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0865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1、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2、强调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3、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环境的改善4、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层面的特征

1、开设形式的多样性2、课程设置的一贯性3、目标关注的全面性4、课程内容的稳定性

第二章教材建设现状分析

1、教材是课程知识的主要载体,是按照一定教育目标和教学规律组织起来的科学的知识系统。

2、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

注重技术讲解而忽视能力的培养;

注重地方特色而忽视内容的适应性;

注重知识的静态呈现忽视学科的发展性。

3、目前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已经通过国家审定。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地方课程由各省负责审定其教材。

五个教育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4、教材组织的理论依据

布鲁纳的螺旋式编排加涅的直线式编排奥苏贝尔的循序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原则

5、课程标准的教材编写建议

要强调适应性;

要体现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

要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突出特色、强调创新;

要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6、现行教材的优点

(1)教材的编写线索更加合理

(2)教材的目标更加全面(3)教材的内容更加人性化(4)教材的评价更加多元化

7、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8、信息素养的标准是衡量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依据。

9、王吉庆对信息素养的认识:

信息意识情感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

第三章课堂教学方法

1、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方法,就是指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2、教学方法按照知识的来源分类

(a)以直接知觉(直观的)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图示法);

(b)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c)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

(d)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情感陶冶法、愉快教学法、暗示教学法);

(e)以引导发现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探究法)

3、讲授法可以表现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不同的形式。

4、讨论法题目的内容有哪些

其一、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便于学生掌握并加深理解而精心设置的题目。

其二、探讨性的题目。

其三、针对学生的态度、行为、价值观而设置的题目,以培养学生正确地看待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问题,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地价值观等。

5、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

6、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指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和真实的问题、形成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7、“问题”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真实性、弱构性

8、现代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范例教学法、基于问题的学习

9、传统的教学方法:

讲授式、启发式现代的教学方法:

探究式、合作式

10、什么成为德国教育现代化的标志范例教学理论及范例教学法源自德国

11、二战后的三大教学新流派

范例教学理论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实验”教学理论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12、如何优化理论课

首先,可以从激发兴趣入手,让课本上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

其次,对于原理性知识可以通过组织活动或其形式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可以将理论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相结合,从而将理论知识外化,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3、信息技术课程中涉及的纯理论性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性知识、原理性知识、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关的知识。

14、怎样提高自己语言的艺术性

(1)首先要让自己的语言清晰、通俗易懂。

(2)其次,声音要抑扬顿挫。

(3)再次,语言要生动。

15、理论课的教学情境包括

故事情境竞争情境悬念情境

16、技能课是一种以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升学生使用计算机及操作各类应用软件的能力。

17、技能课常用的方法是讲练法(先讲后练、边讲边练等),也有教师尝试任务驱动等方法。

从信息技术课程的总课时上看,技能课所占的比例较高。

18、反馈一般来自两个方面:

个体自身的感觉系统的反馈和个体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

在操作练习的初始阶段,外部反馈的作用较大;

在操作技能形成的中、后期,应强调内部反馈的作用,以提高自我调节,控制的能力。

19、信息技术实验课的类型及其特征

依据内容的不同,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验课可以分为探究型实验、演练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等类型。

探究型实验,它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协作实验的形式,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操作,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实验教学。

演练型实验被广泛应用于目前的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它主要由老师或学生的演示环节和学生的操作环节构成。

设计型实验课强调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具体问题。

该实验的基本模式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提出实验的内容和要求,但对实验的操作不作规定,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组织实验系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结果。

20、在演练型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

(1)授课前,深入专研教材,亲自准备,并做好预实验,预估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准备应对措施;

(2)演示环节,教师操作一定要规范,要解说实验要点,还要注意主要观察对象譬已经打开主机箱的计算机应放在实物投影的最佳视角下,教师的身体和手不能挡住学生的视线等;

(3)操练环节,教师要注意巡视观察,随时辅导,及时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21、实验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1、实验目的2、实验项目与原理3、实验仪器4、实验步骤5、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记录6、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7、思考题8、实验评价:

包括实验心得与体会。

22、作品制作课是把作品制作作为授课的主要任务来完成的一种课型。

作品制作课强调学生经历作品的规则、设计、制作、评价的整体流程。

作品的评价是作品制作课的最后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但是常常被忽视。

23、论述:

实验课不同于其他课的教学规范

1、实验的准备

目前的教材中较少有专门的实验设计,因此,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理解、所处的环境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改造,确定实验内容。

对于课标中提到的内容未必要求全体学生都去做实验,可以领着学生参观,可以组织兴趣小组。

实验内容确定之后,教师应充分领会实验课目标,根据内容特点及目标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类型,设计实验过程及步骤,明确实验的指导重点及学生的操作难点,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

根据实验需要,教师应事先准备好所用的实验设备,并保证设备正常运转使用。

应制定设备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实验室准备工作就绪后,教师应进行预实验,详细记录预实验结果及实验中出现的现象、问题等,以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及良好的教学环境。

将强学生的实验预习工作,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查阅资料、讨论、预测实验结果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等等。

2、实验的讲授

根据实验类型,实验内容的不同,教学的侧重点及教学方法可有不同。

在实验课讲授过程中,不应按照实验步骤逐步、全面讲解,应有适当的提问,让学生不仅知道该怎么做,更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若为演练型实验应着重讲授实验原理、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探究型实验主要讲解原理、注意事项、目的要求等;

设计型实验主要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着重启发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实验及科学思维的能力。

3、实验的指导

学生实验过程是整个实验教学过程的核心,教师应直接或间接参与实验的过程,通过谈话、观察、提问、解答、纠正等方式,对学生实验过程予以监测和考核,确保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关键的实验操作,培养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强调的是严谨,规范。

实验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及试验中出现的异常问题。

在实验完成后,针对实验过程中观察掌握的情况,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或由教师对实验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和正确操作的印象,巩固实验效果。

实验结束后需要布置实验报告,并可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布置适当的思考题或讨论题。

实验结束后,应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设备的维护整理。

24、论述:

实验课开设的六大困难

目前开展实验课的常见困难有:

1、如何联系实际生活2、如何规范学生的实验行为3、如何保证实验小组成员共同参与4、如何保障学生安全5、如何保障实验设备安全6、如何做好课间衔接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1、从学生的身边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使做实验的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如在计算机硬件组成实验中,加入排除计算机常见故障的内容,激发学生实验的热情。

2、合理设计实验报告帮助学生巩固当堂课所学,便于错开动手时间。

3、实验分组尽可能做到异质分组,由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帮带有困难的学生。

本组实验过程中,实验组长记录实验员的实验情况,确实担负起实验组织与监督的职责。

4、明确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提醒实验安全规范,并在实验报告中有所体现。

5、配备实验篮,规范管理使用实验器材。

6、在实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理论课与实验课在安排上要交错进行,

一个班级开设实验课,其他班级上理论课。

25、信息技术课程中涉及到的比较典型的存理论性内容包括三类:

一、基础性知识二、原理性知识三、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关的知识

26、讲授法是最常用的理论课教学方法。

第四章

1、教学评价对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2、简答:

教学评价的作用

诊断作用、激励作用、调节作用、教学作用

3、问答:

评价理论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评价理论:

在这个时期,教育评价工作的中心是编制各种测验量表以测量学生的一些心理机能与特征。

“智力测验”成了衡量学生一切的标准,评价其实等同于“测量”。

这个时期称为评价的“测量时代”。

第二代评价理论:

其特征是对“测量结果”作“描述”。

这个时期的评价目标已不再是学生本身,而是什么样的学习目标模式对学生最有效。

第三代评价理论:

“判断“是这个时期评价理论的特色,第三代评价将”价值判断“引入到评价,而且将其视为评价工作中的关键。

第四代评价理论:

这一时期的评价理论强调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共同构建,突出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者的主体地位,强调评价的多元价值观。

4、根据评价所依据的不同标准与解释方法,分为:

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5、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评价时机的不同,分为:

前置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6、按评价表达分类,分为:

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7、根据评价工具的编制和使用情况的不同,分为:

标准化测试评价、教师自编测试评价

8、根据评价方式的不同,分为:

系统测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