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1133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中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烘焙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则A为碳酸氢钠;

A加热可分解产生可通电分解的C,则C为水;

B、D分别为碳酸钠和二氧化碳;

H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且经高温可以转化,则H为一氧化碳,D为二氧化碳;

I是红棕色固体,则I为氧化铁,J为铁。

代入验证,推断合理。

【详解】

(1)B是碳酸钠,D是二氧化碳,故填:

Na2CO3、CO2。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2Fe+3CO2,其实际应用为高炉炼铁。

故填:

3CO+Fe2O32Fe+3CO2,高炉炼铁。

(3)铁制品在沙漠地区锈蚀缓慢的原因是在沙漠地区缺水,合金为某些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加热熔合而成的混合物。

在沙漠地区缺水、一定。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Na2SO4、Na2CO3、CaCl2、CuSO4、KCl和KOH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流程和现象记录如下:

(资料)CaCl2、BaCl2、KCl三种溶液均呈中性。

(1)依据步骤①的实验现象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______。

为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

【答案】CuSO4Na2CO3+BaCl2=BaCO3↓+2NaClNa2CO3、KOHKCl取少量无色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固体中一定含有KCl,否则不含KCl

(1)因为步骤①得到的溶液呈无色,而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所以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硫酸铜;

(2)因为步骤③中白色沉淀溶于稀硝酸,可见该白色沉淀不是硫酸钡,所以步骤②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为碳酸钡。

因此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钾,一定不含氯化钙、硫酸钠,因为溶液显碱性,所以一定含有氢氧化钾,故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l2+Na2CO3=BaCO3↓+2NaCl;

(3)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Na2CO3、KOH,可能含有KCl。

为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根据氯离子的性质,采用的方法是:

取少量无色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反之不含氯化钾。

3.如图表示物质间的相互关系,其中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X可以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Y的化学式________。

(2)通常状况下,A转化为B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和X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2SO4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Fe+CuSO4===Cu+FeSO4

根据题目中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可以知道,B是氧化铁,X可以用来配置农药波尔多液,波尔多液的配置原料主要是硫酸铜,熟石灰和水,根据图中A和X溶液结合生成红色固体和浅绿色溶液C,可以推断出C溶液为硫酸亚铁,根据A物质可以生成铁锈且可以和X溶液反应生成红色固体和浅绿色溶液C,可以确定A为单质铁,

(1)根据图中A和Y溶液可以生成水溶液C和气体,Y溶液为一种酸,而这种酸中含有硫酸根则Y溶液为硫酸;

(2)单质铁生成氧化铁的条件,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可以知道铁生成铁锈的条件为与水和氧气接触,(3)已知A为单质铁,溶液为硫酸铜溶液,则我们可以推断出A和X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如答案所示。

本体的关键是知道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铜,浅绿色溶液在已知和铁相关的情况下一般为亚铁离子。

4.如图所示,A——I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石灰石,D为蓝色沉淀,C和E为只含一种物质的溶液,I为生命之源.“→”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

B  ,I  .

(2)写出合理的C和E反应的任一化学方程式:

  .

(3)已知H为一定量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与溶液E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F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渣F中一定含有  ,滤液G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

【答案】

(1)CaO;

H2O

(2)CuCl2+Ca(OH)2=Cu(OH)2↓+CaCl2;

复分解反应

(3)Cu、Fe;

Zn2+

试题分析:

A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为碳酸钙,I为生命之源,I是水,根据B与I反应能生成C是氢氧化钙;

D为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是氢氧化钙和含有铜离子的盐溶液反应产生的,因此可以是氯化铜等;

因此

(1)B是CaO;

I是H2O;

CaO;

H2O;

(2)C和E反应,可以是氢氧化钙和氯化铜等的反应,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

CuCl2+Ca(OH)2=Cu(OH)2↓+CaCl2;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3)E为铜盐,锌粉和铁粉加入铜盐中发生了三个反应:

锌与铜盐反应生成铜和锌盐,铁和铜盐反应生成亚铁盐和铜,锌与亚铁盐反应生成铁和锌盐;

向滤渣F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说明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剩余,即铁或锌,如果锌有剩余,锌会把溶液中的铜、铁都置换出来,所以这时滤渣成分是锌、铁、铜,如果是铁,则铁会把排在它后面的铜全部置换出来,这时滤渣成分是铁、铜;

所以这两种情况中一定存在的是铁和铜;

如果锌有剩余时溶液中的亚铁离子、铜离子都会被置换出来,所以溶液F中一定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锌离子.

Cu、Fe;

Zn2+.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反应类型的判定;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D是蓝色沉淀氢氧化铜,以及向滤渣F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等进行分析即可.

5.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Al、S、Ca、Cu、Ag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

在通常情况下,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D、G、H、I均为单质,其中G为紫红色固体,H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A,F均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G。

(2)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Cu

(2)Na2CO3+H2SO4=Na2SO4+H2O+CO2↑

CuO+H2Cu+H2O

Al+3AgNO3═Al(NO3)3+3Ag

根据“H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则推测H为铝;

根据“G为紫红色固体”,则推测G为铜;

根据“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则推测B为氢氧化钙;

根据“A,F均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结合图框,则推测A,F分别为碳酸钠、硫酸铜;

根据“在通常情况下,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D、G、H、I均为单质”、“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Al、S、Ca、Cu、Ag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则推测C可能为稀硫酸、D为氢气、E为氧化铜、I为银,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1)根据分析,G为铜,故其化学式为Cu;

(2)A与C反应,即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D与E反应,即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CuO+H2Cu+H2O;

H→I反应,即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铝溶液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3AgNO3═Al(NO3)3+3Ag。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6.思维导图是激发大脑潜能,练就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

A-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A可用于金属除锈,B难溶于水。

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生成另一种物质。

分析推理,回答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A与D反应的实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Cl(或H2SO4)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或H+与OH-生成H2O分子/H+与OH-生成H2O)。

H2SO4+BaCl2=BaSO4↓+2HCl(或HCl+AgNO3=AgCl↓+HNO3CO2+Ca(OH)2=CaCO3↓+H2O(或SO2+2NaOH=Na2SO3+H2O)

A可用于金属除锈,则A是盐酸(或硫酸);

B难溶于水,且A能转化为B,则B是氯化银(或硫酸钡);

水能转化为D,A能与D反应,则D为碱(如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

水能与C反应,D也能与C反应,则C为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1)A的化学式为HCl(或H2SO4);

A为酸,D为碱,A与D反应为中和反应,实质为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

(2)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或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Cl2=BaSO4↓+2HCl);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或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点睛:

7.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他们各代表不同的物质(“-”表示相邻的与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箭头的物质可转化为箭头后的物质;

部分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其中A、H是金属氧化物,且H是红色固体粉末,F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1)C的化学式是_______。

(2)写出物质E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