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精神病培训资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0821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性精神病培训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重性精神病培训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重性精神病培训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重性精神病培训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重性精神病培训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性精神病培训资料文档格式.docx

《重性精神病培训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性精神病培训资料文档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性精神病培训资料文档格式.docx

  在发作的间歇期,60%的患者由于担心发病时得不到帮助,因而主动回避一些活动,如不肯单独出门,不要到人多热闹场所,不要乘车旅行等,或是出门要有他人陪伴等。

  惊恐发作是指突然出现下列至少4项症状:

※呼吸急促或窒息感※眩晕、步态不稳或晕厥※心悸或心动过速※震颤或发抖※出汗※梗塞※恶心、头痛或腹泻※非真实感、对环境陌生或隔离感※麻木或针刺感※发热或寒颤※胸部疼痛或不适※害怕死亡※害怕"

发疯"

或失控二、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临床分为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GAD)与惊恐障碍(panicdisorder)两种主要形式。

  1、广泛性焦虑障碍又称慢性焦虑症、普遍性焦虑,是一种自己不能控制的,没有明确对象或内容的恐惧,觉到有某种实际不存在的威胁将至,而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样的痛苦体验。

  还伴有颤动等运动性不安,胸部紧压等局部不适感及心慌、呼吸加快、面色苍白、出汗、尿频、尿急等植物神经功能亢进症状。

  2、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症、惊恐发作,以突然出现强烈恐惧,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

  患者常在无特殊的恐惧性处境时,突然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犹如大难临头或死亡将至、失去自控能力的体验,而尖叫逃跑、躲藏或呼救。

  可伴有呼吸困难、心悸、胸痛或不适、眩晕、呕吐,出汗,面色苍白、颤动等。

  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一月可数发,间歇期可无明显症状。

  警惕焦虑!

如果你有以下症状,请及时咨询我们!

1.比平时容易紧张或着急2.无缘无故在感到害怕3.容易心里烦乱或感到惊恐4.觉得可能将要发疯5.觉得一切都不好6.手脚发抖打颤7.莫名头疼、颈痛和背痛8.容易衰弱和疲乏9.不能安静坐着10.有晕倒发作,或觉得要晕倒似的11.一阵阵头晕12.最近总是心跳得很快13.吸气呼气都感到很困难14.手脚麻木和刺痛15.莫名胃痛和消化不良16.常常要小便17.手脚常常紧张出汗18.常脸红发热19.难以入睡,晚上睡得不好20.常做恶梦三、抑郁症?

抑郁症是情感障碍(又称心境障碍)的一种,主要特征是情绪(心境)低落,它往往还可以出现许多伴随症状,常见的有:

①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②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

③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④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可达妄想程度;

⑤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⑥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行为;

⑦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

⑧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

⑨性欲明显减退。

  如果一个人出现情绪低落的同时伴有上述症状中的四项时,就可以确定存在抑郁症状了。

  有了抑郁症状并不能诊断为抑郁症。

  因为正常人遇到不愉快的事时也会感到忧郁悲伤,据估计约15-30%成年人一生中某一时期曾出现过抑郁症状,但不一定都是病态。

  一般来说,只有程度严重、旷日持久、殃及日常社会或生理功能才算病态。

  这就是诊断抑郁症必须具备的时间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即抑郁症状持续至少2周,以及由此造成病人社会功能受损,或者给病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一旦达到病态,确诊为抑郁症,就应该及早进行正规的治疗,以抗抑郁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可望康复痊愈。

  抑郁症分类

(1)原发性/继发性。

  原发性是指既往健康或曾患有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抑郁状态。

  继发性是指大脑与躯体疾病、酒瘾与药源性等所有可查出的继发性原因。

  (2)内源性/反应性。

  内源性抑郁是指来自内部的,主要根据两个临床表现,即躯体特征性症状(早醒、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和病程的自主性,一旦发病,环境因素不再对疾病起重要作用。

  内源性抑郁症在目前医学上理解为是一个综合征,表现为抑郁心境、兴趣丧失、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早醒以及情感的昼夜变化。

  它可能存在着某些生物学上的变化,受某些因素诱发,但病情呈自主性,病前有稳定的性格,需要积极地治疗,电休克、抗抑郁剂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反应性是指抑郁情绪由外界的因素引起,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环境因素始终起重要的作用。

  (3)精神病性/神经症性。

  精神病性抑郁是指患者除有典型的抑郁症状外还伴有片断的或短暂的幻觉、妄想(妄想抑郁)或木僵(抑郁性木僵)。

  神经症性抑郁则不伴有重性精神病性症状。

  (4)儿童抑郁症。

  儿童抑郁症是指发生在儿童时期持续的心境不愉快,以抑郁情绪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

  儿童抑郁症女孩多于男孩。

  (5)更年期/老年期。

  这是以年龄阶段来划分的一组抑郁症。

  更年期抑郁症是指抑郁首次发作于更年期,不是任何其他因素引起。

  老年期抑郁症是指首次发病于老年期(65岁以上),以抑郁心境为基础,以焦虑症状为突出临床表现,有较多的躯体等不适主诉,病程长,预后差。

  (6)隐匿性抑郁症。

  是一组不典型的抑郁症候群,临床上常称之为抑郁等位症。

  抑郁情绪并不明显,且常被持续出现的多种躯体不适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头痛、头晕、心悸、胸闷、气短、四肢麻木等现象所掩盖。

  (7)季节性情感障碍。

  这是一类与季节变化关系密切的特殊的抑郁症。

  一般在秋末冬初发病,没有明显的心理社会应激因素,表现心境持久地低落,情绪忧郁,常伴有疲乏无力、头疼、喜欢觅食碳水化合物、体重增加。

  在春夏季自然缓解,至少连续二年以上秋冬季反复发作即可诊断,强光照射治疗有效。

  多见于女性。

  不容忽视的抑郁症状!

1.闷闷不乐,情绪低沉;

2.早醒,晚上睡眠不好;

3.痛哭或觉得想哭;

4.食欲下降;

5.无缘无故地感到疲乏;

6.不愿和异性亲密接触7.体重下降;

8.便秘;

9.心跳比平时快;

10.觉得生活毫无意思;

11.头脑混沌;

12.经常做的事情都觉得困难;

13.不安而平静不下来;

14.对将来看不到希望;

15.比平常容易生气激动;

16.犹疑不决,很难作决定;

17.觉得自己很没用;

18.不喜欢白天的任何时段;

19.有自杀的想法;

20.对平常感兴趣的事提不起兴趣。

  心理健康知识问与答1.什么是心理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成立宪章中对健康下的定义是:

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可见,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组成部分,人们不仅应关心自己的躯体健康,还应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以及自己与社会相融合的程度。

  2.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是什么?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3.心理健康水平一般分为哪三个等级?

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它是一种持续的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的水平大致分为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三个等级。

  一般常态心理者表现为经常有愉快的心理体验,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

  生活中大多数人属于一般常态心理者。

  轻度失调心理者表现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

  若主动调节或通过心理辅导专业人员的帮助,就会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逐步恢复常态。

  严重病态心理者表现为严重的心理适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

  如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

  精神病是严重的心理疾病。

  4.正常人会出现哪些异常心理现象?

精神正常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问题,关键是这些症状的产生背景、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对个体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如何。

  正常人也可能出现短暂的异常现象,时间短、程度轻,尚不能贴上精神病的标签。

  

(1)疲劳感:

通常有相应的原因,持续时间较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改变,经过良好的休息和适当的娱乐即可消除。

  

(2)焦虑反应:

焦虑反应是人们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方式。

  但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现实性焦虑)如面临考试,并随着事过境迁而很快缓解。

  (3)强迫现象:

有些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办事认真的人反复思考一些自己都意识到没有必要的事,如是不是得罪了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了等。

  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工作。

  (4)恐怖和对立:

我们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时仍会出现恐怖感,有时也想到会不会往下跳,甚至于想到跳下去是什么情景。

  这种想法如果很快得到纠正不再继续思考,属正常现象。

  (5)疑病现象:

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特别是当亲友、邻居、同事因某病英年早逝或意外死亡后容易出现。

  但检查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接受医生的劝告,属正常现象。

  (6)偏执和自我牵挂:

任何人都有自我牵连倾向,即假设外界事物对自己影射着某种意义,特别是对自己有不利影响、如走进办公室时,人们停止谈话,这时往往会怀疑人们在议论自己。

  这种现象经过片刻的疑虑之后就会省悟过来,其性质和内容与当时的处境联系紧密。

  (7)错觉:

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及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出现错觉,但经重复验证后可迅速纠正。

  成语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均是典型的例子。

  (8)幻觉:

正常人在迫切期待的情况下,可听到叩门声呼唤声。

  经过确认后,自己意识到是幻觉现象,医学上称之为心因性幻觉。

  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觉体验,不能视为病态。

  (9)自笑、自言自语:

有些人在独处时自言自语甚至边说边笑,但有客观原因,能选择场合,能自我控制,属正常现象。

  对精神心理疾病的五大误解1.精神心理疾病只是一般的情绪和心理问题,自我调节一下就好。

  专家解释:

精神心理疾病是一组有着脑神经和生理生化指标改变的疾病!

它和高血压、肾炎等一样,是一种普遍的疾病。

  全球超过10%的人在他生命的某个阶段会罹患精神心理疾病。

  一旦确诊为精神心理疾病,就应该及早到正规医院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自我调节是根本不能解决问题的!

2.患了精神心理疾病一生都得受此疾病的折磨。

精神心理疾病完全可以治愈!

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精神心理疾病可在半年到数年不等的时间内康复。

  关键在于选好正规医院和医生,并坚持治疗。

  3.得了精神心理疾病的人都是疯子、傻子。

精神心理疾病是每个人都可能罹患的疾病,它就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