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物理人版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章末质量检测12机械波光电磁波相对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57086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物理人版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章末质量检测12机械波光电磁波相对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考物理人版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章末质量检测12机械波光电磁波相对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考物理人版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章末质量检测12机械波光电磁波相对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考物理人版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章末质量检测12机械波光电磁波相对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考物理人版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章末质量检测12机械波光电磁波相对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物理人版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章末质量检测12机械波光电磁波相对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高考物理人版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章末质量检测12机械波光电磁波相对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物理人版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章末质量检测12机械波光电磁波相对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物理人版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章末质量检测12机械波光电磁波相对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①图乙可以表示图甲中质点K、L、M、N中哪个质点的振动图象?

②由图中信息可以计算出该波的波速v为多少?

解析 

(2)①质点L的振动图象。

(3分)

②由甲图可知λ=2.0m(2分)

由乙图可知T=4s(2分)

故该波的波速v==0.5m/s(2分)

答案 

(1)BCE 

(2)①L ②0.5m/s

2.(2014·

河南洛阳市联考)

(1)(6分)如图3所示为甲、乙两列沿绳传播的简谐横波(虚线表示甲波,实线表示乙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M为绳上x=0.2m处的质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图3

A.这两列波将发生干涉现象,质点M的振动始终加强

B.由图示时刻开始,再经甲波周期的,M将位于波谷

C.此时刻M点正在向下振动

D.甲波的速度v1比乙波的速度v2大

E.因波的周期未知,故两列波波速的大小无法比较

(2)(9分)如图4所示,某透明液体深1m,一束与水平面成30°

角的光线从空气照向该液体,进入该液体的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

试求:

(光在真空中的速率c=3.0×

108m/s)

图4

①该液体的折射率;

②进入液体的光线经多长时间可以射到底面。

解析 

(2)①因为入射角i=90°

-30°

=60°

(1分)

折射角r=90°

-45°

=45°

所以n===。

(2分)

②光在液体中传播时位移s==m(2分)

速度v==×

108m/s(2分)

所以:

t==×

10-8s。

答案 

(1)ABC 

(2)① ②×

10-8s

3.(2014·

沈阳市质量监测)

(1)(6分)如图5是水面上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在某时刻的叠加情况,以波源S1、S2为圆心的两组同心圆弧分别表示同一时刻两列波的波峰(实线)和波谷(虚线);

S1的振幅A1=4cm,S2的振幅A2=3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图5

A.质点D是振动减弱点

B.质点A、D在该时刻的高度差为14cm

C.再过半个周期,质点B、C是振动加强点

D.质点C的振幅为1cm

E.质点C此刻以后将向下振动

(2)(9分)如图6所示,

图6

AOB是截面为扇形的玻璃砖的横截面图,其顶角θ=75°

,今有一束单色光线在横截面内从OA的中点E沿垂直OA的方向射入玻璃砖,一部分光线经AB面反射后恰好未从OB面射出,不考虑多次反射作用。

试求玻璃砖的折射率n。

解析 

(1)由图象可知,D点为两波谷相遇应该是加强点,选项A错误;

此时A点在加强后的最高点,D点在加强后的最低点,由合成叠加关系可知A、D质点在该时刻的高度差为14cm,选项B正确;

由于两波的频率相等,叠加后会形成稳定的干涉图象,所以A、D点始终是加强点,B、C点始终是减弱点,选项C错误;

质点C为减弱点,振幅为两振幅之差,为1cm,选项D正确;

由题意可知此时质点C将向下振动,选项E正确。

(2)因E点为OA的中点,所以入射角α=30°

①(2分)

β=θ=75°

②(2分)

临界角C=180°

-2α-β=45°

③(2分)

OB面恰好发生全反射,则

sinC=④(1分)

解得n=⑤(2分)

答案 

(1)BDE 

(2)

4.

(1)(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肥皂泡呈现彩色条纹是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

B.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条纹变宽,可能是将入射光由绿光变为红光造成的

C.光导纤维传送图像信息利用了光的衍射原理

D.光从真空中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水中,红光的折射角大于紫光的折射角

E.A、B两种光从相同的介质入射到真空中,若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则逐渐增大入射角,A光先发生全反射

(2)

图7

(9分)如图7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是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和t′=0.06s时刻的波形图。

已知在t=0时刻,x=1.5m处的质点向y轴正方向运动。

①判断该波的传播方向;

②求该波的最小频率;

③若3T<

t′<

4T,求该波的波速。

解析 

(1)肥皂泡呈现彩色条纹是光的干涉现象,A错误;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条纹间距Δx=λ,条纹变宽,可能是将入射光由波长较短的绿光变为波长较长的红光造成的,B正确;

光导纤维传送图像信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C错误;

因为红光的折射率小于紫光的折射率,光从真空中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水中,则红光由于偏折程度较小,红光的折射角大于紫光的折射角,D正确;

频率越大的光,折射率越大,全反射临界角越小,所以A、B两种光从相同的介质入射到真空中,若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则逐渐增大入射角,A光先达到临界角而发生全反射,E正确。

(2)①该波向右传播(2分)

②t′=Tmax=0.06s(2分)

fmin==12.5Hz(1分)

4T,则t′=(3+)T(1分)

T=s(1分)

v==×

15m/s=75m/s(2分)

答案 

(1)BDE 

(2)①向右 ②12.5Hz ③75m/s

5.

(1)(6分)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6s时的波形如图8所示,A、B、C分别是x=0、x=1m和x=2m处的三个质点。

已知该波周期为4s,则________。

图8

A.对质点A来说,在第7s内回复力对它做正功

B.对质点A来说,在第7s内回复力对它做负功

C.对质点B来说,在第7s内回复力对它不做功

D.该列波的传播速度是1m/s

E.对质点C来说,在第7s末的位移为0.2m

(2)(9分)如图9所示,折射率n=的半圆形玻璃砖置于光屏MN的上方,其平面到MN的距离h=10cm。

一束单色光沿图示方向射向圆心O,经玻璃砖后射到光屏上的O′点。

现使玻璃砖绕圆心O点顺时针转动。

图9

①光屏上的光点将向哪个方向移动?

②光屏上的光点离O′点最远是多少?

解析 

(2)①光屏上的光点将向右移动。

②如图所示,设玻璃砖转过α角时光屏上的光点离O′点最远,记此时光点位置为A,此时光线在玻璃砖的平面上恰好发生全反射,临界角为C。

由折射定律有sinC=(2分)

由几何关系知,全反射的临界角C=α=45°

光点A到O′的距离xAO′==10cm。

答案 

(1)BDE 

(2)①光点右移 ②10cm

6.

(1)(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波的图象表示介质中“某个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

B.麦克斯韦预言并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C.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D.单摆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其振动周期与单摆的摆长无关

E.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恒定的电场,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恒定的磁场

(2)(9分)如图10所示

图10

是一透明的折射率为n=的圆柱体,其半径R=20cm,O点为圆心,AB为其中的一直径。

今有一束平行光沿平行于AB方向射向圆柱体,已知真空中光速为c=3.0×

108m/s。

①求光在圆柱体中的传播速度;

②假如在该平行光中有一光线经圆柱体折射后刚好到达B点,则该光线在圆柱体中的传播时间为多少。

解析 

(1)波的图象表示介质中每个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移,振动图象才表示介质中“某个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选项A错误;

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选项B错误;

光速与光源、观测者间的相对运动没有关系,选项C正确;

单摆做受迫振动的频率或周期由驱动力的频率或周期决定,与摆长无关,选项D正确;

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恒定的电场,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恒定的磁场,所以选项E正确。

(2)①光在该圆柱体中的传播速度为

②假设PC经折射

后经过B点,光路图如图所示。

假设入射角为α,折射角为β,则由折射定律有:

n==(2分)

又由几何关系有:

α=2β

解得:

α=60°

,β=30°

则BC=2Rcosβ=R=m(1分)

所以t=(2分)

代入数据得:

t=2×

10-9s(1分)

答案 

(1)CDE 

(2)①×

108m/s ②2×

10-9s

7.(10分)用圆弧状玻璃砖做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时,先在白纸上放好圆弧状玻璃砖,在玻璃砖的一侧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然后在玻璃砖的另一侧观察,调整视线使P1的像被P2的像挡住,接着在眼睛所在的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3和P4,使P3挡住P1和P2的像,P4挡住P3以及P1和P2的像,在纸上标出大头针位置和圆弧状玻璃砖轮廓,如图11甲所示,其中O为两圆弧圆心,图中已画出经P1、P2点的入射光线。

图11

(1)在图上补画出所需的光路。

(2)为了测出玻璃的折射率,需要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请在图中的AB分界面上画出这两个角。

(3)用所测物理量计算折射率的公式为n=________。

(4)为了保证在弧面CD得到出射光线,实验过程中,光线在弧面AB的入射角应适当________(选填“小一些”“无所谓”或“大一些”)。

(5)多次改变入射角,测得几组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据测得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

解析 

(1)连接P3、P4与CD交于一点,此交点即为光线从玻璃砖中射出的位置,由于P1、P2的连线与AB的交点即为光线进入玻璃砖的位置,连接两交点即可作出玻璃砖中的光路,如图所示。

(2)连接O点与光线在AB上的入射点即为法线,作出入射角和折射角如图中i、r所示。

(3)由折射定律可得n=。

(4)为了保证能在弧面CD上有出射光线,实验过程中,光线在弧面AB上的入射角应适当小一些,才不会使光线在CD面上发生全反射。

(5)图象的斜率k==n,由题图乙可知斜率为1.5,即该玻璃的折射率为1.5。

答案 

(1)见解析图 

(2)见解析图 (3) (4)小一些 (5)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