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4998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

《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

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深刻论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论断,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并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积极探索,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3)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上,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

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马政经第一章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作用,表现在:

生产为分配、交换和消费提供物质资料;

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但分配、交换和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表现在:

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

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1)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括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关系的过程。

  

(2)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生产力的基本构成因素是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前者是物的因素,后者是人的因素。

在现代生产力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管理和信息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又称经济关系,它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但不是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而是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生产关系。

只有联系生产力,才能深刻理解生产关系变化的原因和更替的依据,才能正确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1)生产关系的内容是复杂的又是分层次的。

  

(2)存在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中以所有制、分配方式体现的基本生产关系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层面。

  (3)以所有制、分配方式体现的基本生产关系,要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实现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表现为具体的经济体制层面。

  (4)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最基本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属于生产关系的本质层次,反映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

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是基本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属于生产关系的运行层次。

经济体制本身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反映的是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方式。

  (5)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它决定着与之相结合的经济体制的性质、特点和发展方向;

反过来,选择的经济体制是否合理,对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又有巨大的作用。

经济体制既受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也受其他因素如经济结构、文化传统等的影响。

所以,同一经济制度可以选择不同的经济体制,而不同的经济制度又可以选择相似的经济体制。

  (6)研究生产关系应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两个层面。

马政经第一章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2)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3)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

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所谓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状况。

第二,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但是,人们可以在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即在承认经济规律客观性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4)经济规律又有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

第一,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只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发生作用,而自然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

第二,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离不开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而自然规律则可以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

第三,在阶级社会,生产关系表现为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因而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都有阶级背景,总会直接和一定阶级、社会集团的利益相联系。

  经济规律的类型

  依据经济规律作用的经济条件的不同,经济规律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起作用的规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立统一的规律。

二是在几个社会形态中起作用的规律,如商品经济的一些规律。

三是只在某一个社会形态中起作用的规律,如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

马政经第二章第一节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

  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表现为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相继出现了五种基本类型的生产关系:

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推动社会经济制度更替最根本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马政经第二章第二节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1)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形态(形式)。

  

(2)自然经济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低下相适应的一种经济形式,它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由此派生出封闭、保守、简单再生产为主和以劳动的自然分工为基础等特征。

  (3)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主要经济活动以货币交换为媒介来进行,本质上是交换经济,由此派生出开放、开拓、进取等特征。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

商品经济既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商品经济的两个发展阶段

  

(1)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发展阶段。

  

(2)简单商品经济又称小商品经济,它是以生产资料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它生产和交换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使用价值的需要。

  (3)发达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它生产和交换的目的,不仅为了交换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更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价值,使价值增殖。

  (4)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这时,产品和各种生产要素都要进入市场,并在全社会范围内流动,市场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

  (5)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马政经第二章第三节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它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2)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考察使用价值,是因为它是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交换价值,是指商品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交换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

  (4)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的属性。

商品的二因素,从表面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本质上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5)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得到解决。

  (6)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有用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相结合生产出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则形成商品的价值。

  (7)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

  

(1)价值的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价值的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社会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创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在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3)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

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复杂劳动可以比简单劳动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的换算,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进行的。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商品的价值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同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3)影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影响商品价值量的劳动生产率,指的是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

如果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只是个别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那么,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个别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高于该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他的劳动就可以在同样的时间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获得更多的收益。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这个矛盾产生的基础是私有制和社会分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