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课题实验方案文档格式.doc
《上小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课题实验方案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小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课题实验方案文档格式.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
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期间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往往缺乏集体感;
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内向、行动粗暴,缺乏同情心。
“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呵护,如果这些学生不能洁身自爱,很容易变成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体感的“后进生”。
从我校近年来调查统计的情况看,大部分“后进生”来自这些家庭。
2.受祖辈溺爱的影响:
与缺乏父爱母爱正好相反,“留守儿童”又过多地受祖辈的溺爱,走上另一个极端。
由于父母不在家,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教育的责任便落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身上,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局限,这些老一辈人无论教育思想还是教育方法,都无法跟上形势的要求。
同时,由于受“隔代亲”这种传统习惯的影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往往都溺爱偏护或不管这些孩子,就像本地方流行一句话“祖父母只能疼孩子,不能骂孩子”。
这些留守儿童,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缺乏约束的小皇帝心理。
据调查显示,在我校一些留守家庭中,“留守儿童”普遍存在这种现象。
3.受不成熟“自我认定”的影响:
“自我认定”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生理、心理特征的判断与评价,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的“自我认定”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三个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对这三个方面的自我都有一定的看法和评价。
“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正确引导,往往会产生不成熟的“自我认定”。
因苦恼、困惑,造成了自信心的丧失,甚至自暴自弃。
针对我校目前的现状,为了将“留守儿童”教育提到了学校重要的议事日程,学校决定将“留守儿童”关爱教育问题研究作为学校的课题进行研究,在学校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向人民和社会负责。
学校发挥教育“留守儿童”的主阵地作用;
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实行结对帮扶制度;
办好家长学校,提升“代理家长”素质,帮助我校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课题组主要从我校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和教育状况、心理状况、学习情况、行为习惯等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发放学生问卷、隔代抚养人问卷、同时组织数十场有分管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及班主任和隔代抚养人参加的座谈会,以及对我校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课题组将在对掌握的数据资料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的基础上,对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对加强农村学校建设指出了方向,结合我校一线教学实际,我校将组织校内骨干力量,抓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课题的研究工作。
关爱留守儿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对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和谐稳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书育人是培养学生成才的重要条件,而要将农村留守儿童培养成才,教育工作者都要遵守一个基本的教育规律,那就是关爱教育。
爱是教育的前提,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现代教育管理中,关爱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去关心爱护他人,尊重理解他人,更好好地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
2、《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指出:
“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纲要中还要求“重视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
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
逐步在大中城市和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儿童心理咨询和矫正服务机构。
”
四、课题界定
农村留守儿童:
现在的农村,一些学生的父母双方或单方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到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打工,为家庭的收入和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因各种原因留在老家,不能跟随他们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优质教育,只好跟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者是其他亲戚在一起生活,成为儿童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亲情的关爱,缺乏家庭的温暖,尤其是缺少父母亲的关爱,缺少父母的呵护,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学习成绩差,生活作风散漫,行为习惯不好,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就是要加强对他们的关爱,给他们温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的合理爱好,让他们走上健康成长之路。
五、课题研究目标
1、总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针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展开分析,找出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弥补,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适应我校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新方法,为我校成功实施留守儿童关爱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主要目标。
(1)研究我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留守儿童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进行心理现状比较,提出相应的关爱教育对策。
(2)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与家长一起),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
另一方面,积累个案为研究提供素材。
(3)探寻在我校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校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经验。
(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改变教师队伍的教育观念,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保障和推进我校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深入开展。
六、课题研究内容
1、对象:
合山市上塘小学留守儿童
2、主要内容:
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学习教育问题、行为教育问题的研究及积极的应对策略。
重点:
如何提高留守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爱学习、会学习。
难点:
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及时沟通,剖析留守儿童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从深层次解决问题。
主要观点: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
(2)改进教育方法,根植于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体现新课改理念,让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用爱心去弥补留守儿童因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
(3)以留守儿童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
可能的创新之处:
关爱教育对象中的特殊群体,体现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
以儿童的健康成长为宗旨,尊重儿童的主体性,构建“博爱”的学校教育文化;
通过实验研究,创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途经和教育方法
七、研究方法
3.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研究思路:
从学校目前的现状和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实际出发,摸清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需求,立足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学习问题,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优化教育功能,不断积累研究经验,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有益帮助。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通过摸底、分析制定具体研究计划,开展实践研究。
(2)调查研究法:
采取问卷、访谈、心理辅导等方式,把握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需求,改进对他们的教育方法。
(3)文献资料研究法:
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运用,以求实践创新。
(4)案例研究法:
将研究对象的成长经历,研究者的教育故事及时进行提炼验证,认真反思。
(5)实践研究法:
通过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对比,心理辅导班的开设等,论证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的可能性、有效性。
(6)总结经验研究法:
认真实践,积极思考,及时总结经验,定期开展评比,每学期做好一次总评工作,总结课题研究的实践,认真撰写课题研究论文,积极推广实践经验。
八、主要措施
1、加强学习,理论先行。
定期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现状,更新观念,明确研究目的,增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班级管理。
结合课题的内容,我们在学校开展班级摸查制,让班主任对本班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做一个全面的登记,并在第一时间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心理因素进行安抚,让留守儿童在第一时间得到关爱。
3、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学校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4、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分管德育校长、政教处、班主任牵头,定期每月一次地对我校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与学生面对面地谈心,让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得到及时的开导,让他们能开心的生活、学习。
5、加强课题管理。
按照具体实施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并及时写出心得笔记。
九、具体实施步骤
1、2013、3—2013、6,,筹备、选定课题、开题阶段。
进行理论研究,收集、分析相关文献。
设计方案,进行师资培训、开题。
2、2013、7—2013、10,实验阶段。
实施课题研究,重点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案例研究。
中期评估,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3、2013、11-2014、3,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结题报告,论文等。
十、组织机构
课题领导小组:
姓名
职务
职责分工
兰勇林
校长
制定科研方案、组织召开研讨会、档案管理、撰写报告、总结等
罗冰
副校长
组织召开研讨会、档案管理、撰写报告、总结等
杨燕珍
黄云东
教导主任
赖丽琴
政教主任
陈家意
教导副主任
陆桂梅
科研副主任
陈剑飞
大队辅导员
收集资料、优秀案例、作好研究记录、汇报展示课等
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主要成员(15人以内)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任教学科
及年级
课题分工
男
40
小教高级
五年级
女
47
一年级
48
二年级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