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 辛亥革命人教版课后练习第十三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8020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 辛亥革命人教版课后练习第十三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 辛亥革命人教版课后练习第十三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 辛亥革命人教版课后练习第十三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 辛亥革命人教版课后练习第十三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 辛亥革命人教版课后练习第十三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 辛亥革命人教版课后练习第十三Word下载.docx

《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 辛亥革命人教版课后练习第十三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 辛亥革命人教版课后练习第十三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 辛亥革命人教版课后练习第十三Word下载.docx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了《平民政治》,出版时易名为《共和政治》……《困粹学报》一段时间销路不畅,改名《共和杂志》后,变得十分抢手。

这表明()

A、平民对待传统文化淡漠

B、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

C、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D、民国初期共和观念风行

第3题【单选题】

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

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中国各报刊上的有()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新政

B、民国、孙文、共和、三权分立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抗日

第4题【单选题】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在其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中规定:

“中华民国的主权由全体国民组织之。

”这反映出()

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袁世凯着力维护民主共和

C、国民成为中华民国的主人

D、三民主义得到真正的落实

第5题【单选题】

1921年,梁启超在纪念辛亥革命时说:

“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

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

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

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

A、梁启超坚决反对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辛亥革命非革命党一己之功

D、辛亥革命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

第6题【单选题】

1851年和l911年都是农历辛亥年,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

这两场革命运动最主要的相同点是

A、革命的力量

B、革命的指导思想

C、革命的目标

D、革命的手段

第7题【单选题】

“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这段歌词创作的背景是()

A、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北伐进军长江流域,胜利在望

D、一战结束,中国成为战胜国

第8题【单选题】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的人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

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满奴”。

这说明()

A、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的变化

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D、封建陋习已经丧失社会土壤

第9题【单选题】

宋教仁说:

“今革命之事毕矣,而革命之目的则尚未全达,是何也?

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政治之建设,则未尝有也……以若斯之政府,而欲求得良善之政治,既不可能,亦不可望矣。

则吾人今日所负责任……努力从事于良政治之建设。

”这说明宋教仁认为()

A、辛亥革命完全失败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封建专制的政府

C、“良政治”建设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良政治”不可能

第10题【问答题】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及作用时,设计了如下示意图。

根据材料,从上图①、②中任选一个历史时期,运用相关史实对图中所示关系进行探讨。

第11题【问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德刚的“历史三峡观”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

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此一转型至少亦非二百年以上难见肤功也,换言之,我民族于近代中国所受之苦难,至少需至下一世纪之中期,方可略见松动。

”唐先生将这二贯穿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惊涛骇浪的大转型”,“名之日‘历史三峡,”。

一宋月红《细论唐德刚的“历史三峡观”》

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历史三峡观”进行探讨。

(说明:

可以对“历史三峡观”予以肯定或否定,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第12题【问答题】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据材料一,指出“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的局限,简要概括辛亥革命“垂之青史”的原因。

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承担的历史使命。

“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建国以来,中国人民“长征”的目标有何发展?

综上所述,指出近代以来“长征路”的本质含义。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自然界全是没有意识的、盲目的动力……相反,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和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和预期目的的。

但是,不管这个差别对历史研究,尤其是对各个时代和各个事变的历史研究如何严重,它丝毫不能改变一个事实:

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或者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

这样,历史事件似乎总的来说同样是由偶然性来支配着的。

但是表面性是偶然性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

——恩格斯《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解读材料,围绕“行动的目的与结果”自拟一个论题,运用近现代史知识进行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