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重点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0801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重点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商业银行重点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商业银行重点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商业银行重点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商业银行重点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重点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商业银行重点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重点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业银行重点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5、商业银行的性质

(1)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

商业银行拥有业务经营所必需的自有资本,且大部分资本来自于股票发行;

商业银行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其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从商业银行的设立到商业银行选择业务及客户的标准来看,主要是盈利.

(2)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商业银行的活动范围不是一般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领域,而是货币信用领域。

一般企业创造的是使用价值,而商业银行创造的是能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存款货币.

(3)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

和中央银行相比较,商业银行是面向工商企业、公众及政府经营的金融机构,而中央银行是只向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具有银行特征的政府机关。

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较,商业银行能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金融服务,能够吸收活期存款.而其他金融机构不能吸收活期存款,只能提供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金融服务。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商业银行经营的业务和提供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现代商业银行正在向着“万能银行”和“金融百货公司”的综合银行模式发展。

6、商业银行的经济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功能主要有:

1、信用中介。

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各种闲散货币资金集中到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各部门,充当有闲置资金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

2、支付中介。

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3、金融服务。

是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提供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业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利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的其他服务。

4、信用创造。

商业银行利用其可以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存款,从而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

5、调节经济。

商业银行通过其信用中介活动,调解社会各部门的资金余缺,同时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指引下,在国家其他宏观政策的影响下,实现调节经济结构,调节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引导资金流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

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三者关系:

①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功能.②支付中介是商业银行的传统功能,是三者中最早诞生的职能.③信用创造职能是在前两个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商业银行与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最本质区别的体现。

④支付职能从逻辑上先于信用中介职能(银行的支付网络构建了,才能有信用创造),但当信用中介功能形成后,其支付中介功能的发挥就要以信用中介的职能为存在前提了。

而支付中介功能发挥得好,又能促进银行存贷款业务的扩大,使银行信用中介功能得到更充分的展现.两者互动构成了银行借贷资本的整体运动

7、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目标)及其相互关系

通常认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就是保证资金的安全,保持资产的流动,争取最大的盈利。

这又简称为“三性”目标.即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这“三性”目标也是银行进行日常管理的三原则。

(一)安全性目标:

是指商业银行应努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它的影响,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

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原则?

①商业银行自有资本较少,经受不起较大的损失;

②商业银行经营条件的特殊性尤其需要强调其经营的安全性;

③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

因此,保证安全性经营就必须控制风险.

(二)流动性目标:

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能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银行其他支付的需要。

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实行资产变现;

而是通过负债的途径,包括扩股增资和吸收存款或借款。

(三)盈利性目标:

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

这一目标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是由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的.

三者关系:

(1)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管理的目标-—生存发展;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前提——保证信誉;

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保证—-强化风险管理。

(2)安全性目标与盈利性目标的矛盾

实现安全性目标要求商业银行扩大现金资产,减少高风险、高盈利的资产,而实现盈利性目标则要求商业银行尽可能减少现金资产,扩大高盈利性资产。

(3)协调矛盾的做法

在对资金来源和资产规模及各种资产的风险、收益、流动性进行全面预测和权衡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安全性,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争取最大的利润。

实现安全性和盈利性统一的最好选择就是:

提高银行经营的流动性。

为此,商业银行必须从资产和负债两方面加强管理,从长期看,要做到以下三点:

①积极组织资金来源,慎重安排资产结构,保持适当比例的现金资产;

②加强对长期贷款和投资的预测研究,保证收益,减少风险损失;

③树立良好的信誉,建立牢固的信用基础,取得社会和客户的高度信任,保持更大的周旋余地。

这三点要求的宗旨是:

围绕流动性加强经营管理,增强资金实力,提高服务质量,唯有如此,才能很好地的实现安全性与营利性相结合的目标。

8、为什么单一银行制被迫让位于总分行制?

(1)单元制银行是指那些不设立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

优点:

①可以防止银行垄断,有利于自由竞争,也缓和了竞争的剧烈程度;

②有利于银行与地方政府协调,能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集中全力为本地区服务;

③银行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其业务经营的灵活性较大;

④银行管理层次少,有利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贯彻执行,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效果.

缺点:

①不利于银行的发展。

在计算机技术普遍推广应用的条件下,单一银行采用最新技术的单位成本会较高,从而不利于银行采用最新的管理手段和工具,使业务发展和创新活动受到限制;

②单一银行资金实力较弱,抵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差;

③单一银行之本身与经济的外向发展存在矛盾,会人为地造成资本的迂回流动,削弱银行的竞争力。

(2)分行制银行是指那些在总行之下,可在本地或外地设有若干分支机构,并都可以从事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

这种商业银行的总部一般都设在大都市,下属所有分支行须由总行领导指挥。

和单元制相比,其优点非常明显:

①有利于银行吸收存款,有利于银行扩大资本总额和经营规模,能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②便于银行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设备,提高服务质量,加快资金周转速度.③有利于银行调节资金、转移信用、分散和减轻多种风险。

④总行家数少,有利于国家控制和管理,其业务经营受地方政府干预小.⑤由于资金来源广泛,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竞争实力。

容易加速垄断的形成;

并且由于其规模大,内部层次较多,使银行管理的难度增加等.

(3)总的来看,如今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态势要求必须发挥总分行制的优势、规避单一银行制分风险,从而总分行制更能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当代商业银行的主要形式。

Ch2

9、负债和银行其他业务的关系

(一)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吸收资金的主要来源。

(二)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基础和前提.银行作为信用中介,首先表现为“借者的集中”,即通过负债业务广泛地筹集资金,然后才可能成为“贷者的集中”,通过资产业务有效地运用出去。

银行负债规模的大小,决定着资产规模的大小;

银行负债的结构,包括期限结构、利率结构、币种结构等决定着资产的运用方向和结构特征。

(三)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基础。

因为信用中介把借者和贷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而为银行开拓和发展中间业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0、负债结构

商业银行的负债由三大部分构成:

存款负债,借入负债,结算中的负债。

存款是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存入资金,客户可以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业务。

借入负债是指商业银行主动通过金融市场或直接向中央银行融通的资金.又称非存款负债,也称管理性负债,属于银行经营的卖方市场.包括短期借入负债和长期借入负债。

结算中的负债是指商业银行在同业往来及办理中间业务过程中占用他人资金。

11、核心存款的含义:

又称为无到期日存款,是指对市场利率变动和外部经济因素变化反应不敏感的存款。

一般来说,银行的交易存款账户和不流通的定期存款账户属于核心存款类。

12、核心存款的衡量用核心存款比率来表示,核心存款比率=核心存款占银行负债资金的比重.

13、借入负债的途径

短期借入负债的主要渠道:

(1)同业拆借,也称同业借款,是指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

主要用于支持日常性的资金周转,是商业银行为解决短期资金余缺、调剂法定准备金头寸而融通资金的重要渠道.由于同业拆借一般是通过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上进行的,实际上是超额准备金的调剂,因此又称中央银行基金,在美国则称之为联邦基金.特点如下:

①期限短②利率相对较低③同业拆借的参与者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2)向中央银行借款,主要形式:

一是再贴现,二是再贷款。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主要采取再贷款这一直接借款形式,以后逐步以再贴现取代再贷款,将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再贷款形式有两种:

抵押贷款、信用贷款(目前中国的情况).

(3)回购协议,是指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时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的交易方式。

其实质是一种抵押贷款。

(4)其他短期借款,包括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如欧洲美元,以及商业票据等。

商业银行的长期借款一般采用金融债券的形式.

14、负债成本的构成

银行的负债成本是指银行为吸收存款、筹措资金借入借款所必须支付的成本费用开支。

经常使用的成本有:

1利息成本:

给资金贷出方或存款人的费用.

2营业成本:

也称其他成本或服务成本,指除利息以外的其他所有开支。

是银行成本控制的重点。

3资金成本:

指为筹措资金而支付的一切费用总和,反映银行为筹措资金所付出的代价。

包括利息成本和营业成本之和。

负债资金成本率=负债资金成本/负债资金总额

4可用资金成本:

也称银行的资金转移价格,指银行可用资金所应负担的全部成本。

它是确定银行盈利性资产价格的基础,因而也是银行经营中资金成本分析的重点。

5相关成本:

指与增加负债有关,但未包括在以上四种成本之中的支出,主要有两种:

风险成本(指因负债增加引起银行风险增加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和连锁反应成本(指银行因对新负债增加的服务和利息支出,而引起对原有负债增加的开支)。

15、负债成本的三种算法及各自用途

①历史平均成本法;

②边际成本法:

新增一个单位负债所增加的经营成本。

MC1=(新增利息成本+新增营业成本)/新增负债,MC2=(新增利息成本+新增营业成本)/(新增负债-不可用部分);

③预期加权平均成本法

历史数据加权平均成本法在评价银行的历史运行情况较为准确;

资金边际成本法在决定哪种资金来源更有效方面较为适当;

预期加权平均成本法在决定银行资产定价方面就更有效。

Ch3

16、银行持有现金的构成、特点

现金头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1库存现金:

指商业银行保存在金库中的现钞和硬币。

是非盈利性资产,且保存库存现金还需要花费银行大量的保卫费用,因此从经营的角度讲,库存现金不宜保存太多.库存现金的经营原则就是保持适度的规模。

2在中央银行存款:

指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3存放同业存款:

指商业银行存放在代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