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Word格式.doc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Word格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理念的普遍渗透,现代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目的是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但是,由于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制约,现代信息技术在应用上存在着误区。
信息技术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正面和负面作用。
信息化教育可以使师生的教与学更加生动有趣;
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开扩视野;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即信息化教育使用得当,能使师生的教与学事半功倍,而使用不当则会给教学带来负面作用。
在实际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某些误区导致了使用信息化教育时产生许多负面作用,或是没能使信息化教育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有些教师常常以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代替一切信息化教育,显然这是一种误区。
比如,本来可以由学生完成的实验,教师却把它变成了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演示;
课堂上教师的活动完全被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取代;
学生本来可以在教学媒体的帮助下自己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却没有给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等等。
如果每节课都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学,那么一学期的教学任务是无法完成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确定是否应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
有些教学内容应用现代媒体教学后,还要利用时间再讲一遍;
有些教学内容,学生易于接受,一点即破,在教学时,如果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就显得做作了;
有些教学内容应用现代媒体教学,可以收到奇异的教学效果。
还有,在教师没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之前,不必强制教师去应用,允许采用其他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
有些教师信息化教育用了很多,不太成功;
但也有教师使用信息化教育少而精,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完满地完成教学目标,课上得也很成功。
说明媒体多而未精选,就不可能优课堂教学,信息化教育少而精的合理组合,使用得法就能把课上得很好。
为了有利教学,使用媒体要有时多,有时少,但要适度,要找到一个尺度,只要能达到教学目标,首先以少而精为基础,再向多而优发展。
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对信息化教育的精选是相当重要的事。
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在使用上具有选择性,适用性,不能赶时髦,滥用、套用课件。
虽然现代信息化教育的确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但教师教学中语言的抑扬顿挫,神态表情的暗示作用也是现代信息化教育所不能及的。
所以课堂教学手段不能用现代信息技术包办代替,应结合教学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传统的、独创的,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在选择信息技术的应用时应考虑一些因素:
1.信息技术有用来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的,有用来增进了解的;
有适合团体教学的,也有适合个别教学的;
有以画面为主的,也有以声音为主的,选择时要注意考虑。
2.要合理运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并使各种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
3.所选用的信息技术,在准备和使用上不宜花费太多的时间。
4.所选用的信息技术,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信息化教育创新应用的有效性呢?
想要获得最佳的效果,就必须做到人与信息技术的恰当结合,这并不是简单的事,信息技术是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服务的,由于它在教学的实际应用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信息技术使用中还需要符合一些具体的教学原则,如:
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教学原则;
依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围绕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展开;
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并非任何一节课都需要使用信息技术,要适时、适度地使用;
信息技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恰当结合,充分发挥各种信息技术的特长……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从教学整体上来说,是以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为依据的,从局部而言,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是为达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
因此对信息化教学的选择在教学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特别要选择能有效地解决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关键、难点的教学媒体,要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媒体之中,有利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现代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信息技术要有效地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一堂课的教学过程,要分几个阶段,抓住几个环节,去达到教学目标。
使用信息技术,有经验的教师还善于抓住好时机,注意媒体使用次序和时间,对媒体要分主次,讲统一,才能对媒体合理使用。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是教学过程的四大基本要素,任意两个要素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任何一个要素发生了变化,都会影响到其它三个要素。
良好的交互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中具体表现为教师与信息媒体的交互、学生与信息媒体的交互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
只要将这三方面的交互处理好、实现好,教学过程中的各大要素就能各显其能、融会贯通,真正地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活跃起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从视、听、触等各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这种新颖、多种而又富于变化的刺激,会使学生的注意、兴趣稳定而持久,自然会有好的效果。
借助图像、音乐等于手段不仅培养了形象思维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能把一些复杂的内容变得容易理解,这样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这在生物教学中更为突出.多媒体还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东西直接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使学生从各个角度去领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展现一些直观的东西,也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依据,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思维才能随之展开。
运用多媒体还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由于多媒体能提供丰富的图象及声音信息,这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活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学生情绪处于亢奋状态,思维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都要去适应这种形势。
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利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进行协作学习,通过媒体向教师反馈学习信息,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教材之间的信息交往,达成教学目标。
可见,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知识载体,它既是教师的辅助工具,又是学生的认知工具。
我们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课堂就不再局限于一间教室,而把课堂空间得到充分的扩展,大大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起到呈现事实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还具有易操作,使用方便,交互性强的特点,但多媒体的应用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然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哗众取宠的道具。
那么,如何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生物教学中呢?
信息化教育的类型有很多,录音、投影、录像、电影、语言实验室、电子计算机、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信息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都可以作为教师可以选择的教学媒体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增进学习,促进师生互动。
教学中的内容有易有难,有些是不必要进行多解释、讲评的,学生也能理解,但有些是学生不能理解的,既使教师进行讲解。
教师应该如何选择和设计呢?
应该选择和设计那些最真实直观,最能恰如其分地说明问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媒体。
不能一味地去追求使用固定类型的教学媒体。
比如,有的生物教师用自己制作的电脑图来代替真实的生物;
有的教师完全以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代替自己的板书,等等。
这些做法都会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多媒体课件更适合于运用在那些在现有条件下无法观察到的、难于理解的、抽象的或是动态的内容上。
比如,初中一年级生物中的“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细胞膜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过程”、“传粉和受精的过程”等内容适宜做成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进程中的恰当运用,不仅突破了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还能增强学习的趣味。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还需教师对所要出现的多媒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让它们在关键处出现,有助于教学。
学生学习起来有了成就感,学起知识也就轻松了,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潜力,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对多媒体中的内容精心选择,精心设计,充分挖掘它们的潜力,为教学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断增多,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重新选择或设计教学媒体。
例如,初中二年级生物“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验,教材上提出用粗糙的纸和玻璃板作为对比蚯蚓运动的辅助材料,如果按照教材上提供的材料做实验,得不出预期的结果,而以解剖盘(或大一点的脸盆)内放入少量的水来代替玻璃板,则实验效果很好。
因此,灵活对待信息化教育,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
不仅如此,还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该选择哪种合适的工具教学呢?
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最重要的一点是:
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决不能千篇一律,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课堂教学要注重实效,而不能流于形式。
对信息技术的正确使用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学会的,这需要不停的探索发现、总结学习,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媒体的日益发展对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尽快让先进的信息化教育在各级学校中得到普及和应用,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设计出更多符合各种教学和学习的资源,促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那么提高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有效性最终将能够得以实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