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学校的不懈追求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6435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想学校的不懈追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理想学校的不懈追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理想学校的不懈追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理想学校的不懈追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理想学校的不懈追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想学校的不懈追求Word文件下载.docx

《理想学校的不懈追求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想学校的不懈追求Word文件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理想学校的不懈追求Word文件下载.docx

从青年时代起,吕型伟就坚信教育可以救国,因此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中,一生不渝,他说“我当初选择从事教育的原因,是认为中国之所以饱受欺凌,主要是因为贫、愚、私、弱,这是‘东亚病夫’的病根。

我认为这‘四害’归根到底是没有文化。

我坚信教育是可以救国的,所以,我矢志不渝地投身教育,想让四万万同胞都受到教育,这是我一生的追求。

解放后,正值盛年的吕型伟被派往接管缉椝中学(后改名为市东中学),他非常高兴,认为自己的报国理想终于可以实现了,于是一头扎进学校中去,励精图治,很短的时间里就使上海公立学校中情况最复杂、问题最多的缉椝中学获得了新生,变成一所名校,成为当时上海教育改革的标杆。

随着对教育理解的深入,他认识到教育不仅是一项解决当下的科学,更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关系着人类的前途命运,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为学生设计未来,为学生设计未来,就是为民族、为世界、为人类设计未来。

他说:

“我们要对今后50年的群体负责。

今后50年的人类群体,上至国家主席,下至平民百姓,无论是元帅、院士,还是士兵、工人,都在接受我们的教育。

我们所做的工作决定一个时代,这种事业不值得我们去奉献,去探求吗?

”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吕型伟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心血和智慧,不但不觉得苦,反而乐在其中,说自己从事教育工作完全出于自觉自愿,而且一往情深,越干越觉得有意义、有价值、有无穷的乐趣,越干越觉得教育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

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身处教育第一线,吕型伟一直这么想,因此他始终执着地关注着教育实践,最念念不忘的就是在市东中学当校长的那十年,认为那是他教育生涯中最有意义的一段经历,他说:

“现在回过头来看,最值得回忆、最令我难以忘怀,也最有意义的是在市东中学的10年,是校长这个职务。

因为当校长,可以贴近学生,能感受到他们成长过程中心的律动。

这对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当校长期间,吕型伟非常投入,几乎没有过一个安稳的假日,一直住在学校里,只有周六晚上才回家一次,尽管学校与家相距不过半小时的步行路程。

当年接到上海教育局的调令去担任局教研室主任时,吕型伟心里仍然放不下市东中学,因此不顾工作繁重,兼职继续做了两年校长。

他一直说,如果让他在局长、处长和校长中选择的话,他宁愿当校长。

吕型伟对教育实践有着深厚感情,对儿童也充满了由衷的喜爱,和孩子在一起,他就什么烦恼也没有了,他曾风趣的说:

“我呀,特别喜欢小孩子,打心眼里喜欢,和孩子在一起是不会老的。

有时候,我就想找个幼儿园和他们商量商量,每天借我一两个小孩子到家里来玩,我会让他们玩得好、吃得好、晚上我再把他们送回去。

”对小孩子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对人类未来负责任的使命感,对教育实践的执着与热情和对儿童的由衷喜爱,这些强大的精神力量汇聚在一起,形成了吕型伟在教育改革路上披荆斩棘的内在动力,驱使着他孜孜不倦地从事着学校改革研究与探索,正如顾明远所说:

“吕老是一名永不止步的教育革新家。

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他的心态却非常年轻,永远保持着学术的青春。

他总是走在时代的前面,提出许多教育革新的思想。

二、“摸着石头过河”——立足本土的多样化办学实验

改革开放后,吕型伟被任命为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长,一直在教育实践中摸爬滚打的他,对中小学工作有深刻的理解,对学生有深厚的感情,因此始终将办学方式的创新作为其工作的重心。

他认为学校改革应该是一个多条途径的、原创的、立足本土的探索过程,他说:

“教育过程太复杂,变量太多,有大量不可知因素,具有不可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一般模式和通常的控制手段常常不起作用。

因此,我提倡学校改革研究用‘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途径、方法可以不拘一格,要选择多种途径,选择不同的突破口,尊重群众的创造。

”为此,吕型伟努力发掘和探索新的办学方式,开展了多样化、大规模的办学实验,其中有女子中学实验、农村学校实验、十年一贯制学校实验、普通教育整体改革实验、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实验等等,这些办学实验层次不同,类型多样,实验组成员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农村学校、城市学校、民办学校、少数民族学校等,遍布全国各地。

(一)为高中女生智力发展问题平反——女子中学实验

1981年,吕型伟在上海进行了女子中学办学实验。

把男女生合校的上海市三中学(解放前为中西女中)改为市三女中,这项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女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不如男生,是否真如高中校长群里流传的观点,是因为高中女生智力发展停滞的原因。

当时有些重点高中不愿招收女生,或者即使招收女生,也要比男生高二十分左右才录取。

吕型伟通过调查得知,重点高中不愿招收女生的原因是:

如果男女生入学分数相同,高一招收进来的女生将会比男生多,但到高三时,女生的成绩就会下滑,严重影响学校升学率,这种现象使校长们相信,女生的智力在小学和初中时发展得比较好,但是到高中就停滞了,而男生则正好相反。

吕型伟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于是开展实验,以事实说话。

几年后市三女中的女学生陆续毕业,她们的高考成绩一点不比男生差,而且很多女生在各种比赛中都获了大奖。

实验证明,在高中阶段,女生的智力发展并不会停滞,而是如男生一样正常发展,她们在男女生合校的普通学校中学习成效不好,主要是受心理和环境影响。

实验结束后,吕型伟仍然主张男女生合校,但强调在教育过程中要更加关注男女生在生理、心理上的差异,让男女生都能获得充分发展。

(二)“一个中学富一个县,一个小学富一个乡”——农村学校实验

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教育还不受重视,吕型伟却很关心农村教育,通过调查与思考,他提出“一个中学富一个县,一个小学富一个乡”的农村教育目标,主张农村教育要切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普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经济、科技、教育结合,以学校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根据这些理念,吕型伟开始推行农村学校改革,在上海的南汇、崇明、青浦开展农村办学实验。

青浦县赵屯中学就是他亲自抓的一个实验学校。

赵屯中学是一个普通的农村中学,实行以升学为目标的办学方式,大量升不了学的学生回家后不能很好的适应农村生产和生活。

为改变这种尴尬,吕型伟针对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生产情况,让学校尝试初三分科,对于有升学希望的学生,其课程方案不变;

对于升学无望的学生,则削减其学科知识类课程,增加种植、养植类课程。

同时,吕型伟向中国农科院引进国外的四季草莓种子,放在赵屯中学试种,成功以后大批引进种子和技术,教会每个学生,再让学生把种子带回家去种,很快,赵屯每家每户都会种草莓,成为当时全国有名的草莓之乡,实现了以学校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农村教育目标。

(三)弹性管理,开发潜能——十年一贯制学校实验

吕型伟认为人是有差异的,其发展也有快有慢,应该根据学生发展的具体情况设计教育制度,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地发展。

为了验证这一观点,他建议举办一所十年一贯制学校——上海实验学校,这也是他办学实验中改革力度最大的学校。

吕型伟为这所学校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和精力,还把他的几个孙子孙女都送入了这所学校。

虽然上海实验学校第一年只招收到20名学生,但吕型伟相信自己的理念,为这所学校配备了强大的师资,教师们个个都能从小学教到高中;

同时按照十年的修读年限,根据学生个性和学科特点组织自编了所有教材。

实验结果让人震惊:

到第九年时,这20名普普通通的学生已全部高中毕业,并且全部都考上了大学,跟踪调查发现他们的智力水平和普通大学生完全一样,在班上成绩不错,只是生理和心理不够成熟。

吕型伟的三个孙辈也从实验中受益,一个19岁就从交通大学毕业,一个17岁考进理工大学,一个16岁考进上海外国语大学。

第二轮招生时,吕型伟进一步实行弹性学制,学生6岁入学,基本学制十年,允许八年至十二年间毕业,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潜力。

十年一贯制学校实验证明:

人的潜能很大,学习的时间可以缩短。

虽然弹性学制会给管理工作带来不少麻烦,但却更符合学生的自由发展和个性需求。

上海实验学校的成功在中国和国际教育界都产生了影响。

(四)从“普通教育整体改革实验”到“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研究”

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设计面向未来的理想学校,吕型伟主持进行了一系列前后相续的大型课题研究,从“七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普通教育整体改革的研究与实验”(1986-1990),到“八五”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验”(1991-1995),再到“九五”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21世纪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现代化的研究和实验”(1996-2000),最后是“十五”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研究”(2001-2005),前三个课题都是吕型伟亲自主持,最后一个课题交由顾泠沅负责,吕型伟做顾问,因为那时吕型伟已经83岁高龄。

“七五”期间,吕型伟在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中选了5所学校,其中有北京景山学校、上海实验学校、深圳实验学校等,以及一个县(上海青浦县)做为试点。

1991年,实验工作结束后,课题组举行成果鉴定会,专家组的鉴定意见是:

“本课题将普通中小学的教育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探索在经济发达地区基础比较好的学校,通过整体改革,改变办学模式,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创办高水平、高质量新型学校以及在一个县范围内依靠教育科研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道路。

这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课题。

“八五”“九五”期间,学校整体改革实验针对不同工作的重点持续推进,规模越来越大。

吕型伟介绍说:

“我的实验学校,‘七五’期间只有5所,‘八五’期间扩大到11个省市的21所中小幼学校,‘九五’期间又扩大到三十多所。

这些学校分布在16个省市(包括港澳)。

课题大,长达15年,而且还有扩大之势:

不少地区的学校在要求加盟或成为“十五”课题的实验单位。

”确实,到“十五”期间,参加课题的学校已经增加到50多所,跨越了从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到宁夏、四川、云南、内蒙古、海南等18个省市,包括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著名实验学校、重点学校、一般学校、农村学校、民办学校和少数民族学校。

吕型伟这些大规模的办学实验促进了当时当地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比如昆明春城小学,原来是一所条件简陋、质量较差的民办小学,改革开放后得到长足发展,1991年参加了吕型伟的“八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后进一步提升了学校质量,几年后春城小学成为一流学校,变成西南高原教育战线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当地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吕型伟的办学探索成果和经验还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他笔耕不辍,写下数百篇凝聚着真知灼见的文章,这些文章大多简短易读,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

他从上千个教育案例中辑录典型,编撰成《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

案例点评与分析》一书,从不同角度生动记录了中国基础学校改革中的观念变革、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

他组织课题成员学校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撰写专著,编入《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丛书。

吕型伟这种边研究、边办学、边总结、边宣传的做法,不但带动了一大批学校快速发展,而且还对全国中小学的办学思路和方式产生很大影响。

三、成人而后成才——吕型伟办学的思想基础

总结一生从教的体会时,吕型伟曾将对教育的认识归纳为三句话: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

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造。

”[12]60怀着这种信仰和追求,他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