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教学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15867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岭南文化教学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岭南文化教学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岭南文化教学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岭南文化教学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岭南文化教学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岭南文化教学文档格式.doc

《岭南文化教学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岭南文化教学文档格式.doc(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岭南文化教学文档格式.doc

本课程为我院中文系文秘(中英文)专业类限选课,开课时间为两学期,每周2节课,合计72学时)。

选用叶春生《岭南民间文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作为教材。

内容共四章:

(一)岭南民俗与百越文化;

(二)口承文艺的文化轨迹;

(三)有形民俗的文化形态;

(四)心意现象的文理透视。

由于该书偏重于民间、民俗,且包罗万有,知识点较散,作为教材,稍嫌系统性、条理性不强,同时考虑到学时较紧等因素,所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材的内容作了一些增减,并以“专题”的形式对部分章节作了新的编排。

在圈定堂上的教学范围之外,还指导学生阅读其他篇章。

二、删减的内容:

第二章(口承文艺的文化轨迹)和第四章(心意现象的文理透视)的大部分内容。

三、补充更新的内容:

补充(或加强)了岭南地方戏曲、民间工艺等内容。

四、备注:

选用谭元亨《封开——广信岭南文化古都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叶春生《岭南俗文学简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年9月)为主要教学参考;

自编练习册。

五、本册具体教案暂为选录部分章节

课程授课教案填写说明

1.存档教案要求一门课程一份,除了课后反思一栏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上课的情况填写外,其他内容可以是备课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且评估更注重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的情况。

2.课程名称请按《教学指导书》上的课程名称填写。

(以教务处网上发布的电子版《教学指导书》为准)

3.课程教案按开课学期分装成册并在封面注明是第几本和共几本。

4.课程类型请按《教学指导书》中的课程分类填写:

公共类必修课/教育类必修课/学科类必修课/实践和研究课/公共类限选课/教育类限选课/学科类限选课/任选课。

5.授课教师请填写本学期本课程所有任课教师的姓名。

6.教材处理中的总体说明主要填写选用该教材的理由、该教材的主要特点。

7.教材处理情况中删减和补充的内容都必须写明变更的理由。

8.教材处理中的备注栏主要填写该课程选用的练习册、教参、教学辅助材料等。

9.具体教案要求以每一章节(课)为单位填写。

应多数教师的要求,将原有表格改成按项目编码填写。

教学内容部分请根据实际情况将内容填写完整详尽。

第一单元岭南文化导论

一、章节:

岭南文化导论

二、课时安排:

4学时

三、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文化”基本含义、认识岭南文化的价值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意义。

四、教学重点:

岭南文化的界定,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及方法

五、教学难点:

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六、教学内容:

开头的话

●了解学生情况

●CDMA(安全低辐射长打不头痛)——汉语的特点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西方文化、思想影响的加深,我们正在逐渐失去自己。

落后、陈旧的东西固然应该予以抛弃,但不能为了倒洗澡水便将孩子一块倒掉。

近代以来,教训很多,月亮也是西方的圆,殊不知,很多优秀的东西就藏在传统文化当中。

谭派京剧8月27日晚,中央电视台“艺术与人生”采访谭派艺术第五代传人谭元寿(京剧源于200多年前徽班进京为乾隆祝60大寿,谭派第一代谭鑫培曾为慈憘演出,其后才辈出——富英、元寿、孝曾、正岩代有传人)。

谭元寿向主持人朱军说起自己6岁进富连成科班学戏,蹲了七年“大狱”。

一年只放三天假(从年二十五起),凡班里有人犯错,大家都挨板子,他要加倍,因班主与其祖是师兄弟。

谭元寿之妻,直至儿子取妻,方在家翁房中落上一座。

谭元寿对今天的“双休日”颇不以为然,认为小孩玩的太多。

采访中,其子孙亦在座,朱军问正岩,如果在有选择,是否还唱京剧,得到的是肯定的回答。

原因只有两个:

一是孝,二是责任。

无独有偶,常香玉对女儿不原从艺一直耿耿于怀,幸有外籍外孙女的补偿,方为无憾。

与今天一些人只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恰成反差。

●汗衫上的“米其”形象、折扇

折扇源于日本,但传入中国之后,则带上了汉民族的烙印,如书画、题诗等

●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折扇上的印章。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我们对过去的旧文化的毁灭的确是罕见的。

我在银川考察西夏故宫的时候,发现地下的瓦片都被敲碎了,当地人告诉我,说是当年西夏文明程度几乎赶上宋朝,也创造了比较灿烂的文化,可是最后西夏的“党项族”居然被灭掉了,这个民族没了。

原因是当时的蒙古族头领成吉思汗临终时嘱咐儿子,一定要把这个民族给灭了。

后来蒙古人打下了西夏,觉得把“党项族”的人全部杀掉是不解决问题的,只要他们的文化传承下来,这个民族就灭不掉。

因而不杀人,只是把他们的文化灭掉,没有了文化的载体,你就会变得不时这个民族了。

所以就从消灭物质文化开始,首先语言不许用了,现在的西夏文字是非常罕见的。

音乐不许演奏,服饰不许穿戴,民族礼节统统禁止,庙宇、佛塔也毁掉,连所有的瓦片也都敲碎,这个民族的人找不到凝聚的文化了,就都改了民族,“党项族”也就消亡了。

这就说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自己的文化,这个国家的人民就找不到根了,这就是文化的重要性。

——《读书》04-9-P12

◎法国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以及伪满州国时期强迫中国人学日语等,体现了相同的道理。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采访成龙,成龙回顾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和感受,说到的一段话(最早是教育儿子房祖名)发人深省:

他们(指洋人)不会因为你跟他们一样而承认你,只有你跟他们不一样才佩服你。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继承文化不是造几个假古董,更非简单堆砌些符号来取悦外人。

2004年奥运会闭幕式的“中国8分钟”很失败(民乐演奏、京剧舞蹈、踩高翘、童声唱《茉利花》等),给人以生硬堆砌和拼凑之感。

(《南都》讥其为“以为将旗袍剪短了就是让民族化走向世界”)

第一节关于“文化”

长期以来,人们在使用“文化”这一概念时,其内涵、外延差异甚大,故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作“大文化”。

他包括了“物质”、“制度”、“风俗习惯”和“思想与价值”等认识对象。

广义的“文化”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立论,认为正是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因而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通通摄入“文化”的定义域。

狭义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关于物质创造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

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是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

在汉语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教化的目的,就是使人成为“人”,成为进步、文明、先进的人),也属于“小文化”的范畴。

(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易·

系辞下》:

“物相杂,故曰文。

”《说文解字》:

“文,错画也,象交文。

”后有若干层引申义:

1、由文字、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2、由彩画、装饰引申为修养之义,与“质”、“实”对应,《论语·

雍也》: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3、在前两层意义上,更导出美、善、德行之义,《尚书·

大禹谟》“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

同时,又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文化并联使用,则“以文教化”的思想十分明显,《易·

贲卦·

象传》: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西汉以后,合成一个整词,或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对举,或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对称。

有关“文化”的课程,我们在肯定“大文化”概念的基础上,主要以“小文化”为论述范围,主要讨论涉及精神创造领域的文化现象——即以心态文化层面为主。

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不能无视物质创造活动的价值与意义,不能忽略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对于心态文化的影响与制约。

第二节“岭南”和岭南文化

岭南指五岭以南,即广东、广西一带。

因地近南海,故又称“岭海”(五岭:

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湖南、江西南部和广西、广东北部交界处。

毛泽东“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五岭作为一个天然屏障,将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分隔开来,使南北的交往非常困难。

岭南历史的发展比中原慢了一步,当中原已进入奴隶制时,岭南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没有形成国家,只有部落和联盟酋长

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岭南开发时间较晚,一直被中原人士看作“瘴疠之乡”、“不毛之地”、“化外之境”。

长期的隔绝,影响了岭南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但同时,也造就了岭南地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与中原的差异性。

至今依然有人说南方是文化的沙漠,其实,岭南人在漫长的岁月里,也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色彩。

本专题以中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为大背景,结合岭南地理、历史等特点,围绕岭南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主线,选择一些政治沿革、文学艺术、学术思想、风土民俗等专题作重点介绍(以广东为主、以广州为重),在粗略描绘岭南文化特殊风貌的同时,揭示其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并探讨岭南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影响和价值。

辅助材料:

舞动的北京、扇子、米奇上衣、课件

附:

梅关考察之旅

粤北行——穿越大虞岭

时间:

2004-10-3—7

里程:

1070公里

行程:

翁源、始兴、南雄、大余、赣州、连平、新丰、从化

费用:

路桥——200元

汽油——250元

门票——350元

伙食——500元

住宿(四晚)——600元合计:

1900元

人数:

三人(两大一小)

关于大余:

大余历史悠久。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建国后曾有石喯、石斧、石镰和陶器碎片出土。

夏商周时期,大余属扬州,三国时设南安县,隋开皇十年(590),设大庾县,宋设南安军,元设南安路,明清设南安府,府治大庾。

解放后大庾属赣州地区(现为赣州市),1957年改称大余。

大余境内西南部的大余岭与广东南雄市交界,故有“江西南大门”之称。

又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中途重镇——中原出产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从京杭大运河进入长江,再从长江转入九江后溯赣江而上,至赣江源头之一的章江上游,穿过从章江码头经南安镇的古驿道,越大庾岭来到广东南雄,顺浈水而下,接北江入珠江,到广州后扬帆出海。

苏东坡有诗句:

“大江东去几千里,庾岭南来第一州。

”唐代在大庾岭上开凿的古驿道,无疑是当时南北交通的陆路枢纽。

关于大庾岭:

因历来遍山植梅,又称梅岭,缘于纪念开拓岭南的先驱——梅鋗。

鋗为越王勾践之后,楚灭越,鋗的先人避难来到丹阳皋乡,更姓梅。

秦并六国,越人又自立为王,从皋乡过零陵往南海。

梅鋗随行至台岭(即今梅岭),筑城于浈水上游,安家定居,这也是史载最早到岭南的一批越人。

后梅鋗参加反秦战争,入咸阳,因功封列侯。

——《可爱的南雄》P66

汉元鼎五年(前112),汉武帝派楼船将军平抚南越,其后,为巩固南疆,留下庾姓将军二人,统兵驻岭北,筑城大余,戍守梅岭。

老大名庾胜,死后当地人民为了纪念他的功德,建祠祭祀。

大庾之名,皆源于此。

梅关:

梅关关楼地处岭峰,以“一关隔断南北天”的气势,矗立于梅岭分水界上,故有“一步跨二省”之说。

梅关始建于宋代,现存的关楼为明代重修,原是两层建筑,上层为瓦房,下为城门,今上层已倒塌,仅存关门。

门洞深5、5米,内宽3、5米,高3、5米,尚可见两侧墙上留有闸门逢道和闩门的洞眼,关楼建于两崖之间,真所谓“一夫当关,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