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对压力的反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7802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对压力的反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整理对压力的反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整理对压力的反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整理对压力的反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整理对压力的反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对压力的反映文档格式.docx

《整理对压力的反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对压力的反映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对压力的反映文档格式.docx

成人的生活内容丰富,压力也就

繁多而且复杂,并且,这些压力通常要靠自己来应付和解决。

进一步来看,生活环境相同,身份相同的两个人,虽然他们面临的客观压力可能是相同

的,但是由于个性不同,他们感受到的主观压力却是不会相同的。

由此我们可以推论,一般

人由于首先面临不同的客观压力,其次用于应付和解决压力的方法和态度也不一样,所以每

一个人内心感受的压力一定有着巨大的差别。

再进一步,同一个人,如果对同一个客观压力有了两次经验,那么第二次和第一次感受

到的主观压力也会在程度甚至性质上有所不同。

最后,同一个事件所引起的主观压力与当事人的个性、态度及人生观都有关系。

例如,

对于一个以逃避为行为风格的人来说,一件引起巨大压力的生活事件,可能对于另外一个以

奋斗为行为风格的人来说,只是小菜一碟,甚至看作是绝好的自我锻炼和成长的契机。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客观压力”和“主观压力”这两个概念之间的不同似乎与

个人特点的差异有关。

客观压力就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生活事件。

无可否认,客观压力与

心理健康之间有着关联,但似乎这种影响并不是很大。

过去的研究发现,主观压力对心理健

康的影响更大。

这个结论很容易理解,因为客观压力不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心情,只有通过某

种过程转化为主观压力后,我们才能感觉到这种压力并且让我们感到难过,这样才会影响到

心理健康。

所以,我们在本书中讨论的压力是主观性很浓的概念,当然它是不能脱离客观问题存在

的,但是与个人主观看法联系更紧密一些。

应该说,我们所说的压力是一个过程,而并非一

种状态或一个简单的名词。

2。

压力的意义

压力的概念最早来自物理学和工程学,是指将充分的力量用到一种物体和系统上,使其

扭曲变形。

20世纪初,压力的概念才出现在医学界,指人体的过度负荷。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每个有机体都必须面对来自环境或本身需

求的挑战。

生活压力也被界定为“由生活事件所引起的痛苦的心理经验”,是个体在预期未

来会有威胁的基础上,对有机体产生的刺激、警告或使其活动。

(1)对压力定义的分析。

我们生活在这个纷繁变化的环境中,不停的与外部世界接触、

交流、相互作用着。

因此,外部世界对我们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给我们造成的压力也是必

然存在的。

我们都有过升学、就业、事业、家庭……各种各样的压力,来自父母、朋友、上

司、甚至子女的压力都是每个人必然要面对的。

这些压力都是来自外部生活对我们的要求,

我们可以分成三个步骤来分析这些外部生活压力。

第一,压力是对外部情景的整体反应。

所谓压力就是指个体面对刺激时,为了重新恢复

到正常状态所作出的反应。

任何环境的要求,都会引起个人身体组织和生化成分的改变,这

些变化引发了身体适应性的变化。

HansSelye称这种反应为“一般适应性症候群(general

adaptivesyndrome,简称GAS,也译作‘一般适应性综合症’)”。

他用这个概念来解释压

力对人的作用,将压力的适应状态分为三个阶段(图8.1),即警戒反应阶段(alarmreact

ion),抗拒阶段(stageofresistance)和耗竭阶段(stageofexhaustion)

在警戒反应阶段,人体会在短时间内产生一个低于正常水平的抗拒,这个短时的阻抗会

引起血压升高、消化系统失调等身体反应,然后人体会迅速出现自我保护性的调节。

也就是

作出快速的急性应激反应。

如果这个短时防御反应有效,警戒就会消退。

如果由于外界因素

或警戒反应没能排除威胁,而让压力持续作用,就会进入抗拒阶段,身体会继续作生化性的

防御以对抗持续不断的压力的影响。

如果防御已经用尽全力,而外界强大的压力仍持续存在

,则人体进入耗竭阶段,可能导致身体或心理的疾病,严重的甚至是死亡。

学生在期末考试阶段可能都曾经历过“一般适应性症候群”。

在考试之前,首先可能会忧虑

、担心甚至影响到睡眠,这时是警戒反应。

随着考试临近,学生会全力以赴的读书,睡眠很

少,经常能体会到压力,这是抗拒阶段。

几天考试下来,他们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感觉几

乎不能完成最后几个科目的考试,这可能就是进入了耗竭阶段。

等到考试之后,往往都会感

到精疲力竭,需要好好休息一些日子才能恢复过来。

当然,只有很少数的学生会进入耗竭阶

段,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会经历长时间的压力。

HansSelye的“一般适应性症候群”概念被大家广泛的接受,其中强调了生化因素和身

体机能,主要是医学取向。

但是,这个解释似乎并不能细致地解释压力作用的心理过程,也

不认为压力的来源有何重要性。

所以,我们还要进一步进行分析。

第二,压力是生活情景的变动。

这一部分我们侧重探讨的是社会和物理环境的变化对个

人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外界刺激,是人可以接受的。

就如同物体一样,超过了弹性

变化范围的压力,会造成无法恢复的后果。

超过了人的适应能力的压力,也会对人造成不良

的影响。

所以,外部刺激的来源和性质,也是一部分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对于压力的来源,

我们将在本节的后面进行比较详细的讨论。

第三,压力是个体对环境变化要求的反应。

前面两部分的讨论,我们看到的是压力发生

作用的过程和来源,但是大家都注意到了,作为主体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似乎并没有起到什

么作用。

事实并非如此,个体并非完全被动的反应,而是采取主动的方式适应环境的要求。

个体在面对压力时,可以通过认知作用,分辨压力的特性,并动员相应的资源作出有效的反

应。

也就是说,生活压力是“环境要求”与“个人适应能力”相互作用后的结果。

这个观点

是在综合了前两个部分的讨论后,又加入了人的认知评价能力作用,是一个整合的观点。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比较完整的对压力的定义:

压力是个体预期未来可能发生扰动,或者对

威胁有所觉察,因而对机体产生刺激、警告或使其活动。

(2)压力的性质。

从我们的生活经验来看,压力往往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让我们感到

紧张,有压迫感,身体不适等,但适度的压力也是进步和创造的原动力。

合理的、适度的压

力可以说提供给个体完成任务的唤醒动机,是一种挑战,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职业的发展。

Ye

rkes-Dodson定律总结了唤醒水平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如图8.2所示)。

图8.2说明,在到达某个点之前,绩效随唤醒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当唤醒水平处于一个最

优值时(而不是最大值),其效率是最高的。

如果超过了这个最优值,效率就会开始下降。

这说明,适度的压力对工作有促进作用。

可以想象,睡眠状态的绩效和压力过大导致歇斯底

里状态的绩效,都是毫无效率和创造力可言的。

毫无压力和压力过大的后果是一样糟糕的。

HansSelye说过:

“完全脱离压力等于死亡。

”在中国也有一句著名的话:

“井无压力不出

油,人无压力不进步。

所以,并非所有的压力都是使人不悦的,从生理学角度看,任何的压力,不论带给人的

是喜是忧,都会让人体分泌激素。

根据压力的性质不同,我们称健康的压力为“愉快的压力

”,不健康或不愉快的压力为苦恼,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压力”。

也就是说,压力来源

以及压力后果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

根据压力的性质不同,我们可以把压力分为四种:

①物理环境压力:

噪声、空气污染、

食物污染、交通问题……等的压力;

②社会环境压力:

政治、经济、教育、风俗习惯、家庭

教养……等的压力;

③生理压力:

饥饿、呼吸、睡眠、疾病……等的压力;

④心理压力:

虑不安,患得患失,权利、地位、爱情等欲念得不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压力。

3。

压力的来源

压力普遍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因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刺激都可能导致压力。

例如

生病、工作、与亲人分离、与上司冲突等大的生活事件,以及改变发型、交通堵塞等小的生

活困扰,还有自然灾害和长期的社会问题等都是造成压力的来源。

我们将压力的来源分为来

自个体内部的压力和外部生活压力两大类。

(1)内在压力。

来自个体内部的许多因素都会对个体自身构成压力。

首先,躯体的疾病

会带来许多种压力,例如由此产生的疼痛、对死亡的忧虑、以及各种损失,这些都会对个体

造成压力。

其次,个人需求和欲念之间的冲突也是重要的压力来源,例如生理需求与道德需求之间

、母爱与夫妇之爱之间、以及爱美与饮食需求之间的冲突等等,这些个体内部的认知、情感

的不协调使得个体经常处于内心冲突之中,难以找到平衡。

最后,需求与能力之间的差距也会产生压力,自我要求不合理时会给个体带来灾难性的

后果。

这尤其在年轻人之中容易出现,青年人往往对于事业、生活有很高的理想和追求,但

是自身的能力不足,或还没有进一步完善自己在各方面的素质。

在能力和需求的巨大差距下

,青年人有时候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能力范围,对自己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这些不合理的

自我要求,即使耗尽力气也是无法达成的,而且在为这些不合理要求努力的过程中,往往要

不断承受失败的打击,也浪费了提升自我修养的大好时光。

可想而知,这种不合理的自我要

求对个体造成的压力是多么巨大,而后果又是多么严重。

(2)外部压力。

除个人内部的压力之外,压力是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致可

以分为以下四类:

①生活中的重大变动。

生活中的重大变动是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如配偶

死亡、牢狱之灾、被解雇、职业或职务上的变动等。

个体对突如其来的重大变动往往无法有

效地适应,甚至造成身体或心理上的疾病。

Holmes&

Rahe(1967)编订的《社会再适应量表

》(SocialReadjustmentRatingScale,简称SRRS)就是研究生活重大变动对身心健康的

影响,此量表共列出43条大部分人所经历的生活变动事件(见表8-1),包括令人愉快和不愉

快的。

表中每个事件都根据影响程度的不同有不同的冲击指数(生活事件单位LCU),受测者

勾选出在过去六个月内所经历的变动事件,将这些事件的指数累加,就可以得到受测者在这

段时间内承受压力的强度。

如果总分超过300则可确定重大生活危机,低于150则为正常。

过去半年有重大生活危机的人比较低生活危机者更倾向于高的生理疾病发生率。

虽然这个量

表一直受到很多学者的严厉批评,包括后来修订或新发展出来的一些生活事件量表都受到很

多批评。

但是,作为量化研究压力来源与健康关系的重大创新,此量表还是很有意义的。

表3-1社会再适应量表

等级生活事件LCU等级生活事件LCU

1配偶死亡10023子女离开家29

2离婚7324与姻亲相处上的困扰29

3夫妻感情破裂6525个人有杰出成就28

4判刑入狱6326配偶开始或停止工作26

5亲密的家人死亡6327开始上学或停止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