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药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5829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医药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某医药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某医药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某医药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医药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某医药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医药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医药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大学生作为承载社会高期望值的群体,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在互联网的星空下容易迷失自我。

在竞争激烈的当代,大学生由于过度迷恋和使用网络而导致社会、心理和生理功能的损害的事例屡见不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瘾人数急剧攀升。

美国心理学者Kimbly,S,Young将这种新的心理疾病定义为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即网络成瘾综合征(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

为了更好地反映当前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应用情况,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供理论参考,笔者对州某医药学院的38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该学院2个校区5个年级的38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每个年级抽取不同院系的2个班级。

  1.2研究方法

  抽样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首先随机抽取两个院系,然后每个院系按年级分层,每个年级以班为单位随机抽取1个班,共抽取8个班级作为整体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统一培训调查员,在任课老师和学生干部的密切配合下对学生进行现场调查,学生自愿填写,匿名、独立答题,答题完毕当场回收有效问卷。

  1.3研究内容调查问卷包括四个部分:

①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生源、父母亲的文化程度等;

②上网的基本情况,包括网龄、平均每周上网频率、平均每周上网次数、上网内容、上网费用、是否有经常通宵上网等;

③对上网的认知情况,包括是否觉得网络信息很重要、是否因上网而影响成绩、对上网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的态度、网络成瘾情况等;

④社会支持情况,包括与同学的关系、与邻居的关系、遇到困难时得到支持和安慰的来源、参加活动情况等。

  1.4测量工具

  网络成瘾量表该量表是由美国彼兹堡大学Young博士编制,参照(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DSM-IV)赌博成瘾的鉴别标准修订而成。

量表包括10个条目,分别为:

①想不上网但无法控制自己;

②因不能上网而感到无聊、焦虑;

③期望上网时间长于目前;

④上网的时间经常超出预期;

⑤上网的花费不断增加;

⑥过去1周内每天上网≥4h;

⑦因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

⑧向家长,教师及同学隐瞒上网事实;

⑨因上网与家长、老师发生冲突;

⑩为了摆脱困境、抑郁、无助和焦虑而上网。

量表采用“是否”评分制(0=否,1=是)。

计算总分,最后得分在5分以上(包括5分)为网络成瘾。

分数越高,说明成瘾程度越严重。

林绚晖等在应用此量表时分析了其信度(系数为0.736),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

  测谎量表测谎量表又称L量表。

该量表是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一部分,由英国伦敦大学艾森克夫妇共同编制,由北京大学的陈仲庚修订而成。

L量表是用于测定被试者的掩饰、假托和自身隐蔽情况,或者测定其社会性朴实幼稚的水平,它本身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

目前,此量表已在许多国家被广泛应用,获得了较确定的信度和效度。

采用是否评分制,得分如高于18分,显示被试有掩饰倾向,测验结果可能失真。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L量表≥18分者2名,表明此次调查结果可信度高。

  1.5统计方法采用SPSSl1.5建立数据库,并采用描述性分析矿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将分析变量赋值见表1。

  2结果

  2.1一般情况共发放问卷400份,有效回收问卷387份,回收率为%.75%。

上网者387名,占100%,其中,男168名,占43.41%,女219名,占56.58%。

上网者的平均网龄为1年以内38名,占%,1—3年110名,占%,3—5年119名,占%,5年以上119名,占%。

平均每次上网时间(3.0212.195)h,每次上网最长达24h。

平均每周上网频率:

每天都上网191名,占%,每周4—6次78名,占%,每周1—3次82名,占%,几乎不上网36名,占9.3%。

  2.2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387名上网者中网络成瘾者32名,占8.27%,其中,男生15名,占46.87%,女生17名,占%,男、女生网络成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0,P=0.680)。

成瘾者中大一学生2名,占6.3%,大二学生9名,占%,大三学生14名,占%,大四学生3名,占9.4%,大五学生4名,占%,大三年级网络成瘾率高于其他年级,不同年级网络成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31,P=0.005)。

成瘾组每次上网时间平均(4.5914.209)h,最长者达24h,非成瘾组每次上网时间平均为(2.88士)h,成瘾组高于非成瘾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0.029)。

  2.3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分析

  2.3.1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大学生的一般情况比较网络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大学生在专业、生源地、性格、是否拥有电脑、每周上网频率、每月上网费用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而在年级、学习成绩、上网地点、每次上网期间中途是否休息、有否通宵上网和父母亲对子女上网的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网络成瘾组与非成瘾组的上网目的、上网内容比较在上网目的方面,网络成瘾组中因无聊而上网的占75%,非成瘾组中因无聊而上网的占44.5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上网内容方面,成瘾组中有28:

13%浏览色情网站,非成瘾组中只有6.7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3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对上网的大学生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大学生在上网后出现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不足、生物钟紊乱、精力不足、食欲下降、体质量减轻、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思维迟缓、自我评价将低、不愿参加社会活动、人际关系紧张、饮酒和滥用药物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网络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在是否因上网而逃课、是否因上网而打磕睡、上网后学习成绩的影响、对自己在网上花费的时间与精力的态度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2.3.4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大学生上网的相关因素比较以网络成瘾情况(0=未成瘾,1=成瘾)为应变量,以学习成绩、在网络中交往更安全、平等和被理解、无聊、上色情网站、关系密切的朋友个数、近一年来与谁同住、遇到急难情况时得到朋友的经济支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帮助、其他人提供的安慰和关心等为自变量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3讨论

  大学生上网情况国外的研究通常采用在线调查的方式,参加间卷调查的大多是自认为有成瘾倾向的自愿者,故成瘾率较高。

为减少偏倚,本次研究和国内的大多数研究一样呻〕,采用非在线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

本次调查网络使用者比例为100%,网络成瘾者32名,占总上网人数的8.27%,其中女17名,男15名,成瘾无性别差异,提示网络使用在大学生中得到普及,网络成瘾人群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来自农村的学生与来自城镇的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这与国内的许多研究者的研究结果不一致。

原因可能为本次调查选取的是广东省高校的学生,他们普遍多集中在珠江三角洲或者珠江三角洲附近,生活水平不算太低,加上学校的数字教育,使他们接触网络的机会也不断增多。

成瘾者与非成瘾者相比,上网频率高,时间长,且一次上网期间中途不休息,也不分昼夜,虽然目前尚无法辩清“上网时间长”与“网络成瘾”谁因谁果,但上网时间延长已成为判断成瘾与否的标准之一。

因上网而出现逃课或上课打磕睡的现象较明显,原因为长时间上网后的兴奋状态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学生生物钟紊乱,精力不足,最后影响学习成绩。

陈新等在对某医科类大学调查后发现,网络成瘾组学生的学习成绩低于非网络成瘾组的学生,这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3.2大学生网络成瘾受到多因素的影响本次调查发现,成瘾者上网的目的更多是因为无聊和觉得在网络中交往更安全、平等和被理解,由于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会受到什么批评或带来什么惩罚,网上交友减少了陌生和焦虑,亦无须直接面对他人,可以逃避身体外观、肢体语言、声音等实体条件,这使得他们更热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

在对待自己花费于网络上的时间和精力,成瘾者与非成瘾者相比表现出更多的懊悔,但却还沉溺于其中,由此表明了网络成瘾者较之非成瘾者自制力较欠缺,这正是成瘾的典型表现。

成瘾者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浏览色情网站上,而Young的研究发现,成瘾者最常用的网络服务是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可能是由于各国之间在文化背景和传统观念上的差异,美国人在“性”方面一直较开放,对“性”的好奇程度不如中国人强烈,提示在研究网络成瘾问题时可能存在国与国之间的差异。

网络影响的多因素研究表明,在亲密朋友个数多寡方面,上网者的成瘾机会随着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个数的增多而下降,表明网络在这一方面可以弥补现实生活的空缺,上网者可以在网上自由交友,倾诉自如。

  3.3采取积极措施,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大学校园是个相对自由的生活环境,大学生特有的学习机制使他们脱离了中学时的那种严格的管教环境,进人一个相对自主的广阔空间,由于受师长导向较少,加之课堂学习时间的减少,使得大学生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这为他们上网提供了自主的机会和时间上的便利。

大学生如果没有把握好自己的方向盘,由于分不清网络世界的好坏而极易沉酒于这一虚幻现实中。

因此,大学生应该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并提高辨别能力。

另外,学校亦应该多开展学术活动和更多课余活动,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教育。

有学者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我国大学生表现出自强不息、克己容忍、谦和持中、利而不害、为而不争、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等民族心理特征。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假如这种特征过度表现,则会导致大学生出现自我闭塞、害羞内敛、孤独寡语等消极性格;

若是引导过度,大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往往会表现出对外界刺激敏感、激动好动、情绪不易控制等偏激性格。

这两种极端性格的出现势必会加大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的概率。

因此,学校在引导时应该注意把握好尺度,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