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墨家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3334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家、墨家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法家、墨家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法家、墨家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法家、墨家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法家、墨家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家、墨家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

《法家、墨家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家、墨家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家、墨家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

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C.“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D.“严而少恩;

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

2.春秋战国时期,不仅儒家以道自任,而且道、墨、法、阴阳“诸子纷纷,则已言道矣……皆自以为至极,而思以其道易天下者也”。

这说明先秦士子

A.具有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B.极力倡导道德修养自觉

C.具有博大胸怀与开放心态D.积极宣扬社会变革主张

3.韩非子说: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君主)独制四海之内”。

下列制度中,最符合“独制”的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

4.《韩非子·

五蠹》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这则故事表明,韩非子主张()

A.“事异则备变”B.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C.加强君主集权D.勤劳耕作,不要好高骛远

5.“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这反映的是

A.法家的改革思想B.道家的无为思想

C.儒家的民本思想D.墨家的尚贤思想

6.《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7.“故古圣王制为葬埋之法,曰:

‘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

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

”上述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A.《论语》B.《老子》C.《韩非子》D.《墨子》

8.先秦有思想家认为:

“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

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

这体现了

A.民贵君轻的主张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9.“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

重刑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以上言论出自

A.孔子B.韩非子C.老子D.墨子

10.“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体现了墨家学派的

A.“尚贤”思想B.“兼爱”思想C.“非攻”思想D.“无为而治”

1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举贤才;

孟子认为忧患、磨难才能造就人才;

荀子主张尚贤使能;

墨家主张,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诸子人才思想的共同历史背景是

A.争霸战争环境需要真才实学的人才B.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当政掌权的要求

C.反思宗法血缘关系下世官制的弊端D.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变革

12.墨子强调“赖其力而生,不赖其力则不生”,充分肯定“人力”在社会生活与改造自然过程中的作用;

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宣扬“顺天意者”,“必得赏”;

“反天意者”,“必得罚”。

墨子的思想在本质上

A.既肯定人力作用,又依赖上天、鬼神意志

B.既反映小生产者的勤苦,又衬托出他们脆弱

C.体现了战国时期小生产者生活的矛盾困惑

D.小生产者崇拜鬼神,又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

13.墨子提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这一思想

A.继承了儒家的仁爱思想B.否定了西周的等级制度

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D.借鉴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14.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

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

韩非子主张无神论;

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

这表明当时

A.唯物思想初步形成B.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

C.人的主体意识增强D.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

15.先秦某一思想家认为:

“即欲人之爱利其亲也,然即吾恶先从事,即得此。

若我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爱利吾亲乎……,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该思想家

A.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B.对秦始皇统一全国影响较大

C.希望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社会D.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16.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按语义判断,复旦校训当出自

A.《尚书》B.《墨经》C.《老子》D.《论语》

17.有学者在研究古代思想史时发现,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辩哲学;

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

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

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

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

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是自我安慰。

材料中的“他”是

A.孔子B.韩非子C.墨子D.老子

18.“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D.“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19.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

由此可见

A.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B.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

C.两者都限制了君主的权力D.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

20.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子在研究政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法、术、势相结合的主张。

“法”是君主制定的成文法,“术”是君主驾驭臣民的权术。

据此推断,“势”的本质含义应为

A.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B.贵族政治不断崩溃的政治形势

C.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势D.结束思想界“百家争鸣”的局势

21.“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

法令刑法者,治之末也。

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

”此言论的基本主张是

A.尊儒抑法B.尊法抑儒C.儒法并用D.以儒为本

22.商鞍《君臣》中记载:

“言不中法者,不听也;

行不中法者,不高也;

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这表明当时

A.分封制瓦解、君主专制建立B.“以法治国”成立为治国标准

C.法家是最受人民推崇的学派D.“以法治国”成为百家共识

23.“时移事易,变法宜矣”;

“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材料中的主张与下列各项相符合的是

A.依法治国B.有教无类C.为政以德D.“兼爱”“非攻”

24.韩非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是:

“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

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

”这一看法反映出

A.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B.君臣之间的关系毫无诚信可言

C.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D.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

参考答案

1.D

【解析】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提倡效今不法古,要灵活根据实际情况变通;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先秦时期法家的思想;

A项是儒家思想,排除;

B项是墨家思想,排除;

C项是道家思想,排除;

D项是法家思想,符合题意。

2.C

【解析】

【详解】

先秦时期儒家以治理天下为己任,道、墨、法、阴阳等思想家也都思考着用他们的思想、方法来改变这个世界,说明先秦时期士子具有博大胸怀与开放心态,故C项正确;

材料主要是利用各家思想治理天下,并不是参与政治的意识,故A项错误;

道德修养并不都是他们的思想主张,故B项错误;

法家倡导变革,故D项错误。

3.D

【解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指政事分给地方官员来做,大权集中在中央,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思想;

“而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与“独制四海之内”则体现了君主集权的思想。

郡县制中郡守、县令(或县长)治理地方,而郡守、县令(或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命,体现了中央集权以及君主集权的思想,故D项正确;

禅让制为传说中原始部落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没有体现中央集权或君主集权的思想,故A项错误;

分封制将领士分封给诸侯,使得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与中央集权的思想不符,故B项错误;

宗法制主要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体现的是长幼、嫡庶有别的思想,不是君主集权的思想,故C项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联系所学法家的思想分析解答。

4.A

【解析】材料中韩非子用守株待兔的例子说明必须与时俱进,主张变革,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说明奖励耕战的作用,B错误;

材料没提及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故C项错误;

不要好高骛远不符合材料与时俱进主旨,故D项错误。

5.A

【解析】“不法其故”、“不循其礼”体现的是法家变革的思想,故A项正确;

材料体现不出道家的无为思想、儒家的民本思想、墨家的尚贤思想等,故BCD错误。

6.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

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

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

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

对古代科技的考查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考查了历史学科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清楚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重经验、重实用”的特点。

本题中的D项容易误选,应结合墨家代表的阶级利益考虑。

7.D

【解析】材料“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的信息说明主张节葬,不注重浪费,属于墨家思想,故D项正确;

A是儒家思想汇编;

B体现出无为思想;

C体现出变法思想。

8.B

【解析】“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

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体现的是进入一个国家去辅佐国君,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这个国家的建议,故选B;

题干没有提到君与民的关系,故排除A;

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9.B

【解析】“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体现了法家的治国思想,韩非子是法家集大成者,故B项正确;

孔子是儒学创始人,故A项错误;

老子是道家创始人,故C项错误;

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故D项错误。

10.B

【解析】“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体现的是对别人和自己一视同仁,不别亲疏,不分贵贱,与儒家的“爱有差等”相对,这是“爱无差等”,是墨家“兼爱”思想,故选B;

尚贤是根据才能选拔人才,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

非攻是反对不义战争,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

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排除D。

抓住关键信息“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