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文言文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0161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下文言文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下文言文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下文言文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九下文言文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九下文言文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下文言文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docx

《九下文言文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下文言文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下文言文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docx

九下文言文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

曹刿论战

1.生字读音。

曹刿(guì)请见 又何间(jiàn)焉肉食者鄙(bǐ) 弗(fú)敢专也

小惠未徧(biàn)牺牲玉帛(bó)小信未孚(fú) 战于长勺(Chángsháo)

登轼(shì)而望之  夫(fú)战    望其旗靡(mǐ)

2.特殊句式:

【判断句】夫战,勇气也。

“也”,表判断语气。

【倒装句】宾语前置:

何以战?

“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

”状语后置:

战于长勺。

“于长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省略动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面省略了动词“鼓”。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重点字词:

【伐】攻打。

【请]请求。

【见]接见。

【间]jian,参与。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

以,介词,凭,靠。

【弗]不【专】独自专有。

【对]指臣对君说话。

【偏】同“遍”,遍及。

[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用人。

人,这里指的是一些臣子。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猪、牛、羊等祭品。

帛,丝织品。

【加】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孚】为人所信服。

【福】动词,赐福,保佑。

【狱】案件。

【虽]即使。

【情】实情。

【察】(—一)明察,弄清楚。

【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属,类。

【请】请让我。

[从]跟随,跟从。

【乘】乘坐一辆战车。

【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败绩】大败。

[鼓]动词,击鼓进军。

【驰】驱车(追赶)【辙】车轮滚过地面所留下的痕迹。

【靡】倒下。

【拭】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遂】于是,就。

[逐]追赶,这里有追击的意思【测】推测,估计【既克】已经战胜。

既,副词。

[故]原因,缘故。

【伏】埋伏。

【夫】句首发语词,表示议论或说明,没有实在意义。

【作】振作。

[再]第二次。

4.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古义:

参与今义:

隔开不连接)

(2)小大之狱>(古义:

案件今义:

监狱)

(3)弗敢加也(古义:

虚报夸大今义:

增加)

(4)必以信(古义:

言语真实今义:

诚信)

(5)牺牲>玉帛(古义:

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

为正义献出自己的生命)

(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

目光短浅今义:

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7)可以>一战(古义:

可以凭借今义:

能,行)

(8)再而衰(古义:

第二次今义:

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9)..必以情(古义:

实情今义:

感情)

(10)忠之属也(古义: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

忠诚、忠心)

(11)忠之属也(古义:

类今义:

同一家族的人)

(12)衣食所安(古义:

养今义:

安稳)

(13)弗敢专也(古义:

个人专有今义:

独自掌握和占有)

(14)神弗福也(古义:

赐福,保佑今义:

幸运

(15)齐师伐我{古义:

讨伐今义:

砍).

(16)虽不能察(古义:

即使今义:

虽然)。

5.一词多义

【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所以(故逐之)

【从】听(民弗从)  跟随(战则请从)

【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其乡人曰)  他们,指齐军(吾视其辙乱)

【以】凭借(何以战)  按照(必以信)

【请】请求(曹刿请见)  请允许我(战则请从)

【之】助词,的(小大之狱)  代词,代曹刿(公与之乘)

【安】养(衣食所安)  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加】戴上(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虚夸(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6.通假字小惠未(徧):

通“遍”,遍及。

7.成语

(1)一鼓作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2)再衰三竭:

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起来。

(3)辙乱旗靡:

车迹错乱,军旗倒下。

形容军队溃败。

(4)彼竭我盈:

他们的士气已丧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曹刿论战

1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中国历史上如这样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还有如:

巨鹿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等。

2、全文分三段,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第一段:

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先决条件。

可分二层:

A:

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

析:

“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交待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作战对象和作战性质。

揭示“曹刿请见”原因的句子是:

齐师伐我,公将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一个“鄙”字为下文写鲁庄公作铺垫,“远谋”二字又为下文描写曹刿的深谋远虑张本,成为全篇文眼。

“请见”二字表现出曹刿积极参与国事的精神。

B:

写曹刿和庄公关于战前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析:

曹刿与庄公的对话是围绕“可以战”一问展开的,曹刿认为庄公“可以一战”的措施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并以“忠之属也”进行了评价肯定,实则也是肯定了庄公这一措施做到了取信于民。

第二段:

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

析:

文中把庄公和曹刿的不同指挥方式作了对比描述———

1写庄公,以“将鼓”“将驰”同上文“将战”相应,表现他在作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写曹刿,则以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他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

2“齐师败绩”的结局证明了曹刿指挥的正确。

第三段:

写曹刿论述这次战役取胜的原因。

析:

1“既克,公问其故”一句承上启下,写出了庄公完全不懂军事,印证了开头所说的“肉食者鄙”

2曹刿认为作战时发动进攻的时机是“彼竭我盈”之时,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敌方辙乱旗靡之时。

3揭示“齐人三鼓”后曹刿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原因的句子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揭示曹刿在“齐师败绩”后“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的句子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4本段论述中可见曹刿的才能:

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术时机。

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是一位有远谋的军事家。

3、人物形象:

曹刿:

是个具有爱国思想,政治上有远见卓识,军事上有过人谋略的人。

鲁庄公:

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不昏庸,他政治工作上缺乏远见,军事上无知,但他能取信于民,善于用人并采纳意见(善于纳谏)。

4、详略安排:

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

这样安排详略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5、启示:

A:

关于战争的启示: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B:

曹刿在这场战役中表现给人的启发:

如:

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对待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6、归纳:

齐鲁长勺之战中,鲁国获胜的原因的哪些呢?

其中让你感受最深一点是什么?

结合实际简要谈谈。

鲁国获胜的原因如:

庄公能做到取信于民,获得了人民的支持,又善于听取和采纳群众意见,并任用了曹刿这样在政治和军事上有“远谋”的人;曹刿在作战中善于观察敌情,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了战机。

(七)(2012·黄石)阅读《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完成第29~33题。

2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2)公将鼓之(  )

(3)虽千里不敢易也(   )   (4)今日是也(    )

3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的一组是( )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

31.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庸夫/之怒也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C.臣未/尝闻也      D.下视/其辙

3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君逆毒人者,轻寡人与?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3.这两篇文章都记叙了弱国和强国之间的斗争情况,运用相同的方法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了以弱胜强的原因认真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从人物性格特点何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进行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

【基础知识】

1.读音。

邹忌(zōujì)修八尺有(yòu)余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 

窥(kuī)镜 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 时时而间(jiàn)进 期(jī)年之后

2.通假字孰:

通“熟”,仔细

3.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 (3)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

4.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

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今:

讽刺。

(2)窥镜 (古:

照,看。

今:

偷看。

(3)今齐地方千里 (古:

土地方圆。

今:

地点。

(3)能面刺寡人之过 (古:

指责。

今:

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 

(4)谤讥于市朝 (古:

指责议论。

今:

诽谤嘲讽。

(5)臣之妻私臣(古:

偏爱。

今:

自私)

(6)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

身边大臣。

今:

方位名词或表示大约。

古:

没有谁;没有什么。

今:

不,不要。

(7)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

长,原文指身高。

今:

改正。

(8)明日徐公来(古:

第二天。

今:

第二天或未来。

(9)朝服衣冠(古:

穿戴。

今:

穿)

5.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

(……者也,表示判断)

(2)倒装句  忌不自信。

(语句可调整为“忌不信自”)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语句可调整为“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语句可调整为“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3)省略句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省略主语、宾语,(邹忌)与(之)坐谈。

与坐谈,介宾。

之,代词宾语)

(4)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

文意把握:

1、这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2、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析: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

”介绍邹忌的身材、相貌,这是邹忌自美和被别人赞美的基础。

2对邹忌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都是赞扬,但语气明显不同,区别为:

妻:

回答中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表示了偏爱之情,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语气。

妾:

回答中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仍用反问句,表现出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

客:

回答中无“君美甚”三个字,不用反问,只平淡地肯定,表示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3“忌不自信”一句既写出了邹忌不偏听偏信的态度,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邹忌两次“窥镜”的心理分别是A:

自得B:

自惭

5此段表现出邹忌虽有点虚荣,但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的品质。

第二部分:

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析:

1邹忌怎样成功说服齐王————邹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较,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即从小事入手,以小见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类比之中)

2邹忌的劝说方式(成功说服齐王的原因)————邹忌采取了委婉劝说的方式,巧妙设喻类比,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事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今天的人际交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