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完整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1517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5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完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完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完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完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完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完整Word文件下载.docx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完整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完整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完整Word文件下载.docx

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

B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

C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2:

1的状态

例2、判断

在反应2HI(g)H2(g)+I2(g)中能判断达平衡状态的有2molH-I键断裂就有1molH-H生成(错误)

间接判定:

①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体积(气体)、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②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③若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气体,且系数不等,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恒温、恒容)、平均摩尔质量、混合气体的密度(恒温、恒压)保持不变。

④反应物的转化率、产物的产率保持不变。

总之:

能变的量保持不变说明已达平衡。

二、具体方法

注意事项:

在研究化学平衡时注意各物质的状态,和左右两边气体系数和是否相等。

在做题时注意用公式推出结论,在进行讨论,在此要注意哪些是可变量,哪些是不变量。

一、 

密度

ρ密度=质量/体积

①可逆反应:

2NO2(g)=2NO(g)+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密度保持不变能否判断是平衡状态(否)

原因:

在反应中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是个恒定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②可逆反应:

2NO2(g)=2NO(g)+O2(g),在压强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密度保持不变能否判断是平衡状态(能)

该反应左右两边气体系数不等,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积是变化的,而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所以密度是个变化量,现在不变说明已经达到平衡。

③可逆反应2HI(g)=H2(g)+I2(g)中,恒定压强下密度保持不变能否判断是平衡状态(否)

该反应左右两边气体系数相等,在恒定压强下气体的总体积保持不变,反应物生成物都是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所以体积、质量都是不变量,所以不能判断是否为平衡状态。

④可逆反应C(s)+H2O(g)=CO(g)+H2(g),在恒定体积下发生反应,某时刻发现密度保持不变能否判断达到平衡状态。

(能) 

该反应中有固体参加,所以气体质量是个可变量,而体积是个不变的量,所以密度不变能判断是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⑤在一恒定压强下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C(s)和1molH2O(g)发生如下反应:

C(s)+H2O(g)=CO(g)+H2(g),某时刻密度保持不变能否判断达到平衡状态。

虽然该反应中,质量、体积都是变量而且随着反应的进行都在增大,此时可以考虑密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反应开始时相对分子质量为18g/mol,假设完全生成CO(g)和H2(g)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g/mol。

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密度在减小,所以密度就是变化量。

二、 

物质的量(分子数)

在可逆反应中,任何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子数)保持不变,都能判断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n总保持不变能否判断是否为平衡状态,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如左右两边气体系数和不等的反应,n总不变就能判断已达平衡状态,左右两边气体系数相等的反应。

三、 

体积(在恒压下讨论)

V总保持不变能否判断是否为平衡状态,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如左右两边气体系数和不等的反应,V总不变就能判断已达平衡状态,左右两边气体系数相等的反应。

四、体积分数

任何物质的体积分数不变都能判断平衡状态。

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M=质量m/物质的量n

①在恒温恒压下发生2HI(g)=H2(g)+I2(g),某时刻发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能否判断达到平衡状态。

(否)

质量不变、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保持不变。

②在恒温恒压下发生A(s)+3B(g)=2C(g)+D(g)反应,某时刻发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能否判断达到平衡状态。

(能)

质量变化,而物质的量不变,所以M是变化的。

③在恒温恒容下发生N2(g)+3H2(g)=2NH3(g)反应,某时刻发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能否判断达到平衡状态。

质量不变、物质的量变,所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个可变量。

④在恒温恒容下发生CO(g)+H2(g)=CO2(g)+H2O(g)反应,某时刻发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能否判断达到平衡状态。

质量不变、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个不变量。

⑤在恒温恒容下发生A(s)=3C(g)+2D(s)反应,某时刻发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能否判断达到平衡状态。

该反应中,虽然气体质量变化、物质的量也变,但是气体只有一种它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个恒定值。

六、 

压强

P=nRT/V 

(该式子中R、T、V都是恒定量)

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左右两边气体系数相等,就不能用压强来判断;

左右两边气体系数不等就能用压强判断。

七、质量

任何物质的质量不变都能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八、温度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肯定是平衡状态。

九、颜色

颜色的深浅代表着有色物质的浓度大小

①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2NO2(g)=2NO(g)+O2(g),某时刻颜色不变能否判断是否为平衡状态(能)

颜色深浅代表NO2浓度大小,颜色不变就意味着NO2浓度不变,可以判断平衡状态。

注意:

颜色改变平衡并不一定发生移动,比如2HI(g)=H2(g)+I2(g)反应中,改变体积颜色肯定改变,但平衡不会发生移动,这种颜色改变是由体积变化导致的。

十、转化率

任何物质的转化率不再改变都能判断已达平衡状态。

《生活中的标志——设计与生活》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的识别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的程度,我主要采取启发讨论法,以大量实例为线索,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图片及影像资料让学生欣赏。

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运用投影、挂图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针对学生在设计中遇到的困难,本课利用大量的实例和制作过程的演示,使学生沿着形象简洁、手法概括,表达以象征为主的思路前提下,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由情景导入,讲授新课,学生设计、教师指导、作业展评五个环节组成。

一、多媒体教学课件情景导入

1、看一看,说一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标志,它们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步行街、中国工商银行、城市地铁站等标志。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常用标志,它们各自起什么作用?

(看一看,说一说,增强直观性。

2、比一比:

分小组比赛竞猜以下各种公共场所标志分别代表什么?

多媒体课件出示禁止吸烟、安全通道、禁止行人通行等标志,每题10分,分数最高组为第一名。

(小组比赛猜标志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标志的含义和特点。

标志与文字传达相比有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直观性,对于需要迅速掌握信息并立即作出反应的事情,可以起到及时有效的作用。

标志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由直观性而产生的国际通用性,可以让使用不同语言的各国人民读懂并掌握。

2、走近标志的分类

用于国家标志如国徽、国旗。

用于商品上的标志称商标,如李宁牌商标,奥迪汽车标志;

用于各行各业的专业标志,如中国铁路的标志。

还有各种交通标志、电视台标志、网站标志等。

(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初步了解标志的特点和分类。

3、分析、欣赏图例(课件出示)

重点欣赏分析第29届北京奥运会会徽、奥运会火炬接力标志,各项体育图标的设计特点。

如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火凤凰”的概念,主体是两个人共擎奥运圣火奔跑的形象。

凤凰是吉祥永生的代表,高贵美好的象征。

象征火炬接力把吉祥美好传遍全世界。

4、欣赏例作,归纳图案类型。

(课件出示)

欣赏三组标志设计例作,归纳图形规律。

⑴以文字为图案(如中央电视台百姓之家栏目标志)

⑵以几何形为图案(如中国体育大学标志)

⑶以各种具体形象为图案(如世界野生动物联合会标志)

总之,一个好的图形标志要形象简洁明了,易识易记,有视觉艺术的形式美感。

形象独特,让人一看就能联想到该标志代表什么。

(利用课件演示,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形象直观地了解图案设计规律。

5、联系生活,标志创意举例

标志设计的方法步骤为:

选题、构思、构图、定稿、着色。

如设计环保标志:

①寻找最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元素(绿树);

②由外形和特征产生联想;

③对基本形进行图案装饰或有机组合;

④对主题的辅助图形作构思联想(手的呵护);

⑤变形与调整设计元素,最终合成标志。

(联系生活,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创作标志的方法和步骤。

三、学生作业

1、借助圆规和直尺,为学校第四届艺术节、第12届田径运动会、班集体设计一个标志。

2、要求:

标志大小、形状、色彩自定,形象要鲜明、独特美观。

四、学生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重点: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如怎样用符号表现明确独特的形象。

发现有创意的作品及时进行讲评和鼓励,以便同学之间相互沟通信息,互相启发。

(理论联系实际,与身边事情联系,激发学生创作激情,使学生感受到美术的应用与审美价值。

五、作业展评

展示设计较好作业,进行

表扬,录用后用来美化学校以鼓励全班学生。

(通过作品展评,为学生搭建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使学生体验到美的价值。

《生活中的标志》教案教学目标:

一、显性内容与目标

1、应知:

初步认识标志的作用与特点。

(1)作用:

引导、指示、识别。

(不能、应该)

(2)特点:

简单、醒目、直观。

(一般来讲,绿色表示安全、环保等含义,红色表示紧急或禁止含义)

(3)认识标志的基本分类(从作用、颜色、代表含义)

2、应会:

初步尝试运用联想与概括的方法进行设计。

二、隐性内容与目标

标志在为我们带来方便得的同时,也在规范着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因此在学习标志的设计语言、感受标志的视觉美感的同时,引导学生能用生活标志知道自己的行为,从小树立学生的公德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与设计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认识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及其特点。

2、难点:

运用联想与概括的方法达到视觉传达的最佳效果。

四、教学用具

1、教具:

各色彩纸、白纸、剪刀、胶棒、水彩笔、电脑等。

2、学具:

各色彩纸、白纸、剪刀、胶棒、水彩笔等。

五、课前准备:

收集各种有关资料、图片等等。

六、教学设计:

一、场景导入

(电脑设计)

1、同学们,这周末过得快乐吗?

都去老师和大家一样,也特别喜欢放假到各处走走,请大家猜猜看,老师这天都去什么地方了!

(看课件演示,根据标志推测出教师都去了那些地方。

激发学生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