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5477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甘肃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甘肃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甘肃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甘肃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

《甘肃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Word文档格式.docx

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的包括:

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各个部分的侧重点不同,目标、内容、实施时间安排及组织方式上都有差异,又具有各自的特点。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活动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指学生基于自身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开展自主探究的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和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开展调查研究,进行成果交流,培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学会利用多种手段、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地利用信息。

4.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科学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和研究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5.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实践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6.学会分享与合作。

通过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信息、创意和成果,发展团队精神。

(二)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指学生在课外时间为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提供公益性义务服务。

1.关心社区建设,主动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培养公民意识、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2.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本领,提高沟通能力,增强团结协作意识。

3.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能力。

4.学以致用,增强服务社会意识,并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体验奉献社会的积极情感。

(三)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指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应参加的各类社会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1.培养学生具有关心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关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2.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3.使学生获得直接感受,积累解决问题经验,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善于与人际交往、组织协调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的八大学习领域中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是与其他学科课程并列而不是从属或依附于其它学科的一门国家必修课程。

各地州市在开好、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同时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不允许其他学科挤占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

(一)课程结构

综合实践活动由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三部分组成。

学习领域

构成

学分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

15

社会实践

6

社区服务

2

学年

学期

研究性学习

社区活动

高一

1

3学分

2学分

1学分(5个工作日)

高二

高三

合计

23

15学分

6学分

(二)学时安排学分配置

1.研究性学习活动(每周三课时,实施五个学期,共约270课时,获得15学分),高一、高二每个课题(项目设计)6学分,高三上学期一个课题(项目设计)3学分,高中3年共3个课题(项目设计)15学分。

时间安排一般采用“1+2”的形式,即一节课单独排,用于集体指导、选择课题、设计方案、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任务的分工等活动,另2节课连排,用于组织学生进行研究、实践、交流与展示等活动。

此外,还可以采用半天连排,或者一学期中某些周次分散安排、其他周次利用几天时间集中安排等方式。

对于有些课题研究无法在学校教学时间里统一安排,而必须利用课余和节假日在校外进行的活动,学校课程管理部门和课题组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并做好相关的管理、保障工作。

高中一年级用—定的学时给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通识培训,让学生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学习选题论证和资料综述。

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1个大主题,长周期的项目研究。

高中二年级每位学生开展1个大主题、长周期的项目研究。

高中三年级学校可从建构思维模型、改进学习策略等方面选题,并安排一定时间,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评价,同时为部分学生补修学分提供机会。

2.社会实践(每年一周,实施三年,获得6学分)。

学时安排,社会实践以学年为单位安排教学时间,每学年总的活动时间不少于1周,约为36学时,获2学分,高中三年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学时总数不得少于3周,共6学分。

时间安排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

一般情况下,比较可行的方式是每学年集中1周时间一次完成,或分两次在两个学期中完成。

3.社区服务(三年不少于10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以五小时计,获得2学分)。

学时安排,高一、高二每学年为单位安排活动时间,每学年总的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周(按5个工作日计算),约为34课时,获1学分。

活动的内容和主题应有所不同。

高三不再安排社区服务活动。

(三)课程内容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和经验,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主要内容有:

(1)自然环境类:

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

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热带农作物培育与改良、动植物保护、天文地理研究等方面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

主要是从研究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

如社会关系研究、企业文化、社区管理、社团活动、心理健康、人口研究、城市建设、政策法规、经济发展、民族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

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

如乡土文化、民俗文化、黎族与海南古代文明、历史遗迹、杰出人物研究、社会文化热点、传统道德、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东西方文化比较、民间文学、影视艺术、时尚研究、校园文化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

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

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发展、家庭教育与学生成长、流行音乐、时尚文化、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5)科学技术类:

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的角度提出的课题。

如遗传与化学、纳米技术、多媒体技术、基因工程与克隆技术、科技小发明等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研究课题。

2.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要求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积极参加学校或家庭附近所在社区的各类社会活动或公益活动。

通过融入社会、接触社会、接触生活,增强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感悟,增强社会责任感。

社会实践的内容一般以主题形式呈现,包括:

(1)社会各行各业的体验性活动:

学校组织学生接触社会各行各业,亲身体验真实的社会。

如校外军营军训活动;

参加农业劳动或企业的生产劳动;

赴商场超市体验售货员活动;

交通警察体验活动;

其他行业实践活动等。

(2)“红色之旅”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夏令营”活动;

春游、祭扫革命烈士墓、参观主题公园等活动;

与国内外友好学校学生互访;

访问知名学者、校友等;

其它游学活动等。

(3)外出考察活动:

组织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开阔视野和思路、增进对社会的理解。

参观活动,如参观教育基地、社区人文或自然景观,考察社区环境、传统、生活习惯、经济发展情况等。

(4)社区文化活动:

如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卫宣传、科普宣传、助学帮困、拥军拥属、文娱活动等。

(5)社区环境建设:

如环保卫生、绿地养护、文化辅导、设计板报橱窗、维持交通秩序等。

(6)调查社区社情:

提出社区建设合理化建议;

如对社区机关、特定群体、典型人物、热点事件进行调查、访谈;

对人口素质、经济收人、文化需求、治安状况进行调查等。

(7)志愿者活动:

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志愿者活动。

3.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指学生在课外时间为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提供的公益性的义务劳动。

他要求学生以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到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中,多方面体验并认识服务对象,应用所学的知识,提供各种对社区有意义的服务。

社区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

(1)公益活动:

拥军优属;

敬老服务;

领养绿地;

社区卫生保洁;

扫盲辅导;

电脑培训等。

(2)宣传活动:

交通法规宣传(也可以是其他领域的法规宣传)、保健知识宣传、环保知识宣传(如废品分类回收);

科普宣传;

板报宣传等。

(3)帮贫助困:

孤寡老人爱心服务;

贫困学生救助活动等。

以上活动内容只作为学校组织此类活动的参考,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的课程资源开发新的活动内容。

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生活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社区服务上形成自己的特色项目。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都是综合实践活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各个部分的侧重点不同,目标、内容、实施时间安排及组织方式上都有差异,不能相互替代。

学校在具体实施时必须严格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设置课程,按照规定的学分开足课时。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交流反思阶段。

在学习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①培训教育,提升课程素养。

学年初对于高一学生,学校通过讲座、课堂教学、学校网站等多种形式,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

在每次开展活动前进行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对高二、高三学生,通过对上一学年度研究课题的总结反思,优秀案例的展示,典型问题的剖析,帮助学生提升课程理念,提高研究能力。

②确定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包括:

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

确定研究主题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方式:

由学校课程开发小组和教师提出若干宏观的活动主题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