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拱形》教案及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4734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找拱形》教案及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找拱形》教案及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找拱形》教案及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找拱形》教案及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找拱形》教案及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找拱形》教案及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找拱形》教案及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拱形》教案及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找拱形》教案及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1.认识圆顶形和球形,在生活用品、生物体中找拱形 。

2.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能说出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准备    

圆顶形塑料壳3个,一个完整的乒乓球,剪开的半个乒乓球。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我们在上一课中知道拱在承受压力时会向下向外传递承受的力,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紧密,所以能承受很大的力,如果抵住拱足呢,拱又能承受更大的力了。

2.在生活中,许多建筑物都设计成拱形→图片欣赏拱形建筑  

(二)认识圆顶形  

1.生活中还有许多圆弧形的物体:

锅盖、安全帽(ppt),你能在这些物体上找到拱形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找拱形(板书)。

我们把这些物体的形状叫做圆顶形(板书)  

2.为什么这些物体要设计成圆顶形?

我们来感受圆顶形承受力的特点。

(1)出示:

一个圆顶形塑料壳  

(2)请一位同学看一看塑料的厚薄、捏一捏皮的软硬、再把它扣在桌面上压一压感受一下。

你发现什么?

(3)演示:

三个这样的圆顶形塑料壳扣在桌面能承受多少本书?

    

(4)发现:

圆顶形能承受很大的力。

3.圆顶形和拱形有什么相似之处?

(1)能在圆顶形中找到拱形吗?

(教师手持圆顶形塑料壳)  

用手比划一下拱形  

(2)直接出示被剪开的半个乒乓球,你有什么发现。

4.圆顶形是拱形的组合,但是圆顶形与拱形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呢,同时出示剪开的乒乓球和完整的半个乒乓球。

实验:

三个同学围成一个圈,同时往外退,发现了什么?

追问:

有什么办法让剪开的乒乓球承受更大的力?

试着用透明胶粘住剪开的拱足,你有什么发现?

5.总结圆顶形的特点:

圆顶形是拱形的组合,能承受很大的力,且不产生外推力。

(三)认识球形  

1.生活中还有这些圆弧形的物体:

灯泡、乒乓球、球形建筑,这种物体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导出:

球形(板书)  

2.为什么这些物体要设计成球形?

猜测:

承受的力大。

预设:

(1)两个圆顶形组成一个球形,所以球形像圆顶形一样承受力大。

 

(2)用力按圆形的乒乓球,虽然乒乓球的塑料软而薄,但承受的力大。

实验、交流感受(很难压瘪)。

4.总结球形的特征:

球形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匀散开,所以球形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教师手持球形塑料壳比划,并画出简图)

(四)认识生活物品中的拱形  

1.很多生活物品中也有拱形。

2.小组探究、交流。

总结:

勺子、鼠标、水杯、笔、风扇外壳、灯泡、雨伞、纯净水桶等。

(五)认识生物体中的拱形  

1.人体的结构巧妙,我们的身上能找到拱形吗?

2.小组活动,看一看自己和小组成员的身体,摸一摸找到拱形,说说身体中拱形的作用。

3.交流人体中的拱形结构  

(1)头骨:

保护大脑  

(2)肋骨:

保护内脏  

(3)足弓:

承受整个人的重量——“扁平足”  

4.除了人体中有拱形,其他生物体中有吗?

动物:

龟壳、海螺、贝壳、螃蟹、鸡蛋——保护身体……  

植物:

西瓜——坚固葱管叶子——轻巧、坚实……  

(六)随堂练习 

(七)家庭作业

回家观察饮料瓶,完成书上35页表格。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不仅是让学生知道圆顶形是拱形的组合,还要了解圆顶形、球形的受力特点,它为什么能承受很大的力,和拱形比,它又有什么特点。

确实,如果本节课和“力”脱离了就毫无深度可言了。

因为有了这些活动的设计,所以学生能很好的感受圆顶形受力的特点。

在本课中存在不足之处:

1、学生回答问题、讨论交流不是很积极,平时要多注重培养。

2、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要适当延长,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

3、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少,这样在课的后半段,以至于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4、上课的语速有点快,以后要多注意。

在科学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活动的设计中我还需要考虑的更全面。

《找数列的排列规律》教学设计

金丝峡镇中心小学吴远华

教案背景: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

《标准》中指出:

“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

”本套教材注意体现这一要求,二年级下册教材继续学习找规律的内容。

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

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教材分析:

《找数列的排列规律》是人教版数学第四册第九单元书第116~118页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探索数列的排列规律。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初步感受数学的奇妙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二册时初步接触了一些简单重复的有规律的图形和数字,初步感知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数列中稍复杂的排列规律,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培养学生的发现及推理等能力,同时建立找规律意识。

教学内容:

教材116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三的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发现数字简单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一列数中数字的简单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找数字的排列规律。

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

讲解法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图形找规律课件出示2个小练习

(1)1,3,5,7,9,11,13

(2)2,4,6,8,10,12,14

(3)1,5,9,13,17,21,25

这些都是前面学习的一些找规律的知识,看来同学们掌握的很棒哦!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存在着规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会感受到规律带给我们的一些美的享受。

今天我们接着去发现数字世界带给我们的惊喜!

(一)学习例2(课件出示)

1.先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摆出例二的图形。

组织学生用小正方形卡片摆一摆:

第一堆摆1个,第二堆再加1个,第三堆再加2个,第四堆再加3个,第五堆再加4个,第六堆……

(1)启发引导学生在摆的时候仔细观察看图形有什么变化规律?

小组讨论的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找代表汇报他们小组之间的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

①上图所形成的这一列数中,数字在逐渐增大。

1→2→4→7→11→……

②现在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它们是怎样增大的?

1→2增加了1个

2→4增加了2个

4→7增加了3个

7→11增加了4个……

我们发现他们是按1,2,3,4,…的顺序以次增加的。

③细心的同学们也会发现,他们的增加数的变化也是有规律的1→2→3→4→…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相差1,像这样的数列,我们称之为等差数列。

让学生练习“做一做”数列的变化规律。

先独立完成在同桌两个交流自己的答案。

(二)强化练兵

1.用课件出示练习题(4个小题)

(1)在横线上填数

47101316()()

200180160140()()()()()()

(2)按规律填数

()()734736738

813182328()()

9080716356()()

(3)你能判断图片挡住了几个圆吗?

149()

(4)谁是火眼金睛?

1361015()()

2481422()()

上下下左左右右左上右()

我爱数学学我爱数数学我爱()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找一找,填一填。

引导学生这是一个等差数列,指导他们认识数轴。

先独立思考再填一填,随后组织学生做拍手游戏。

游戏规则:

每跳几格及排几下手。

(三)谈收获

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

总的说来,大部分学生还是掌握了找数列的排列规律的几种方法,也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还能动手画一画。

结合数列和图形之间的联系,并把残缺不全的数列补充完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得到了训练。

我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并放手让学生进行大胆地猜测与推理。

教学中,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合理化推测我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用生动、亲切的语言给予积极的评价。

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找规律内容可操作性很强,初步感知规律之后,在“动手操作、探究规律”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小组同学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创造规律,学生可以在组内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意见有无道理,并及时修正自己的观点,激发新的灵感。

这样不仅培养了合作意识也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个别时候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得不够,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生硬;

课堂评价还需要再积极些等等。

我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

本节课下来,感觉到大多数时间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来。

每当出现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我及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质疑、争论,直到意见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