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三一轮二第一单元第1节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测试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0047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高三一轮二第一单元第1节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测试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高三一轮二第一单元第1节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测试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高三一轮二第一单元第1节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测试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高三一轮二第一单元第1节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测试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高三一轮二第一单元第1节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测试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高三一轮二第一单元第1节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测试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历史高三一轮二第一单元第1节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测试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高三一轮二第一单元第1节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测试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高三一轮二第一单元第1节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测试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B.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

D.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4.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关于右图所示灌溉工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耧车,出现在汉代

B.它适合于西北地区的农业灌溉

C.五代的文献中可能记载它的制造方法

D.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利用水力的灌溉工具

5.《汜胜之书》成书于西汉,现存3700多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

书中记载有“区田法”、“穗选法”、“浸种法”等等。

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

A.划分田地B.因地制宜C.精耕细作D.优选种子

6.《史记·

河渠书》记载:

“蜀守冰凿离礁,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

与“此渠”同一时期修建的另一古代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井渠

7.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

“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

”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A.千耦其耘式经营B.田庄式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

8.秦代规定“子壮则出分”,结果民间多数为父子两代家庭;

汉代稍改其制,提倡“父母在不分异”,即父母亡后再分家,这样便形成了三代之家。

这一变化说明()

A.牛耕技术支配家庭规模

人头税的废除影响家庭规模

C.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

促进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9.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

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

上述情况说明

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

B.封闭的自然环境使专制的产生

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

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10.“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

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

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11.《论衡》中提到:

“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人定胜天”的思想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D.“精耕细作”的特点

12.晋代博玄提出:

“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

”后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

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A.趋利避害B.精耕细作C.量力而行D.扬长避短

13.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

这一现象突出反映当地:

()

A.农业经济结构较合理B.农业生产受市场主导

C.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14.下列关于世界农业起源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主要有三个即南亚、北美洲和西欧

B.东亚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而中心主要在中国

C.西亚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最早培植了水稻和小麦

D.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最早种植以南栗北稻为主,饲养以绵羊、山羊为主。

15.“戽车寻丈旧知名,谁料飞空效建瓴。

一索缴轮升碧涧,众筒兜水上青冥。

溉田农父无虞旱,负汲山人赖永宁。

颠倒救时霖雨手,却从平地起清泠。

诗中所述工具()

A.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B.促使汉代灌溉技术进一步提高

C.表明水力鼓风冶铁技术出现

D.体现了官营手工业的精湛技艺

16.宋人方勺在《泊宅篇》中载:

“七闽地狭瘠而水源浅远。

……垦山陇为田,层起如阶梯,然每远引谷水以灌溉,中涂必为之皑(碾米用的石磨),下为碓米.”材料反映宋代福建()

①土地制度以小农土地私有制为主

②向山要田,山区梯田多

③能将低海拔处的水引往高海拔处

④已经开始懂得综合利用水资源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7.纵观人类文明史,在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往往会出现一些影响深远的改革。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

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

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

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

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

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图片反映了这次改革中的什么措施?

实施这一措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分)

(2)材料二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

其影响是什么?

(3)通过对诸多改革的学习,我们发现很多改革往往都会涉及土地问题,试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4分)

18.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材料一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

,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材料三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

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

材料四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以上均摘自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分析决定“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

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材料中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这一观点吗?

简要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

分析影响文明转型的因素最主要有哪些?

(4分)

参考答案

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较大的投资是投资到工具、肥料等方面,而把大量的投资放在“工具、肥料等方面"

反映的正是精耕细作而非其他的三个选项,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2.

精耕细作的特点主要是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个是铁力牛耕,这是精耕细作的基础,另一个是精细化管理,这都是属于技术的范畴,故选C。

A项说的是我国的作物种植方面存在的南北方的差异;

B项说的是我国农业男耕女织的特点;

D项说的是我国的农业经济中的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3.

【答案】B

根据题中关键信息“妇织、儿锄”可知,诗中反映了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

A、C、D项都是小农经济的特点,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在明中后期出现的。

所以本题选B。

4.

试题分析:

考查中国古代水利。

这是隋唐五代时期在长江流域的高转筒车.A指的是播种工具,出现于西汉。

B错在西北地区使用坎儿井来灌溉农业。

而D错误,因为在此之前已经出现了筒车。

因为最早的高转筒车出现于隋唐五代时期,故C正确.

5.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

《汜胜之书》中记载了许多农业方面的科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有科学种田,在农业生产中讲究精耕细作,ABD三项不全面。

所以答案选C.

6.

材料所述水利工程应为都江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都江堰同时期的水利工程为郑国渠,故选B项,灵渠为秦统一过程中修建的。

井渠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CD。

7.

【答案】D

题干材料中:

“贫者多佃之”“所得各居其半”,可以看出是租佃式经营.租佃,由地主提供土地及不同数额的经营资金和管理,由佃户提供劳动及不同数额的资金和管理,而土地报酬则采取不同的分成方法的资本主义农业组织制度。

又称谷物分成制.付给地主报酬形式可以是一定份额的农产品或现金,或二者兼有。

A是奴隶制下的经营方式;

B田庄式经营以东汉、唐为典型,古代的大地主用自己的土地组建的田庄,在里面让农民进行耕种.C是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故选D

8.

【答案】A

秦代农业生产以个体劳动为主,到汉代随着牛耕技术推广,对劳动力的数量要求提高,因此汉代提倡“父母在不分异”满足了生产力提高的要求,特别是适应了牛耕技术的推广,故选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

9.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通过“东方小农”、“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可以看出马克思的话体现了小农经济在维护封建经济、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方面的作用,指出中央集权制度离不开小农经济的存在。

10.

由“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春秋战国中国农业使用铁犁牛耕,确立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长时间一直没能改变,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停滞性,D符合题意。

A材料没有涉及;

B不是材料的主旨;

C反映的是表面现象。

11.

本题材料提到,“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精耕细作"

的特点。

因此选D。

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12.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意思是田地不在于多,而在于是不是在田地上下大工夫。

“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意思类似。

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精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