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0463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国版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国版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全国版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全国版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版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Word下载.docx

《全国版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版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版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Word下载.docx

【提示】 ①-C ②-A ③-D ④-B

(2)意义

①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

②科学地解释了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形成。

(3)局限性

①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③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①种群: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②基因库: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③基因频率: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①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②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它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①原因:

不断淘汰不利变异的基因,积累有利变异的基因。

②结果: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①物种的概念: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②隔离:

类型

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

原因

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地理上的障碍

实质

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③物种形成的过程:

一个种群多个小种群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亚种新物种

(5)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①共同进化

Ⅰ.概念: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Ⅱ.原因: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②生物多样性

Ⅰ.内容: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Ⅱ.形成原因:

生物的进化。

Ⅲ.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

化石。

4.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区别

 

比较项目

自然选择学说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进化的单位

个体

种群

进化的手段

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

研究水平

分子(基因)

研究对象

个体性状

种群的基因频率

[教材边角知识] 必修2 P116“知识链接”,想一想,染色体数目变异和结构的变异都能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都能。

染色体数目变异必然引起染色体上基因数目的变化,进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也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1.判断正误

(1)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作用于种群,使种群发生进化。

(×

【提示】 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作用的对象是个体。

(2)自然选择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

(√)

(3)突变就是指基因突变。

(×

【提示】 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4)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的进化。

【提示】 可遗传的变异中的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5)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

(6)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提示】 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7)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提示】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突变与重组、迁入与迁出和环境的选择等多种因素有关。

(8)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提示】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9)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提示】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据图思考

如图表示某物种进化的基本过程,请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X、Y、Z分别指什么?

(2)与原种相比,图中“新种”产生是否一定经历过地理隔离?

(3)总结归纳出形成一个新物种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什么?

【提示】 

(1)图中X、Y、Z分别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2)不一定。

(3)自然选择、突变及基因重组和隔离。

[理解—深化探究]

1.物种形成的两种方式

(1)渐变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

(2)爆发式:

物种的形成主要是由异源多倍体以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旦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

2.如何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

【提示】 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标准,就是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存在生殖隔离,则一定是两个物种。

3.一次自然事件把一个处于遗传平衡状态的小鼠大种群隔离为三个小种群,三个小种群个体数量分别占原种群数量的1/2(甲)、1/3(乙)和1/6(丙)。

则最容易形成新物种的是甲、乙、丙三个种群中的哪一种?

【提示】 丙 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种群大小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地理隔离后的小种群,由于基因频率更容易受偶发因素改变,被新环境不同因素选择并向与原种群不同方向进化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隔离后的小种群比大种群较容易形成新物种。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的理解

1.(2018·

日照市高三二模)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的金鱼选种经验是:

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

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A.“分数缸饲养”相当于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B.“逐日去其不佳者”是指对金鱼进行人工选择

C.“自然奇品悉具”是金鱼发生定向变异的结果

D.这种人工培育金鱼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B [“分数缸饲养”是制造地理隔离,使其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但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A错误;

“逐日去其不佳者”是人为选择去除生长状态不好的个体,属于人工选择,B正确;

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

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因此金鱼中的“奇品”可能是基因突变造成的,D错误。

]

2.下列有关叙述中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草原上狼和兔子奔跑能力的提高是二者共同进化的结果

C.农田中广泛栽种抗虫棉会使棉铃虫抗毒蛋白基因频率下降

D.植物由于花期不同使得种间杂交不能完成的现象属于生殖隔离

C [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过程,A正确;

狼和兔子的奔跑能力的提高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

广泛栽种抗虫棉,可以杀死不能抗毒蛋白的棉铃虫,只有能抵抗毒蛋白的棉铃虫才能生存,因此棉铃虫的抗毒蛋白基因频率增加,C错误;

植物由于花期不同使得种间杂交不能完成的现象属于生殖隔离,D正确。

 (2018·

潍坊市高三三模)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环境引起的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新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D.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因素

B [若环境引起的变异最终导致了生物遗传物质的改变,则其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

1.突变≠基因突变

“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变异先于环境选择

农田喷施农药杀灭害虫,在喷施农药之前,害虫中就存在抗农药的突变个体,喷施农药仅杀灭了不抗药的个体,抗药的个体存活下来。

农药不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对抗药性个体进行了选择。

3.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

4.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

(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2)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生物肯定进化了。

考向2 考查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2018·

平顶山模拟)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不会影响到其他物种的进化

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D [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共同进化,因此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其他物种的进化;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种间互助以及与无机环境的斗争等实现的;

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即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使其他物种的生态阻力减小,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4.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D.共同进化仅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环节,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随机发生的,所以即便环境没有改变,也可能会因基因突变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同时个体的迁入、迁出同样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均会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考点二|种群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对应学生用书第150页)

1.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的计算

(1)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

此类题型可用定义公式计算,即某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个体数×

2+杂合子个体数)÷

(总个体数×

2)]×

100%。

(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此类题型可以将百分号去掉,按定义公式计算或直接用“某基因的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百分比+杂合子百分比的1/2”来代替。

如基因A的频率=AA的频率+1/2Aa的频率,基因a的频率=1-基因A的频率。

2.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基因频率的计算

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

此类题型可用定义公式计算。

一定注意:

Y染色体上不含与X染色体上相对应的等位基因,因此只能计算X染色体上的基因总数,绝不能将Y染色体计算在基因总数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