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语文必修三课内文言文练习第二单元Word格式.docx
《最新苏教版语文必修三课内文言文练习第二单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语文必修三课内文言文练习第二单元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穷饿无聊,追购又急D.为巡船所物色
6.下列各项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解除B.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掩饰
C.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看D.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整理
7.下列各项加点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以旌其所为B.去今之墓而葬焉
C.其疾病而死D.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8.下列各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为寻船所物色
A.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B.不能容于远近
C.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D.斯固百世之遇也
9.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视:
与……相比B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雪:
湔雪
C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悲:
悲哀D皇览揆余初度兮揆:
思量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A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
介词,凭借B缇骑按剑而前而:
连词,表承接
C卒与尸合与:
介词,和D予之生也幸之:
助词,的
1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买五人之头而函之②人皆得以隶使之③不能容于远近
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⑤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⑥诡踪迹,草行露宿
⑦戍卒叫,函谷举⑧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⑨道中手字自抄录
A、①③⑦/⑤/②④⑨/⑥⑧B、①④⑧/⑤/②⑥⑨/③/⑦
C、①③⑦/②⑤/④⑥⑨/⑧D、①④⑧/②⑤/③⑥⑨/⑦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B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C意北尚可以口舌动也D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13.与“诚不自意返吾衣冠”中“意”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B.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目似瞑,意暇甚D.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14.与“予之生也幸”中“幸”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B.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C.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D.则吾斯役之不幸
15.对下列各句中“也”的用法,分类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幸生也何为 ②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③,副词,与现代汉语的“也”同义;
②④,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呀”。
B.①③,副词,与现代汉语的“也”同义;
②④,句末表判断,副词。
C.①③,句中表停顿,助词;
D.①③,句中表停顿,助词;
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詈:
斥骂
B.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
用棺材收殓
C.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哀:
悲哀
D.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暴:
显露
17.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为”字也相同
B.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
C.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为”字也不同
1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B.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C.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D.亦以明死生之大
19.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有名望的人以重金赎回五位志士的头颅一并装在匣子里埋入墓中。
B.魏忠贤畏惧正义撤回军队,没有马上对抗暴的民众进行残酷镇压。
C.魏忠贤未能篡夺帝位,后又畏罪自缢,这里有五位志士的一份功劳。
D.张溥与复社的同仁在五人墓前树立起一块石碑,并在上面镌刻了碑文。
20.下列句中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 )
A.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B.敛赀财以送其行
C.颜色不少变D.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2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B.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C.大阉亦逡巡畏义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2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按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去今之墓而葬焉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③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④安能屈豪杰之流 ⑤亦以明死生之大 ⑥不能容于远近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④/⑤D.①③/②/④/⑤/⑥
2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丙寅三月之望 望:
农历每月十五
B.敛赀财以送其行以:
表目的,来
C.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相:
互相
D.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詈:
骂
2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大阉亦逡巡畏义逡巡:
欲进不进、犹疑不决的样子
B.佯狂不知所之者佯狂:
假装疯狂
C.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编伍:
古时编制户口,十家为一“伍”
D.又有剪发杜门杜门:
塞住门,不与外界交往
2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段将“高爵显位”之人的“辱人贱行”与“有重于社稷”的五人作对比,将假设的“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与现在的“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作对比,将“四方之士”“豪杰之流”的苟且偷生、轻如鸿毛与五人仗义而死、重于泰山作对比,突出了五人的形象,强化了文章的主题。
B.“四方之士”“过而拜且泣”,“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是为了表现对“五人”的同情、仰慕乃至向他们学习的崇高感情。
号召人们向“五人”学习,继续跟阉党余孽做斗争,正是张溥写《五人墓碑记》的目的。
C.“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是文段的主题,这个主题,本身就包含着许多对比的因素:
“死”与“生”,当然是对比;
有“大”就有“小”,有“重”就有“轻”,有“匹夫”就有“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和“缙绅”以至“高爵显位”,这里都有强烈的对比。
D.《五人墓碑记》并不孤立歌颂五人。
作者在对比中,指斥了阉党,暴露批判了“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和“缙绅”“高爵显位”等;
在映衬中,赞美了周顺昌,肯定了“郡之贤士大夫”,正是由于有了这一系列的对比和映衬,才充实了歌颂“五人”的思想内容,加强了歌颂“五人”的艺术力量。
2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览揆余初度兮 揆:
思量B.肇锡余以嘉名肇:
始
C.又重之以修能修:
美好的D.惟草木之零落兮惟:
只有
28.下列对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乘骐骥以驰骋兮 ②肇锡余以嘉名③恐美人之迟暮 ④帝高阳之苗裔兮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29.下列对“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明屈原出身高贵,是楚王室的后代,所以他必须为他的应得之位奋斗。
B.从“苗裔”来判断,屈原应是苗族人的后代。
C.由“朕”“皇考”可以推断,屈原的太祖父曾经是皇上。
D.表明屈原出身于贵族正室,身世非常人可比。
3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名余曰正则兮B.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C.纷吾既有此内美兮D.字余曰灵均
3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恐年岁之不吾与B.不抚壮而弃秽兮
C.来吾道夫先路D.夕揽洲之宿莽
3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扈:
披 纫:
联缀,贯串
B.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汩:
楚方言,水流迅疾的样子。
这里形容时光如流水,过得飞快。
C.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淹:
淹没
D.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惟:
思,想
3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向搜集了屈原的诗作而成集。
共有诗歌17篇,其中绝大多数是屈原的作品。
C.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D.后人还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文言文课内部分练习题(第二专题)参考答案
1、解析:
选D。
D项,微:
无、没有;
A项,度:
估计/量词,表次数;
B项,以:
率领/凭借……身份;
C项,竟:
假使/终于,终究。
2、解析:
无辜:
无罪,白白地。
古今义相同。
A项,物色:
(古)访求,这里是盘查的意思,(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B项,可以:
(古)两个词,“可以凭借”;
(今)能愿动词,表示可能或许可。
C项,遗体:
(古)赐予的生命,留给(自己)的身体;
(今)死者的尸体或动植物死后的残留物质。
3、解析:
选B。
B项与例句均为名词用作状语。
4、解析:
选A。
除:
授官。
意思是除去旧职,授予新职。
5、解析:
古今义皆为“国家由衰落而复兴”之意。
6.C7.D8.B9、C10、C11、B12、A
13、解析:
A项中的“意”与例句意思相同,都解释为“想着,想到”。
B项的“意”解释为“用意”。
C项的“意”解释为“神情”。
D项的“意”解释为“想法”。
14、解析:
B项的“幸”与例句意思相同,都解释为“侥幸”。
A项的“幸”解释为“宠幸”。
C项的“幸”解释为“幸亏”。
D项的“幸”解释为“幸运”。
15、解析:
选C。
①③中的“也”是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②④中的“也”是副词,用在句末表示判断。
16、解析:
哀:
惋惜。
17、解析:
“以”①相当于连词“而”;
②连词,表目的,来。
“为”①读wé
i,是;
②读wè
i,介词,替。
18、解析:
A项,“函”名词用作动词,其他三项是形容词作名词。
19、解析:
A项,应为把头颅和尸体合到一起埋葬;
B项,没有马上镇压错;
D项,是张溥写的碑记并非镌刻。
20、解析:
A项,止—只,有—又;
B项,赀—资;
C项,少—稍;
D项,曷—何。
21、解析:
A项,两个“而”都表示转折,却,但是。
B项,“之”①往,到;
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项“于”①介词,在;
②介词,比。
D项,“且”①表并列;
②表递进。
22、解析:
C项,“逡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