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0740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4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

D.赵云是刘备手下有勇有谋的大将,他曾两次救阿斗,一次是长坂坡单骑救阿斗,另一次是孙夫人要带年幼的阿斗回东吴,赵云截江夺阿斗,为刘氏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国演义》)

二、字词书写

2.请用正楷将下列诗句抄写在下面方格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只有香如故

陕西 

李娟

(1)冷冷清秋,我时常在江边漫步。

黄昏的江畔,斜阳流水,树丛中的蝉鸣声有了几分远意。

江边立着柳树,青竹,银杏树,红叶杏,还有几株香樟树。

香樟树的叶子渐渐转红了,霜叶胜红花,分外美。

一片片红叶飘落,那是秋天写给大地的书简。

无风而气清,秋满心间。

(2)江畔种着不少桂花树,正值花期,枝桠上缀满细细的花朵,金色的小星星,如此沉静寂寞,不起眼,不张扬,不浮夸,却有暗香盈袖。

桂花是低调内敛的花儿,没有硕大的花朵顶在枝头炫耀,也没有绚丽的色彩吸引他人的目光,但是暗香盈盈,挥之不去,沁人心脾。

(3)沉醉在桂花清幽的芳香中,就想起一个人——季羡林先生。

(4)读到一篇回忆季羡林先生的文章,其中写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一次研讨会上,一位先生站起来介绍自己,我是研究员,高级知识分子。

轮到一位穿中山装的老者,他站起来说,我是北大教员,我是季羡林。

偌大的会场,顿时鸦雀无声。

(5)花的清香,是自内心散发出来的;

一个人人格的魅力,更是来自内心散发出来的。

(6)多年前读季老的散文《清塘荷韵》,是写他种荷花的文字,他自豪的称满塘的荷花为“季荷”。

文字风清月白,疏朗有致,从容舒展,清淡隽永。

荷的清气,静气,坚韧与高洁,流淌在笔墨之间,可以与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相媲美。

他的文章《牛棚记事》、《怀念母亲》等叙事怀人,细而不碎,质朴温情。

温总理曾这样称赞季老的文字:

“您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

耐读,即回味无穷,绵长悠远,有意境,有深意,更有远意。

(7)季老人生最后的十年,是他社会名望不断上升的十年,也是他最为孤独寂寞的十年。

身边陪伴他的老伴去世了。

他唯一的儿子与季老反目,直到他去世前的十几 

年,都不曾来看望过他。

其中的凄凉和孤苦,只有深深埋藏在心底,不能和他人倾诉。

(8)每个人在他两鬓霜雪的暮年,最为眷恋的,无非是人间的骨肉亲情,那是他握在手中的一点点人世的暖意。

一位将毕生的光阴和精力投入于学术研究中的人,他的一生站在高处,心同样在高处,不在尘埃里,所以,注定要比平常人活得艰难。

可是,一个人在学术领域和精神世界里的幸福,是否远远高于俗世生活给予他的幸福?

对于季老来说,也许真的是这样。

他是一个沉静而淡泊的人,从不做媚世之态,一心沉浸在学问中,不被尘世的浮华、喧嚣、功利、繁琐所干扰,一活就是近百岁。

(9)一个人的强大,是来自内心的饱满与丰盈。

而内心的恬淡与宁静,更是灵魂的完美。

(10)人闲桂花落。

桂花是最为恬淡、宁静、寂寞的花儿。

秋风拂过,枝头的桂花悄悄散落,一层层铺满树下,璀璨如金。

落入尘埃,化为泥土。

但是它的养分滋养着,润泽着后来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一如季老这样的人。

3.第二段划线句子是什么描写?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第(3)段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5.文章为什么多次写到桂花?

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6.第(4)段中写季羡林在自我介绍之前为什么还要写一位先生介绍自己是研究员和高级知识分子?

7.课文结尾说,“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如老季这样的人”,结合全文,说说老季是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人书画家以印代款,或在自己所藏书画上钤印的习惯由来已久,一方面以钤印宣示其所有权,留下自己的踪迹;

另一方面,印章本身也是文人艺术领域的一分子。

姓名印、斋馆印、书简印、鉴藏印,印章的种类多样,功用各自有别,但就如同文房四宝一般,既是工具,亦是艺术品,既可用来书写钤印,亦可把弄赏玩,是古代文人书斋生活、鸿雁往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从大型书画收藏爱好者乾隆对印章的喜好中就可见一斑,据《乾隆宝薮》记录,乾隆共有一千余方印玺,其中最为重要的当数“乾隆五玺”,印文分别是“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乾隆鉴赏”“宜子孙”。

乾隆根据自己的喜好偏爱,将宫中所藏画作古书一一赏阅,并留下了各式钤章,甚至喧宾夺主、不顾对书画本身的损害,足见这些小小的印章有时也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印、玺、节具有同等含义,不论是王公贵族或是平民百姓都有使用的权利。

秦朝,玺印的等级制度建立,使印章的使用出现了严格的等级划分,开始成为权力和个人地位的象征。

这一制度延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到了强盛平和的唐朝,随着官员人数的扩张,官制的复杂化,官印体制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这段时间,印章的发展吸收了魏晋时期的艺术文化成果,文人开始正式进入印章领域,公印与私印的分流于是愈发明显:

一支继续着过去实用主义的道路前行,今天我们常能在各机关部门中看到印章的身影;

另一支则开始了艺术道路的转化,我们开始在珍贵的书法、画幅上看到那些格局各异的朱墨钤印,端凝方正或是快凿写意,融入熏黄纸张,成为美的角色之一。

私印自古即有,但一直以来限于姓名吉语等实用内容,至唐宋,开始被应用于书画鉴藏、代为名款上,也出现了完全脱离实用而纯粹表达文学志趣、哲理心得的闲章,使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

至宋元,文人印真正产生并走向成熟。

文人用印在元代以后非常普遍,并开始了自篆自刻,成为印章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给明清崛起的印章流派、篆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印章以小巧之身,蕴藏了包括中国工艺、美术、文学等诸多领域之精华,绵延衍化数千年的智慧与美,都浓缩在这几寸见方的小小石材中,其材温润坚实,可历百年兴衰;

其工佶屈可爱,屈伸变化而有龙德。

如今,大量现代简易印章仍然在无数的单位中作为凭证、证明而被使用;

另一方面,传统手作印章也因其审美价值不断地在人们手中流传,被欣赏、被赞叹。

清代文人杨复吉曾作《论印绝句》道:

“莫言此印才方寸。

”方寸之间就可见真章。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印章根据功用的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如:

姓名印、斋馆印、书简印、鉴藏印等。

B.印章是古代文人书斋生活、鸿雁往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印章的工具性淡化了,而更多的是把弄赏玩其艺术性。

C.小小的印章在某个时期,有时也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

D.现在极具审美价值,不断在人们手中流传,被欣赏、被赞叹的印章仍然是传统手作印章。

9.根据本文资料,写出文人印走向成熟的大致发展历程。

10.结合本文内容,理解(材料三)中画线的句子“方寸之间就可见真章”的含义。

11.(材料二)中加点的词语“之一”能否删去?

为什么?

12.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链接:

在2017年西泠印社春季拍卖会上,篆刻印石三大专场共交出了成交额近7000万元的骄人成绩,其中“文房清玩·

田黄及名家钮工专场”就囊括了3320万元的成交额。

据报道,此次春拍呈拍田黄品质为近年较高,其中素方章就征得五方。

清朝奕自用田黄素方章,以320万元起拍,经过多轮竞价后,以690万元成交。

看了这则新闻,小明认为,这些印章离我们的实际生活太远,价格高又不实用,几百万元买回家干什么?

不过就是商业炒作罢了,没必要那么关注。

针对小明的认识,请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四、句子默写

13.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微君之故,__________?

(《式微》)

(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__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知不足,__________;

知困,__________。

(《礼记》)

(5)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

五、诗歌鉴赏

14.阅读郑板桥的《潍县①署中画竹呈年伯②包大中丞括③》。

衙斋④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⑤吾曹⑥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⑦。

(注释)①潍县:

今属山东省。

②年伯:

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

③包大中丞括:

包括,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中丞”。

④衙斋:

官衙中的书斋。

⑤些小:

指官职卑微。

⑥吾曹:

我辈。

⑦关情:

关心。

⑴下列对诗歌的赏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诗从题目看,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赠给山东巡抚包括的。

B.首句写自己在衙署书房内休息,听到窗外风吹竹叶之声。

一个“听”字,凸显了作者在特定情境下忧心如焚、夜不成寐的心境。

C.“些小吾曹州县吏”,是说我辈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只指自己,不包括对方。

D.“一枝一叶”表面咏竹,暗喻民间疾苦,既照应了诗题,又寄寓了作者深厚的情感。

⑵“衙斋卧听萧萧竹,疑似民间疾苦声”和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写法上有何不同?

情感上有何相同?

六、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

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

公悲之,喟然叹曰:

“令吏养之!

”晏子曰:

“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

”公笑,有喜色。

晏子曰:

“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

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

”公曰:

“诺。

”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注释:

①逮:

到。

②鳏寡:

老而无偶的男女。

15.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1)齐人也,坐盗()

(2)齐人固善盗乎()

(3)水土异也()(4)公悲之,喟然叹曰()

16.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18.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名著阅读

19.(品读名著)

第二小组同学品读了《艾青诗选》,并用思维导图向大家推荐艾青写诗的三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请你帮忙完善内容。

20.名著

(1)《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