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1 路基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1806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9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31 路基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S31 路基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S31 路基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S31 路基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S31 路基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31 路基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

《S31 路基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31 路基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31 路基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

●交通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交通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

●交通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

●交通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

●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50-2004)

●交通部《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等九项》(JT/T513~521-2004)

●交通部《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

●交通部《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E60-2008)

●建设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设部《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

●《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6)

●《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2007)

●《铁路沿线斜坡柔性安全防护网》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行业标准(TB/T3089-2004)

如在提交正式设计至工程开工这一过程中出现规范更新,则以上所列的相应旧规范应废止,施工技术要求及其质量控制与检测均以最新发布的规范为准。

3、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的说明

3.1设计原则

路基工程设计坚持“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原则,在保证路基及边坡稳定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生态防护,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天然植被和水体,并结合沿线的自然风光、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经济、造型美观、顺应自然、与环境景观相协调的原则,设计完善的排水设施和工程防治措施,防治路基病害和保证路基的稳定。

3.2路基横断面布置

本段路基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采用8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采用24.5m,分离式路基宽12.25m,路幅形式分别为:

整体式路基:

为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4.5m,断面组成为:

0.75m土路肩+2.5m硬路肩+2×

3.75车行道+0.5m路缘带+2m中央分隔带+0.5m路缘带+2×

3.75车行道+2.5m硬路肩+0.75m土路肩。

分离式路基:

为单向双车道,路基宽度12.25m。

左侧分离式路基路幅构成为:

3.75车行道+0.75m硬路肩+0.75m土路肩;

右侧分离式路基路幅构成为:

0.75m土路肩+0.75m硬路肩+2×

路拱横坡:

不设超高路段的行车道和硬路肩(含紧急停车带)采用向外2%的横坡;

土路肩采用向外4%的横坡。

3.3路基设计标高

整体式路基设计标高为车行道左侧路缘带边缘(中央分隔带边缘)路面标高,分离式路基设计标高为左侧车行道路缘带边缘路面顶标高。

路基施工标高为设计标高减路面厚度。

本设计路线纵断面图和路基横断面图均按路基设计标高绘制,土石方数量计算按路基施工标高控制。

3.4超高方式

整体式路基的中央分隔带保持水平,两侧行车道各自形成独立超高体系,分别绕行车道左侧路缘带边缘旋转,硬路肩与行车道横坡相同;

分离式路基的超高旋转轴位于行车道左侧路缘带边缘,硬路肩横坡同行车道横坡。

超高渐变率:

超高过渡段可设在回旋线的某一区段范围内,其超高过渡段的纵向渐变率应小于1/150大于1/330,全超高一般设在圆缓点或缓圆点处。

左、右侧硬路肩横坡度均与行车道一致;

土路肩均保持向外4%的横坡,不随行车道或硬路肩的超高而变化。

路基超高方式详见《超高方式图》。

3.5加宽方式

本段线路平曲线半径均大于250m,不设平曲线加宽。

3.6公路用地限界

公路用地限界为:

路堤两侧排水沟或截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1m,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1m。

4、路基设计说明

4.1一般路基设计

4.1.1一般填方路堤

(1)一般路堤

①填方边坡坡率:

路基填方边坡坡率根据路基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基底工程地质条件确定,一般路堤边坡坡率如下:

当路堤边坡高度H≤8.0m时,边坡坡率采用1∶1.5;

当边坡高度>8.0m时,第一级边坡高度为8.0m,边坡坡率采用1∶1.5,第二级边坡高度为12m,边坡坡率采用1∶1.75;

三级以上边坡高度为12m,边坡坡率为1∶2,每级边坡处设置2.0m宽平台护坡道,向外倾斜4%的坡度。

填方边坡一般采用喷播植草、挂三维网喷播植草或衬砌拱护坡。

坡脚护坡道宽度1.0m,并设置向外倾斜4%的坡度。

②在匝道边坡、分离式路基中间坡率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了较缓的坡率,尤其是匝道内侧边坡,结合绿化、排水等设置成圆滑、渐变的坡面。

③地表处理:

Ⅰ.地面横坡缓于1:

5时,应清除草皮、耕植土及松软浮土等,清除地表土厚度按30cm计,当地面横坡陡于1:

5且缓于1:

3时,如基岩面上覆盖层较薄,应清除覆盖层后于基底开挖反向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向内倾斜4%,如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予保留;

当地面横坡陡于1:

3时,除清除覆盖层后于基底开挖反向台阶外,原则上应在填方坡脚处设置挡土墙或护脚挡护,具体设置视实际情况而定,并应对路堤进行稳定性分析。

地基表层应碾压密实,在一般土质地段,其压实度(重型)不应小于90%。

Ⅱ.当地下水影响路堤的稳定性时,设置盲沟拦截引排地下水或在路堤底部填筑渗水性好的材料。

Ⅲ.对于基底为耕地且纵向长度大于100m的路段,清表后直接采用冲击碾压处理,冲碾后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0%。

Ⅳ.经过水(鱼)塘地段的路堤,采取排水、清淤换填、抛石挤淤等方式处理。

④护肩路基

护肩高度不宜超过3.0m,顶面宽度不应侵占硬路肩或行车道及路缘带的路面范围。

⑤护脚路基

当填方路基受地形地物限制或路基稳定性不足时,可采用护脚路基,护脚高度不宜超过3m,受水浸淹的路堤护脚,应予防护或加固。

在需要收缩坡脚以减少占地时,可增设护脚墙。

(2)浸水路堤

对于沿河沟、水塘等浸水路段,通过访问、调查历史最高洪水位或沟谷汇水面积计算等方式确定设计水位。

设计水位以下采用渗水性好的材料填筑,如挖方中碎(卵)石土或石质坚硬不易风化的灰岩、砂岩片、碎石等,要求所填的材料浸水后强度变化不大,当堤外水位变化时,堤身内的水可以自由渗出,不致产生渗透压力而影响边坡稳定;

重粘土、浸水后容易崩解的岩石、风化的石块、红粘土、盐渍土及其它不宜用作填筑一般路堤的土,均不宜用作浸水路堤的填料。

M7.5浆砌片石护坡防护顶面高程应为设计洪水位加上波浪浸袭、雍水高度及安全高度。

对受河水冲刷影响的局部路段,设置挡土墙以保证路基稳定。

(3)土石路堤

本合同段路基填土利用路堑挖方,土石混杂比例不一,大部分路基为土石混填路基;

对于石料粒径大于40mm,含量超过70%的填料填筑的路堤则为填石路堤。

土石路堤、填石路堤在施工前,应通过铺筑试验路段确定合适的填筑层厚、压实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标准。

土石路堤、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采用施工参数(压实功率、碾压速度、压实遍数、铺筑层厚等)与压实质量联合控制。

压实质量可以采用压实沉降差或孔隙率进行检测,孔隙率的检测应采用水袋法进行。

土石路堤、填石路堤最后一层的铺筑层厚应不大于40cm,过渡层碎石粒径应小于15cm,其中小于0.05mm的细粒料含量不得小于30%。

对细粒明显偏少,影响压实的段落,在摊铺初平的填石料表面,应铺洒一层碎石或石屑料,碎石或石屑料用量约占大粒径料的15%~20%,要保证碎石或石屑料填满大粒径间隙缝。

铺洒细粒料后,摊铺层面应相对平整,以利压路机碾压施工。

土石路堤、填石路堤施工应采用大功率推土机与重型压实机具,在施工机具无法达到要求时,不能进行土石路堤、填石路堤施工。

土石路堤、填石路堤采用与土质路堤相同的断面形式,边坡坡率根据填石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基底的地质条件确定,详见横断面设计图。

中硬和硬质石料及以上填石路堤采用边坡码砌,边坡码砌采用强度大于30Mpa的不易风化的片石,尺寸应规则,最小尺寸不小于30cm。

填方高度小于5m的填石路堤边坡码砌厚度不小于1m,填高为5~12m的填石路堤边坡码砌厚度不小于1.5m,填高12m以上的填石路堤边坡码砌厚度不小于2m。

4.1.2挖方路基

挖方路基的设计从定路线就开始设计,以“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为原则,以边坡稳定为前提,控制路堑的最大挖深。

岩质挖方边坡设计综合考虑岩性、岩层产状、构造裂隙产状与路线的关系,岩体风化程度、力学性质以及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合既有人工边坡和自然边坡稳定状况,并兼顾路基土石方平衡等因素确定边坡坡率和防护措施。

本着安全稳定、经济合理的原则,在填方较大,需要借土路段,若挖方处土地使用价值较低且又不产生过高边坡路段,挖方边坡坡率可采用适当放缓;

对孤立山包原则上削平取土,减少边坡防护工程,恢复原有植被,将边坡部分作为临时用地,待施工完成后归还于当地,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国策,有效地节约土地;

对顺层边坡(倾角大于25°

小于50°

),尽可能放缓边坡顺层清方;

对岩层逆向路基的边坡,主要是防止岩体的楔体滑落。

挖方边沟外设置碎落台,宽度为1.0m。

当挖方边坡高度H≤10m时,只设一级边坡,当挖方边坡高度H>10m时,每8m为一级,各级间设1.5m宽的平台及平台截水沟。

一般情况下,挖方边坡按以下原则放坡:

(1)土质及全风化岩石地段的路堑边坡为1∶0.75~1∶1.25。

(2)强风化的软质岩石,路堑边坡坡率为1∶0.75~1∶1。

(3)强风化至弱风化的硬质岩石,边坡上没有对路堑边坡稳定产生不利影响的结构面时,路堑边坡坡率为1∶0.3~1∶1。

(4)缺土段边坡可适当放缓取土石,对路线附近孤立山包,原则上削平取土石,减少边坡防护工程。

(5)当边坡顶朝向山坡下方(山坡陡)时,采用相对较陡边坡率及较弱的边坡防护形式;

当边坡顶朝向山坡上方(山坡陡)时,采用相对较缓边坡率及较强的边坡防护形式。

(6)当土质(或软质岩)挖方边坡高于20m、石质挖方边坡高于30m,以及边坡虽不高但夹有软弱岩层的顺层边坡等不良地质地段,根据地勘成果、原位测试数据及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并根据其结果确定是否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7)土质边坡设计根据边坡高度﹑土的湿度﹑密实度﹑地下水﹑地表水的情况﹑土的成因类型及生成年代﹑既有人工边坡及自然边坡稳定状况等因素进行边坡稳定性计算和分析,确定边坡防护形式。

(8)挖方路段边坡形式不采用单坡,放缓低边坡,逐渐过渡到最大高度的边坡坡率,形成纵向连续的弧形坡面,横向上放缓最上一级边坡,使挖方路段两侧形成相对独立的馒头形岗丘,从而与周围山坡相协调,减少人工痕迹。

4.2特殊路基设计

4.2.1高路堤

高填路堤以保证路堤稳定性为前提,以提高压实度为主要工程措施,防止不均匀沉降或路堤滑塌。

路堤边坡高度大于20.0m时作为高路堤进行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