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正式)Word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13747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正式)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正式)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正式)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正式)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正式)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正式)Word格式.doc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正式)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正式)Word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正式)Word格式.doc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实施者

指导者

其他参与者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指出: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

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

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特别是中高年级应结合文本的内容、语言、段式、文章的写法,设计灵活多样的小练笔,激活学生自主表达的欲望。

要把推进儿童阅读作为自己的份内职责。

要千方百计把儿童阅读的指导、展示、交流、激励挤进课堂,抓出实效。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一篇课文。

它主要讲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它是落实单元重点,即“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重点课文。

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

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

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

同时,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3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

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在单元中的重要地位,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重点词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和壮烈的亲人情怀。

由于课文的时代背景距今较远,给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增加了难度。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从具体内容中感受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和亲人情怀,教学难点为:

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学生情况:

课前,我们用访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情测查。

(我们选择了语文学习状况中等偏下的五名学生,以保证测查的普遍性。

)首先请学生自主读一篇课文,然后请五名学生轮流读课文的一个段落,最后请学生自己说一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读懂?

在轮流读课文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以下读音学生容易出错误:

血泊、供应、情谊、阻击战、炸平、乘机。

另外,我还发现学生对“阿玛尼、金达莱花、顶着打糕”三个词所指的意思不太了解。

还有在生字中“噩”字从字形到笔顺笔画上都容易出错,教学中要特别注意。

在对课文内容的自读质疑中学生说到能读懂的是

1、这些朝鲜人民都很爱国,也都很爱亲人(志愿军战士)

2、这篇课文的时代背景是朝鲜战争时期

3、读懂了文中的大娘像志愿军的妈妈一样爱他们

其实分析学生能读懂的部分,能发现一些问题:

其一,学生能大致把握课文的意思,但是缺乏全局意识,全文的每个自然段的段式结构都相同,这是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学生们没有人能发现。

主要原因是孩子们缺少对全文把握的能力,这一点虽然不难,但是需要老师课堂上加一点拨。

其二,个别学生说到故事的时代背景是朝鲜战争时期,但是问及对朝鲜战争是否了解时候,他们并不清楚,而朝鲜战争的相关知识对了解课文重难点还是有很大意义的,所以教学时我们有必要加以补充。

在对课文自读质疑中学生提出读不懂的问题是:

1、从哪些地方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亲人?

2、为什么只提到这三个人物,不说其他“亲人”

3、小孙孙才更是老大娘的亲人,为什么老大娘不管自己的孙孙而去救伤员,

4、这些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语言不通怎么能成为亲人

分析孩子们提出的这些问题,不难看出每个问题都紧紧围绕“亲人”一词,我觉得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这正是课文的主旨所在。

我想教学中我们要从解“亲人”一词的环节入手看看“亲人”一词的意思,再看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是亲人,从而细品课文中的老大娘、小金花、大嫂、如何把我们志愿军当成亲人。

在全文品评之后,补充资料(如:

《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志愿军也把朝鲜人民视作亲人。

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

技术准备: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体会文中重点语句对表情达意的作用,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

二、教学重难点:

领悟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原因。

教学流程示意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2、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3、聚焦场景,感受“亲人”

4、再回主题,升华情感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嘹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响起。

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

在战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上节课我们已经到达了53年前的朝鲜车站,目睹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文章,细细品味这份人间最美好的情感。

请大家齐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设计意图:

奠定“离别”的感情基调,让学生带着期待进入文本的学习】

二、回顾课文,整体感悟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文中哪几个场景最令我们感动呢?

谁来说一说。

(送打糕、背伤员、救伤员、挖野菜)

1、培养学生提炼主要信息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回忆文章所写的事件,理清文章线索(明线)。

三、聚焦场景,感受“亲人”之爱

<

一>

感受朝鲜人民的亲人之爱

1、默读课文,找到这四个场景,边读边思考,感动你的到底是什么呢?

并在文本旁边做好批注。

(1)谁来说说,在这几个场景之中感动你的到底是什么?

学生提到的几个场景:

(课件展示)

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

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

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

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座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

你妈妈知道了,带着你混进敌占区,偷偷的靠近了关着老王的那所小房子。

你妈妈故意跟哨兵争吵,引出那个班的敌人。

你趁机钻进屋里,解开老王身上的绳索,救出了老王。

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

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

学生汇报分析批注的内容及理由:

“不畏牺牲”“舍孙救人”“舍母救人”“舍己为人”

(2)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些内容,其他同学看看,你从这些描写之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的发现:

①都是在志愿军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朝鲜人民及时给予帮助。

②都是在最危险的环境中,朝鲜人民在为志愿军付出。

(3)朝鲜人民究竟是在什么情况下做的这些事呢?

再找一个同学读这时周围的环境表现。

(课外资料的引入)

敌人于1952年10月14日发动了一次大战役。

他们先后投入6万多人的兵力,出动3千架飞机和170多辆坦克,动用18个炮兵营,进攻不到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

在44天的激战中,美军向上甘岭发射了200万发炮弹和5千枚炸弹,发动了900多次冲锋。

(3)请你用一个词概括出当时的情况。

(危险、枪林弹雨、炮火连天、刀山火海)

(4)(接读)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PPT)您再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PPT)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PPT)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

(PPT)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中……

(5)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又该怀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几段话呢?

谁愿意为我们再来读读。

(6)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题目中的这个“亲人”,你想说些什么呢?

(朝鲜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板书:

血】

【设计意图】

二>

感受朝志愿军的亲人之爱

朝鲜人民甘愿为志愿军战士付出鲜血乃至生命,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从课文中找一找。

1.生汇报

2.回到场景(课件展示)

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

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座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些内容,其他同学看看,你从这些描写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志愿军浴血奋战、不畏牺牲……)

【板书】

3.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战斗?

一名曾亲身感受过的战场记者是这样描述的:

(老师配乐朗读)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

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

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

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

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

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

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

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地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

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

这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

蜂涌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

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

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

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裂,涂了一地。

另有一个战士,他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

在掩埋烈士们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的手指都折断了……

4.同学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当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朝鲜大娘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

此时他们会想些什么?

当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

此时这阿玛尼的心中又会想些什么?

侦察员老王被敌人抓住,朝鲜妈妈舍命相救时,她又会想什么?

当大嫂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

发现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

此时她又会想些什么呢?

A请你把他们的心里话写在纸条上。

B让我们再来走进这感人的时刻:

(学生接读)

5.(回到四个场景)当我们再来看这四个场景时,你想通过朗读让我们听出什么?

(志愿军浴血奋战、不畏生死;

朝鲜人民的不畏生死、舍己为人)

四、再回主题,情感升华

1、此刻我们再来看这“亲人”,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了吗?

(这个亲人是相互的,这个亲人之中融入了浓浓的爱)

爱】

教师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