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精编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完整题库300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61086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精编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完整题库300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版精编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完整题库300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版精编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完整题库300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版精编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完整题库300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版精编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完整题库300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版精编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完整题库300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最新版精编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完整题库300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精编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完整题库300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版精编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完整题库300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A.备好课B.上好课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D.课外辅导

7.从旧经验引导新学习,系统讲解教材内容即时练习与反馈校正属于(A)

A.教师主导取向B.学生自学取向C.形式性策略D.方法性策略

8.为了分班.分组的目的所进行的测验是(D)

A.形成性测验B.诊断性测验C.总结性测验D.安置性测验

9.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10.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老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D)

A.分层教学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

11.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不断改造,一切均来自经验”,“行”先于“知”,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因此教学应分为“情景一问题一观察一解决一应用”五个步骤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杜威C.赫尔巴特D.赞科夫

12.现代教学技术是教学的(B)

A.主要手段B.辅助手段C.中心手段D.内在手段

13.教学过程是一种(A)

A.认识过程B.特殊的认识过程C.育知过程D.育德过程

14.教师和学生要从教学活动中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及时地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这是(B)

A.最优化原则B.反馈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民主性原则

15.“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

这正是(C)的“教育学”超出他的前人和同代人的地方。

A.培根B.夸美纽斯C.康德D.赫尔巴特

16.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这体现了教学的(B)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7.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B)

A.学生会B.班级C.小组D.团委

18.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D)

A.权利B.威严C.权威D.人格力量

19.关于“师爱”,下列正确说法的是(C)

A.出于私情之爱B.对少数优秀学生的关爱C.严慈相济,既有母爱的纯真.慈祥,又有父爱的严格.庄重D.师爱不具有育人的作用

20.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D)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21.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原则是(A)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22.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和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组合形式是(A)

A.传授一接受教学B.传授一发现教学

C.问题一发现教学D.问题一接受教学

23.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明显不足在于(D)

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24.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B)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25.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C)

A.引起学习动机B.巩固知识C.领会知识D.运用知识

26.教学要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原则是(C)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27.学生的学习主要以间接经验为主,所以学生要对所学知识进行(C)

A.领会B.检查C.巩固D.理解

28.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所提出的教育学原则体系不包括(B)

A.直观性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C.启发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

29.教学过程本质实践说的不足之处在于(A)

A.容易导致教学活动人为的分离B.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C.忽略了学生的地位D.难以揭示教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

30.较适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D)

A.个别教学制B.分组教学制C.现场教学D.复式教学

31.一节好课的最根本的标准是(D)

A.教学目的明确B.教学内容正确C.教学方法灵活

D.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32.班级建设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制定(A)

A.建设的目标B.实现目标的途径C.具体方法D.工作程序

33.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是(D)

A.分组教学B.集体教学C.个别教学D.复式教学

34.学校德育内容的核心是(B)

A.爱国主义教育B.集体主义教育C.理想教育D.社会实践教育

35.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B)

A.说服法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D.榜样示范法

36.随着年龄和才智的增长,学生的(C),在他们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A.自我评价能力B.自我调控能力C.自我教育能力D.自我学习能力

37.在德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D)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B.读书与参加生产劳动的统一

C.上课与做作业的统一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8.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C)

A.内容B.层次C.结构D.方法

39.目标管理由美国管理学家(A)提出。

A.德鲁克B.马卡连柯C.皮亚杰D.布鲁纳

40.以下属于道德讨论中深入提问的策略有(C)

A.突出道德争端B.询问“为什么”问题C.澄清与总结D.使情境复杂化

41.以下不属于正式群体的是(A)

A.同乡会B.班级C.共青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D.学生会

42.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D)

A.班级环境布置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C.班级制度与规范D.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43.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D)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B.教师C.教育内容D.学生

44.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

这项工作是(D)。

A.班主任工作总结B.建立学生档案C.班主任工作计划D.操行评定

45.在教师主持下全班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叫(A)

A.班会活动B.少先队活动C.主题活动D.课外教育活动

46.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B)

A.民主型.惩罚型.放任型B.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

C.放任型.监督型.正义型D.惩罚型.正义型.权威型

47.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是《大教学论》的作者(A)

A.夸美纽斯B.埃拉斯莫斯C.杜威D.凯洛夫

48.德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C)

A.德育的社会功能B.个体发展功能C.个体享用功能D.政治功能

49.在1988年改革之前,(B)既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实行导向式管理。

A.美国B.英国C.日本D.俄罗斯

50.以下属于根据使用的教学方法来划分的课是(C)

A.单一课B.技能课C.练习课D.综合课

51.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C)

A.唐代B.宋代C.清末D.新中国成立后

52.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A)

A.理解B.巩固C.应用D.迁移

53.教学工作的基础是(A)

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作业布置与批改

54.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B)

A.关键B.基础C.内容D.途径

55.强调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构建简明知识体系的是(A)

A.结构化策略B.问题化策略C.方法型策略D.综合型策略

56.(C)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A.教学基本步骤B.教学程序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阶段

57.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道德知识的途径是(A)

A.思想政治课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C.劳动D.少先队或者共青团活动

58.不属于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的是(C)

A.爱国主义教育B.劳动教育C.宗教教育D.民主和法制教育

59.青少年品德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是(C)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社会活动尤其是德育活动D.道德意志

60.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D)

A.德育的政治功能B.德育的生存功能C.德育的发展功能

D.德育的享用功能

61.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是(B)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

62.“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B)的规律。

A.智育过程B.德育过程C.心理咨询D.教育学生

63.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D)

A.班.课.室B.师.生.课C.师.生.时D.班.课.时

64.“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C)

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活动

65.美国心理学家(C)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A.威尔逊B.孟子C.格塞尔D.弗洛伊德

66.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D)。

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

67.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A.遗传素质B.家庭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68.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B)

A.系统性B.能动性C.客观性D.主观性

69.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A)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词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70.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必须学习的教育理论知识主要包括(C)

A.教育学和心理学B.教育学.心理学和学校管理学

C.教育学.心理学和各科教学法D.教育学.心理学.学校管理和各科教学法

71.“人是唯一需要受教育的动物”,这是(C)的言论。

A.卢梭B.洛克C.康德D.柏拉图

7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是由(A)来规定的。

A.国务院B.国家教育部C.省教育行政机关D.地方行政机关

73.下列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力量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人是(C)

A.荀子B.洛克C.孟子D.华生

74.下列认为人的身心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教育者是(D)

A.威尔逊B.格塞尔C.弗洛伊德D.华生

75.格塞尔所做的双生子爬楼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