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教材课后习题的二次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实践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980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语教材课后习题的二次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实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语教材课后习题的二次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实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语教材课后习题的二次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实践研究.docx

《小语教材课后习题的二次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语教材课后习题的二次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实践研究.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语教材课后习题的二次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实践研究.docx

小语教材课后习题的二次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实践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数学课堂中,老师往往能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习题来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或用作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或用于课堂练习,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尝试用学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或用作课后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课堂所学。

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却往往讲练分离,课堂上热热闹闹,似乎学所所得,但做起题目来却离预想相去甚远。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想,这除了与语文、数学学科特点有直接关系以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对于教材中提供的习题的重视程度,以及对这些习题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不同。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语文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得到更新,老师们也更专注于钻研文本,钻研教材,但从总体上来看,老师们对教学内容和教法学法的钻研多一些,对课后习题的分析和研究少一些;对搜集资料,补充其他教辅练习多一些,对教材中课后习题的开发和利用少一些。

难道小语教材中的这些习题真的只能是形同虚设,权当摆设而已?

不,绝不是这样,也绝不能这样。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充分发挥教材中现有的课后习题的作用,让其为语文教学服务。

二、 对问题的理性分析

小学语文高段的教材按专题分组编写,十分注重加强整合。

每一个专题从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前面有布置,中间有练习、应用,后面有总结、拓展,整组教材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

课后练习题安排在精读课文后,它是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的。

这些习题是教材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成为语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教学资源。

《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建议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注意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防止人为拔高或离题万里的发挥产课后习题应当成为教学课文和检测学习情况的主要依据。

”由此可见,课后习题在语文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小语教材中精读课文后的习题类型丰富,侧重点和考查点各不相同,以第十一册为例主要表现在:

(1)指导朗读、默读。

一般安排在第一题。

朗读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地朗读。

默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边读思考的习惯和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这些习题往往侧重于学生整体感知和情感体验,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式的能力培养。

(3)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

这类习题往往选择课文中的重要句段,通过对加点词语的理解以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效果。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这些习题强调积累、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5)选做题。

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提高用。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小语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具有以下特点:

(1)题目精要,重点突出。

(2)题型丰富,涵盖面广。

(3)注重积累,学用结合。

(4)富有层次,富有弹性。

(5)为教师的教提供参考,为学生的学提供练习与检测。

那么,该如何对这些习题进行二次开发和有效利用呢?

1、 对习题进行分类,根据习题的特点分别应用于预习,课堂练习及课后检测。

把朗读、默读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习题进行改编,让学生在预习时完成;把对句子的理解,对情感的把握,对知识的细化和内化的习题进行改编,适时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把讲、学和练结合起来;把拓展练习,摘抄练习,选做练习等作为课后检测习题,用于课堂延伸,以巩固课堂所学。

2、 利用习题弹性空间,开发系列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有些习题内涵丰富,弹性比较大。

对于这样的习题要精心设计题目,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如

“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这种类型的题目,就要这样设计

★我的问题是:

我们讨论的结果是

★★我有问题我们讨论

★★★我有问题 我们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意愿选择不同星级的题目,以提高习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以学案的形式把作业融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只有把教师的讲,学生的学和学生的练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把课后习题进行改编印在学案上分发给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有机地把练习引入其中,让学生在口头回答以后,有书面练习的机会。

把口头训练与书面练习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4、 把评价引入作业设计中,把学、练、评、改结合在一起,增强练习的有效性。

课后习题一般注重的是学和练,不会把作业评价设计其中。

如果把评价也引入作业设计中,会增强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也会使作业更有可操作性。

如对朗读的要求达成程度的评价,作业的速度和字迹情况,作业的态度和正确率情况都可作为评价的内容。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等,一般采用形象的图案表示,如“☆气“漆'、“耳等。

评价的目的在于给学生以鼓励,让学生更有目标,更有兴趣,从而增强练习的实效。

综上所述,只要语文教师肯于钻研,精心设计,勇于实践,语文习题一定能在教学中发挥它应有作用。

三、 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研究和实践,形成一个学年两册教材的精读课文的习题集锦,总结出习题开发和有效利用的方法和经验,为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另一方面,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让学生少做题,做有用的题,提高学习质量。

四、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的步骤

1、 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班六年级学生及第十一册、第十二册人教版教材

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语六上、六下教材课后习题的分析和开发

(2)课后习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3、 研究的步骤和过程

第一阶段:

2009.9——2009.10确立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对方案进行理性分析,设定预期目标。

设计后期使用表格等。

第二阶段:

2009.11——2010.6根据前期情况,采取措施展开实践研究,边做边改,积累经验,收集资料,完成结题报告。

第三阶段:

2010.7——2010.8开展研究结果综合性评定,结题形成研究成果。

五、 可行性分析

此课题完全来自于本人的教育教学实践,切入点小、针对性比较强,对它的研究和实践能帮助大家解决教学实践中作业设计方面的问题。

本人任教六年级,研究对象就是本班的学生和六年级的语文教材,个人承担研究任务也是可行的。

六上、六下教材中全部精读课文也就27篇,对这些课文后习题进行开发和利用从量上来说也是可行的。

此课题可以边实践、边研究,再研究、再实践,不断补充,逐步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