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47918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Word格式.docx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Word格式.docx

4、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学科性质上的区别:

城市地理学:

地理科学;

城市规划学:

技术科学★

研究方向上的区别:

城市地理学研究区域中的城市和城市中的区域,理论性较强;

城市规划学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平面设计,偏重工程组织和设计,工程性较强。

联系★具有渗透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学科。

书上还有这里没空补充p8

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1、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

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

3、注重城市化研

究;

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

6、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

各阶段研究有何特点?

(此题答案

不具体,详细请看课件或课本)

一、1920年以前

工业革命、城市发展----聚落地理学----城市区位、城市内部形态

城市地理学成为专门学科之前的阶段,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去研究聚落

二、1920-1950年

帕克、沃斯、伯吉斯(20年代)----住宅区、中心商业区、工业区----土地利

用模式

克里斯塔勒(1933年)----《南德的中心地》----中心地等级体系

初步奠定研究重点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

三、1950-1970年

1、“数量革命”-克里斯塔勒2、城市系统与城市空间分析

空间学派兴起和城市地理学独立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

四、1970以来年

人文学派、行为学派、激进学派的产生和城市地理学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

1、名词解释:

都市区(Metropolitanarea):

它是国外最重要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

一个大的

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

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P23-24)

大都市带(Megalopolis):

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

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

市带。

城市化地区:

城市化地区就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线以便较好地区分较大

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目的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大体相当

于我们常用的城市建成区的概念。

(P22)

城市建成区:

城市的实体地域即城市建成区(p22)

都市连绵区:

是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

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

体化地区。

城市群: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

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

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

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这个集合体就称为城市群。

(P27)

2、举例说明定义城镇的标准有哪些?

1、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

如省级;

2、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

公共设施等;

3、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为标准:

如5000人;

4、用居民点

的下限人口数量和密度指标为标准;

5、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为标准;

6、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作标准;

7、取两个以上指标作为标准:

口规模、人口密度、职业构成;

8、其它标准。

3、城市与乡村的区别有哪些?

(未找到)

为何要构建大都市区?

构建大都市区的意义何在?

5、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特征有哪些?

多核心(●)交通走廊(●)密集的交互作用、规模特别庞大、国家的核心区

6、简述世界上最早形成的6个大都市带。

美国东北部都市带、五大湖沿岸都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都市带、英格兰都市

带、西北欧都市带、沪宁杭都市带7、简述大都市带的特征。

1、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中纬地带,平原地带;

2、门户位置:

沿海、沿大江大河、重要铁路线国际性大都市或国际港口城市;

3、枢纽功能:

在本国经济中的中枢作用,在国际经济中的重要影响;

4、带状的空间结构和密集的网络结构:

沿长轴呈带状发展,产业和城市密集分

布的走廊,发达的交通通信网络;

5、大规模、高密度人口指标:

人口2500万人以上,人口密度250人/km2

6、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简述大都市带的特征。

8、简述都市连绵区的形成条件。

(1)具有两个以上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作为发展极;

(2)有对外口岸;

(3)

发展极和口岸之间有便利的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走廊;

(4)交通走廊及其两侧人

口稠密,有较多的中小城市;

(5)经济发达,城乡间有密切的经济联系

9、以第四次人口普查为例,谈谈城乡人口划分的标准。

10、评价以市带县的利弊。

11、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发生过些什么变化?

了解这些变化有什

么意义?

(答案不全)

1、1955年市、镇建制标准(P29)市:

聚居人口≥10万的城镇;

镇:

县级或以上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或常住人口≥2000,非农业人口≥50%的

居民区。

2、1963年市、镇建制标准(P29)市:

标准未变,但标准从严掌握,农业人口

<20%;

聚居人口≥3000,非农业人口≥70%,或聚居人口2500-3000,非农业人口

≥85%

3、1984年市、镇建制标准(P29)镇:

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

口≥2000,

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10%

4、1986年市、镇建制标准(P29)市:

非农业人口≥6万、年GNP≥2亿元的

地方中心镇;

总人口<50万的县,县政府驻地所在镇非农业人≥10万,农业人

口<40%,年GNP≥3亿元;

总人口≥50万的县,县政府所在镇非农业人口≥12

万,年GNP≥4亿元

5、1993年市、镇建制标准采取了分类指导的原则和增加了考察的指标

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1、名词解释

中心位置:

城市位于某一区域的中央,城市与其以外各个方向的联系距离都比较

近。

中心位置既便于四面八方的交通线向中心会聚,也有利于从中心向外开辟新

的交通线,因而促使城市的发展。

重心位置:

如西安、杭州、南昌、乌鲁木齐等省会城市均不在各省的中心位置,

却都接近于省域的重心位置。

城市邻接位置:

城市区位追求邻接于决定其发展的区域,不必要或不可能在本区

域的中央。

渔港要求邻近渔场,如广西的北海;

矿业城市要求邻接矿区,如煤城淮北、鸡西;

耗能工业要求接近廉价电源地等。

城市门户位置:

一种特殊的邻接位置可叫门户位置或出入口位置。

当一个地理区

的对外联系集中在某一方向上时,这个区域的中心城市常常不在本区中央,而明

显偏于主要联系方向一端。

河口港是最典型的门户位置。

2、简述城市产生的根本动力、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

三次社会大分工

农牧分离:

产生了固定居民点,即聚落;

出现了固定交换商品的场所——市集;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城市雏形形成;

商业与手工业分离:

城市出现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大。

3、如何理解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我国城市根据其所在的区域地形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justhavealook)

我国不同地形类型与城市(10种类型)(P40)

(1)滨海城市多依托优良港湾或便利的海运条件而形成发展。

(2)三角洲平原城市与滨海城市的差异在于周围平原广阔,水网稠密,土肥人

众,农产资源丰富是城市形成发展的主要优势。

以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的密集城市群最典型。

(3)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在我国北方分布十分广泛,尤以华北平原外侧沿着

燕山南麓、太行山东麓、淮阳丘陵北麓、鲁中南丘陵山地外缘的一连串城市数量

最多。

(4)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最典型的是镇江以上长江中下游平原边缘的

城市。

(5)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这类城市在江南丘陵区数量最多、最典型。

(6)平原中腹的城市城市位于广阔的平原面上,不临海、不背山、面坡小、地

势低平甚至低洼。

在古代,这种区域的城市发展条件相对较差。

(7)高平原上的城市数量很少,都分布在开阔、平坦,海拔在1000m上下的蒙

古高原面上。

(8)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在我国地形二级阶梯的高原上,绝大多数城市

均集中在相对低平的山间盆地或谷地,并滨临河流,如位于云贵高原坝子和谷地

中的城市。

(9)中山谷地城市在海拔500—3000m的中山地区,相对高差较大,城市一般

位于狭窄的河谷平原,如南平、十堰;

攀枝花。

(10)高山谷地城市在3000m以上的高山地区,城市极少。

必定在河谷之中,

如拉萨。

5、城市形成的区域经济基础包括哪些?

1、城市要从区域获取发展所需要的食物、原料、燃料和劳动力,又要为区域提

供产品和各种服务。

城市和区域之间的这种双向联系无时无刻不在进行。

2、城市是区域的缩影,区域的中心和焦点。

区域整个历史的特殊状态,规定了

每个城市的特点

6、试举例说明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形成的影响。

(看看就行)

答:

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首先作为人类生存

环境,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

世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

布,其平均纬度在20世纪20年代初是44°

30′,在50年代初是36°

50′,

具有在中纬度范围内向低纬方向缓慢移动的趋势。

在北半球的这些大城市向北

不超过北纬60°

,其中137在北纬25°

以北。

南、北纬25°

之间的低纬度地区

一共只有5个。

在我国近60个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只有包头、兰州、西宁、

乌鲁木齐等4个城市是在年降水不足400㎜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

美国从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城市人口出现持续几十年的从北方“雪带”到南方的

“阳光带”迁移的趋势。

(大都数城市的分布,既要求气温适中,又要求有适

度的降水。

7、简述城市地理位置对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8、美国拉格教授认为,转运功能可分为哪三种类型?

实体转运、商业性转运、政治性转运;

9、从城市产生和发展出发,城市可分为哪三种类型,并简述不同类型城市的功

能、特点和形成动因。

(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型城镇

1、形成动因:

商品农业的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