介绍在干旱的自然环境下,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所具有的突出特色——牧业和灌溉农业比较发达。

在第一个标题下,教材以“干旱”为核心讲述,西北地区干旱这一自然环境特征形成的原因,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海陆位置和地形。

从海陆位置来说,西北地区距离海洋相对比较远,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

从地形说,受山岭阻隔,水汽被层层阻断,又加剧了西北地区的干旱。

第二个标题的内容也与“干旱”紧密相联。

西北地区在干旱的环境下,难以像南北方地区那样,发展大规模的种植业,种植业不发达,限制种植业的主要因素是水源;

所以西北地区主要的农业是畜牧业;

另外,在极度干旱的地方分布的是荒漠,不能发展农业。

在西北地区整个的区域内部由于距海远近的不同,干旱的程度也不同,这就使得西北地区东西部在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整个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总结、归纳、比较等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尊重自然、因地制宜、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这些情感的培养。

例如:

活动一从学生现实生活中可能见到的景观图片入手,到地理现象空间分布差异规律的推断,有利于学生地理成因分析等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坎儿井”的活动中,则是引导学生理解该水利工程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确干旱地区的人们如何因地制宜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进而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情感。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西北地区的第一节内容,在学生学完了南北方地区后,再来学习西北地区,这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初二下学期学生对于如何来认识一个区域已经很熟练,所以说课堂上凭借学生的知识储备让他们在认识西北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和植被等问题不大,但教学时,要注重的是引导学生学会“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认识西北地区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另外,养成辩证的看待地理事物的思维方式,如能够辩证的看待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辩证的看待区域间的差异和区域内部的差异等。

【根据课标解读确定的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或其它资料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和植被等,理解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以及变化规律。

  3.能够说出西北地区受干旱影响下的农牧业和生产、生活特色;

4.能够根据图文材料认识西北地区的生态问题以及解决的具体措施;

5.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增强因地制宜、区域共谋发展的观念以及环保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并且培养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评价任务设计】

1、知识技能评价:

首先培养学生会读图,让95%的学生完成学习目标1;

其次,通过合作交流,90%的学生完成目标2;

通过视频和材料,让85%的学生完成学习目标3和4;

2、过程方法评价:

通过对于视频和材料的学习,学会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

通过多媒体、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也进一步树立人地关系和谐的理念,从而达成学习目标5。

4、过程作业评价:

导学案相应内容,当堂检测完成,尽量让85%的学生达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运用地图或其它资料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要素(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的规律。

(重点)

  分析:

在中国区域地理学习中,新课标提出“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等内容。

七年级学生通过初中阶段地理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分析能力,但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仍是学生重点探究的内容。

2.分析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重、难点)

分析:

“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这部分知识,通过学生读图分析、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教师则在最后点拨升华,提出人与自然需和谐共处,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因为所学知识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缺少感性认识,所以对这部分知识的探讨,应作为教学的重难点。

【学习方法】

学案导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图文结合法

【教学资源】主要利用多媒体、教材和导学案进行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

首先由“航拍中国”——新疆来导入,欣赏着当地美丽的风光,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设计的主线是:

家住同一区域的呼伦贝尔草原的王凯去新疆旅游,从旅游前的准备工作——飞机起飞——新疆所看——回来后所感,将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这四个环节分别是:

第一环节——知己知彼感知西北;

第二环节——万事俱备即刻出发;

第三环节——身临其境大美西北;

第四环节——和谐共处持续发展。

本节课的内容结构如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设计】

【播放视频】播放《航拍中国之新疆》的相关自然风光视频。

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

提出问题:

1.视频中介绍的是哪个省级行政区的自然风光?

它属于哪个区域?

2.你能说出这个区域与其他区域分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吗?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新疆的相关视频为情境导入,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同时,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重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真正意识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

当地理事物与学生们的生活实践相联系时,在一定程度上会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过渡:

航拍中国的播出在中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掀起了又一轮的旅游高潮。

这不家住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王凯一家对新疆心驰神往,也想亲身感受一下大美新疆。

环节一:

“知己知彼感知西北”

“心动马上行动”,王凯上网查阅了新疆的相关资料,他发现自己的家乡与目的地竟然是同一区域——西北地区。

我们通过导学案并且结合课本上72—73页图文材料,和王凯一起认识西北地区。

(一)个人交流展示: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课本72——73页图文材料,和王凯一起认识西北地区自然环境:

1.据图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读图分析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

3.读图分析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4.找出本区我国主要的河流,并简单描述本区的河流特征;

5.根据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特点,你认为该地的自然环境具有什么特点?

并利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其原因。

【能力提升】

同一区域话不同:

1.夏季王凯的家乡是越干旱越盼望下雨,但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的人们越干旱越盼望太阳,你能帮王凯分析一下原因吗?

北方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和植被这部分知识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问题,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地图从中自主的获取这些知识,进一步的培养学生从图中提取显性的地理信息的能力。

同时,也引导学生对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做简单的总结,用层层递进的关系总结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来学习一个区域。

另外,也采用了对比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区域内的差异,学会利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思考地理问题,为后面的知识奠定基础。

【课堂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查,也可以让学生代表到讲台上来实地讲解。

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利用星级评价给予2星的奖励。

环节二:

“万事俱备即刻出发”

根据上网查找的资料,王凯作了出发的准备,根据你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了解,王凯此次的新疆游准备的这些物品都有必要吗,简单的分析一下原因?

做好充足准备后,王凯立刻乘飞机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飞往新疆乌鲁木齐,一路上景观让王凯兴奋不已,不断拍下沿途的景观图,到达目的地后迫不及待的通过微信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组照片。

根据三幅图片反映的地理环境,你能利用学习的知识将三幅景观图按照由东向西的顺序排列吗?

说出你排列的理由?

这个环节的设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检查学生对环节一中问题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同时,也为以后的环节做好铺垫。

植被是反映气候的一面镜子,由于本区东西距离很长,各地降水量不同,所以从东向西植被也有差异。

因为前面学习了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规律,学生很容易理解这种变化,并且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所以学生应该能顺利完成此活动题。

环节三:

“身临其境大美西北”

(一)畜牧业:

来到新疆后,王凯在朋友圈里发来了当地的著名小吃,与王凯家乡的饮食对比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当地与王凯家乡的饮食还是存在很大的共同点的,都是以牛羊肉为主的。

由此推断一下西北地区的农业以什么为主?

自主学习课本74页——75页上面内容,认识西北地区的畜牧业:

1.西北地区的农业方式以什么为主?

2.本区有我国的哪两大牧场?

各自的优良牲畜都有哪些?

3.本区牧民的传统民居是什么?

为什么?

 

【能力提升】【合作探究一】

尽管农业都以畜牧业为主,但王凯家乡与新疆的牧场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

据图简要的加以分析?

西北地区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贺兰山以东地区降水较多,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分布有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大型优质草场,属于温带草原牧场。

贺兰山以西地区降水稀少,地表多戈壁、沙漠,但山地降水较多,分布有高山草场,主要属于山地牧场。

不同区域话不同:

西北地区与欧洲西部农业都以畜牧业为主,从自然环境方面来分析其不同点。

通过当地的饮食习惯来引导学生判断农业类型,从生活实践入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

题目难度不大,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通过“同一区域话不同”“不同区域话不同”两个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学生学会区域间和区域内的对比研究,这种学习方法也是我们地理学科常用的方法。

本环节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