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13744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

教科书提出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

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的概念及其性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

但这仅仅是这堂课外显的具体教学目标,或者说是一个近期目标。

数学教学由一系列相互联系而又渐次梯进的课堂组成,因而具体的课堂教学也应满足于整个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或者说,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应该与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产生实质性联系。

本课内容从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必须服务于几何知识教学的远期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推理能力”,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余角与补角,知道余角和补角的性质,通过练习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

经历探索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的过程。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合作、交流,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培养其主动探索、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有条理地表达推理。

三、教学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八个教学环节:

情境引入、探索研究一、小诊所、探索研究二、巩固练习、游戏时间、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

搜集生活中常见的图片,让学生从中找出相交线和平行线。

设计意图:

平行线、相交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时它们又是构成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

本节课作为章头起始课,应让学生对本章所学知识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同时体会本章内容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课堂中用源于生活真实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发现,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入新课做好准备。

第二环节探索发现

参照光的反射实验提出下列问题:

(1)模拟试验:

通过模拟光的反射的试验,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将其抽象为几何图形,为下面的探索做好准备。

(2)利用抽象出的几何图形分三个层次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i说出图中各角与∠3的关系。

将学生的回答分类总结,从而得到余角、补角的定义。

ii图中还有哪些角互补?

哪些角互余?

在巩固刚刚得到的概念的同时,为下一个问题作好铺垫。

iii图中都有哪些角相等?

由此你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在学生充分探究、交流后,得到余角、补角的性质。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余角、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

同时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尽可能用多种方法来说明自己猜测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合情说理的能力。

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抽向几何图形进行建模的能力。

第三环节小诊所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300,700与800的和为平角,所以这三个角互余。

()

(2)一个角的余角必为锐角。

()

(3)一个角的补角必为钝角。

(4)900的角为余角。

(5)两角是否互补既与其大小有关又与其位置有关()

总结提示:

互余与互补是指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与它们的位置关系无关。

以判断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余角、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的理解。

澄清学生对概念和性质模糊的地方。

用温馨提示的方式总结学生易错之处。

第四环节议一议(探索发现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

参照教材剪子的实验,抽象出几何图形后提出下列问题:

(1)用剪子剪东西时,哪对角同时变大或变小?

你能说明理由吗?

(在复习巩固上面刚刚得出的性质的同时,为下一个问题作好铺垫。

(2)你能发现这样的两个角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吗?

(通过学生观察,总结,得出对顶角的概念。

O

D

B

A

(3)在图2中,还有相等的角吗?

这几组相等的角在位置上有什么样的关系,你能试着描述一下吗?

(总结得出对顶角的性质。

C

通过再次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景,提供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对顶角的概念及其性质。

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几何图形进行建模的能力。

第五个环节牛刀小试

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举出生活中包含对顶角的例子吗?

2.下图中有对顶角吗?

若有,请指出,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3.议一议:

如上图所示,有一个破损的扇形零件,利用图中的量角器可以量出这个扇形零件的圆心角的度数吗?

你能说出所量角是多少度吗?

你的根据是什么?

分层次巩固训练对顶角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第六环节游戏时间

通过两个以游戏为背景的题目,进一步拓展思路,加深理解。

1.你玩过“抓老鼠”的游戏吗?

游戏是:

一个小伙伴将照射到室内的光线(图中DO)用平面镜反射到墙上,另一个小伙伴去抓射到墙上的影子(图中OE),平面镜移动,影子也随之移动,这里的∠1=∠2,它们是对顶角吗?

∠1和∠BOC呢?

你能说出图中与∠1相等和互补的角吗?

2.你知道吗?

打台球的游戏中,台球击到桌沿又反弹回来的路线,就和光的反射定律中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路线是一样的。

下图中是一个经过改造的台球桌面示意图,图中的阴影为6个袋孔,如果一球按图示方向击出去,最后落入第几个袋孔?

这个环节是对知识的又一个应用高度。

以学生熟悉喜爱的两个游戏为背景,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应用知识,让学生学会建模,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进行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七环节课堂小结

师生互相交流本堂课上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教师对课堂上发现的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给以强调。

课堂小结并不只是课堂知识点的回顾,要尽量学生畅谈自己的切身感受,教师对于发言进行鼓励,对于两个知识点整合,更要有所思考,达到对所学知识巩固的目的。

第八个环节布置作业

活动内容

1.习题2.1数学理解1,2

习题2.1问题解决1,2

2.思维拓广:

如图,先找到长方形纸的宽DC的中点E,将∠C过点E折起任意一个角,折痕是EF,再将∠D过点E折起,使DE与HE重合,折痕是GE,请探索下列问题:

(1)∠GEF是直角吗?

为什么?

(2)∠FEH与∠GEH互余吗?

(3)在上述折纸的图形中,还有哪些角互为余角?

还有哪些角互为补角?

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不同的收获。

四、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而只有真正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才能对知识的创新。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

结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扩大视野,动手动脑,增长才干,发挥志趣和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达到要求的。

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需要电脑演示。

在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语言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

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数学课堂是常被人认为比较枯燥、乏味和缺乏激情的,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走近数学,感悟数学,才会有主动学习数学,努力去探究未知世界。

也只有教师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改变不适应社会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感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