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识及名篇名著练习题含答案100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1331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常识及名篇名著练习题含答案10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常识及名篇名著练习题含答案10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常识及名篇名著练习题含答案10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常识及名篇名著练习题含答案10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常识及名篇名著练习题含答案10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常识及名篇名著练习题含答案100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常识及名篇名著练习题含答案100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常识及名篇名著练习题含答案100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常识及名篇名著练习题含答案100Word文档格式.docx

四大名著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珍藏,其中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和让人着迷的艺术特色,都能让所学者叹为观止。

其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不忘。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名著的把握,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

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的启发。

2.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好汉聚集,直到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有三位,他们分别是王伦、晁盖、宋江。

B. 

陈涉复立楚国社稷。

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

C. 

“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不属于这种文体。

D. 

《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读罢,不禁令人想起发生在长江上的赤壁之战。

曹操率大军南下,欲破江东孙权。

孙权、刘备联手抗击曹操,周瑜巧设连环计,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军大营。

【答案】B

【解析】【分析】B.错误,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

故答案为:

B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

3.温州钟灵毓秀,有许多优美的风景、物品及富有特色的民俗。

下列诗句与温州“民俗风物”无关的一项是(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东晋·

谢灵运《登池上楼》)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南宋·

陆游《游山西村》)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何用游山双不惜,棕鞋也似笋鞋轻。

(清朝·

方鼎锐《温州竹枝词》)

【解析】【分析】A.池上楼位于温州市鹿城区五马街道中山公园积谷山西麓,为纪念南朝诗人谢灵运所建造,因其有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传世,后人遂称该楼为“池上楼”。

B.本诗句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社”为土地神。

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农家祭社祈年,满着丰收的期待。

陆游在这里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C.赵师秀,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

南宋诗人。

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中较出色的诗人。

D.温州竹枝词始于宋:

在刘禹锡等人的倡导下,温州历代有不少诗人,纷纷学写竹枝词,也创作了很多作品,其中不乏意韵俱美的佳作。

在清同治年间,温州前后出现了四位诗人,他们是郭钟岳、钱子奇、方鼎锐、戴文俊。

他们互相应和,留下《东瓯百咏》、《温州竹枝词》、《瓯江竹枝词》三部书,共三百多首,这是温州竹枝词创作的高峰。

故选B。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理解诗句内容,明确是否体现温州优美的风景、物品及富有特色的民俗,选出合适的选项。

4.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

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

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

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

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

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

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为把别人落在后头。

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剐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

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险。

现在,他故意的耍坏;

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

他又恢复了他的静默寡言。

一声不出的,他吃,他喝,他掏坏。

言语是人类彼此交换意见与传达感情的,他没了意见,没了希望,说话干吗呢?

除了讲价儿,他一天到晚老闭着口;

口似乎专为吃饭喝茶与吸烟预备的。

连喝醉了他都不出声,他会躲在僻静的地方去哭。

几乎每次喝醉他必到小福子吊死的树林里去落泪;

哭完,他就在白房子里住下。

酒醒过来,钱净了手,身上中了病。

他并不后悔;

假若他也有后悔的时候,他是后悔当初他干吗那么要强,那么谨慎,那么老实。

该后悔的全过去了,现在没有了可悔的事。

(1)选文出自小说《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由选文中可看出祥子前后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造成其性格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联系原著,说说祥子遭遇了怎样的打击才变成这样的一个人。

【答案】

(1)骆驼祥子;

老舍(舒庆春)

(2)以前:

憨厚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

现在:

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

根本原因:

当时黑暗社会对穷苦老百姓的摧残(或:

旧军阀旧封建社会对祥子这个老实人的压榨和剥削)。

(3)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一起:

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

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

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

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骗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

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

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拥有自己的车以求自力更生的梦想终于破灭,加上心上人小福子的自杀,他对人生失去了希望,感到彻底绝望,迷失了人生方向。

【解析】【分析】

(1)根据对名著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

(2)第一问,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如“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

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 

”可知现在的祥子麻木、潦倒、自甘堕落;

从“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

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可知祥子现在狡猾、好占便宜。

相比之下,以前的祥子憨厚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

第二问结合对名著《骆驼祥子》的阅读和理解可知造成其性格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当时黑暗社会对穷苦老百姓的摧残(或:

(3)根据对《骆驼祥子》情节和内容的了解进行分析可知,祥子的遭遇有:

经历了三起三落(一起:

故答案为:

⑴骆驼祥子;

⑵以前:

⑶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一起: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

⑵本题考查把握人物形象和作品主旨的能力,归纳人物性格特点要从文字人物的语言、动作、事件来进行归纳辨析。

而作者的主旨要结合小说内容和小说创作背景深入思考并概括答题。

⑶本题名著阅读和积累能力,名著阅读着重考查学生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

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5.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分“赋”“比”“兴”三部分。

其中有《关雎》《无衣》《蒹葭》等名篇。

我国古代男子一般有名有字,《三国演义》中夏侯惇称主簿杨修为杨德祖,称字不称名,是不符合当时社交礼仪的,其中隐含着他对杨修的不敬。

初中教材中有许多鲁迅先生的作品。

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

山海经>

》《藤野先生》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社戏》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故乡》选自他的另一部小说集《彷徨》。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

茨威格的传记名作,它向我们展现了许多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其中有太平洋被欧洲探险者发现、东罗马帝国最后堡垒拜占庭陷落、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等内容。

(2)阅读下面片段,完成小题。

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

数内一个道:

“这一条计好么?

”一个应道:

“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

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

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

”一个道:

“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

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

”又一个道:

“张教头那厮!

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

不想而今完备了!

“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

”那一个道:

“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

”又听得一个道:

“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

“我们回城里去罢。

“再看一看,拾得他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 

(选自《水浒传》第十回)

①画横线的“这条计”是指什么计?

它“好”在什么地方?

②请你联系小说《水浒传》林冲的有关故事情节谈谈成语“逼上梁山”的含义。

(1)D

(2)①点燃草料场,烧死林冲。

“好”在林冲即使逃脱也免不了死罪。

②太尉高俅之子为霸占林冲的妻子,三番五次设计陷害他,在忍无可忍、走投无虑的情况下,林冲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