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蜀道难》教学案教师版和学生版》docWord格式.docx
《高中语文《蜀道难》教学案教师版和学生版》doc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蜀道难》教学案教师版和学生版》doc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杜甫曾说他“笔;
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2、整体感知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
他的命运开始于漫游,也结束于漫游。
天宝元年(公元472年),李白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到了长安,得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加上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不甘趋炎附势,因此不到三年就被赶出了长安。
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蜀道难》写于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
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当时著名诗人贺知章前往探望,首先见到了《蜀道难》,赞叹不已,连连称赞说“谪仙呀谪仙!
”后人就开始称李白为“诗仙”。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
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
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
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
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
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
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阖,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诗的开首4句是全篇的总纲,以后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阴森、险恶和动荡不定的社会情况等内容次第写来,镜头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叠现吟唱,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了一个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使全诗的情感始终处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荡,余韵悠长。
【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噫(yī)吁(xū)嚱(xī)秦塞(sà
i)鱼凫(fú
)石栈(zhà
n)
猿猱(ná
o)扪(mé
n)参(shēn)井抚膺(yīng)巉(chá
n)岩
喧豗(huī)砯(pīng)崖峥(zhēng)嵘(ró
ng)崔嵬(wé
i)
吮(shǔn)血咨(zī) 嗟(jiē)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噫吁:
感叹词,蜀地方言。
开国何茫然:
何,多么。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尔来四万八千岁:
尔,那,指开国之初。
不与秦塞通人烟:
塞,山川险要的地方。
通人烟,相互往来。
可以横绝峨眉巅:
横绝,横穿。
巅,顶峰。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回,迂回、绕道。
高标,可以做一方标志的最高峰。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逆折,回旋、倒流。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鹤”通“鹄”。
扪参历井仰胁息:
扪,摸。
参、井,皆星宿名。
胁息,屏住呼吸。
以手抚膺坐长叹:
膺,胸口。
使人闻此凋朱颜:
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憔悴。
朱颜,红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距、离。
盈,满、足。
砯崖转石万壑雷:
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声响。
这里作动词,冲击。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或,倘若。
匪,同“非”。
狼与豺,比喻叛逆的人。
侧身西望长咨嗟:
咨嗟,叹息。
【激情导入】
前一段我们写过一篇作文“行走在路上“。
“行走”在如今说来是一个很文艺很小资的词。
我们常说,行走在山水间,行走在都市里。
远离工业文明的骚扰,行走成为了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审美追求、一种个性选择。
然而在古代,即使是封建时代巅峰的盛唐,行走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没有汽车,没有飞机,有的仅仅是造物赐予我们的双腿。
那时的行走,总是跟漂泊,跟落魄推不开干系。
贬官才会去边疆,流民才会离家乡,况当时大唐盛世,谁愿意离开繁荣的长安而去那些山水险恶之地呢?
大诗人李白却是不一样的。
他的骨子里刻着动荡,宿命中写着流离。
李白的行走,是他一生的主题。
于是《行路难》诞生了,于是《侠客行》诞生了,于是,《蜀道难》诞生了。
跨越千年的时光,当我们站在历史的彼岸回望盛唐,回望那个青春豪迈的时代,我们能清晰地看见李白和他的“大诗人”的称号。
那么我们今天便从李白行走的足迹开始,探究李白“大诗人”之大,大在何处?
是因为他创作的诗歌多吗?
还是因为他名气大?
我们便从这首《蜀道难》开始,看一个端倪。
【分析课文】
1、统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答案: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
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要点:
极言蜀道之险,由秦入蜀之难,须严防野心家据险而叛。
此句重复出现三次,由此而形成一个以主旨句贯穿全诗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有一唱三叹之效。
三叹者,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
教师引导分析:
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它,跟回旋曲的主部之后还有一个副部颇有几分相似。
具体地说,诗的开头是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
副句“噫吁!
危乎高哉”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地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正是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参历井等张本。
诗的中间则是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
副句“使人听此凋朱颜”颇有“谈虎色变”之叹,意在说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轻易前往;
此句有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前一层说蜀道凄凉万状,后一层说蜀道极其险恶──这些都是旅游者心理上难以承受的。
结尾也是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
副句“侧身西望长咨嗟”既形象地概括了上文说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又跟开篇“噫吁!
危乎高哉”一句相照应,更显得意味深长,以此结束全诗,可以使读者兴无穷之叹,将“蜀道之难”的全部内容概括无余
这首诗以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贯穿始终,已经显示了它的咏叹基调。
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
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
这三叹其实也蕴含在诗人的具体描写和抒情直白中。
例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是叹蜀道之高,因为黄鹤之飞至高,猿猱动作最灵,二者皆不得过,人又何能翻越?
再如“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是叹蜀道之险,用劝游者的口吻写出,意味尤为深长。
又如“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是叹蜀中战祸之烈,诗人用具体描写方式,再现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的图景,有不忍目睹之意。
2、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
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答案要点:
此题涉及诗人的夸张叙述和运用民间传说的写法。
重点是第二问。
第一问:
分三层:
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已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
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
第三层叙述蜀道来由。
第二问:
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3、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神话传说:
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
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
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
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4、“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
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
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
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
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5.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但见”四句渲染了凄清的气氛;
“连峰”四句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6、写剑阁的那一段包含哪些内容?
剑阁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联系当时的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言剑阁有易守难攻的险要形势,暗示中央朝廷的部队很不容易打进来,因而野心家可以据险发动叛乱,“化为狼与豺”,搞地方割据。
如果割据势力之间出现矛盾冲突,难免要发生混战,结果必定是“杀人如麻”。
诗人这番预言在十多年后就得到了证实:
从上元二年(761年)到大历初(766、767)即有段子璋、徐知道、崔旰等人相继发动叛乱。
剑阁险具有易守难攻的特点。
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诗人借此感叹蜀中战祸之烈,决不可以久居蜀地。
诗人的意图是要严防野心家发动叛乱。
【达标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鱼凫(fú
)
咙言(ló
ng)
巉岩(chá
n)
飞湍(tuān)
B.喧豗(huī)
砯崖(pīng)
吮吸(shǔn)
黄鹄(hú
)
C.崔嵬(wé
i)
峥嵘(zhēng)
参(shēn)
万壑(hè
D.猿猱(ná
o)
秦塞(sè
咨嗟(jiē)
趑趄(zī
jū)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
A.地崩山摧
天梯石栈
扪参历井
万壑雷
B.峥嵘崔嵬
冲波递折
横绝峨眉
倚缺壁
C.飞湍瀑流
猿猱攀援
匪亲弗居
萦岩峦
D.磨牙吮血
以手抚膺
蚕丛鱼凫
仰胁息
3.下列词语中对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扪参历井仰胁息(扪、触摸;
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
C、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憔悴)
D、以手抚膺坐长叹(抚摸着双腿)
4.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人沿用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展示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________入________道路上惊险绮丽的山川风光,展示了祖国壮丽河山的千姿百态,为大自然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