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板原理讲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9870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5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阳能电池板原理讲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太阳能电池板原理讲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太阳能电池板原理讲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太阳能电池板原理讲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太阳能电池板原理讲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阳能电池板原理讲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太阳能电池板原理讲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能电池板原理讲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阳能电池板原理讲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下面我们以硅太阳能电池为例,详细介绍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1、本征半导体

物质的导电性能决定于原子结构。

导体一般为低价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极易挣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高价元素(如惰性气体)或高分子物质(如橡胶),它们的最外层电子受原子核束缚力很强,很难成为自由电子,所以导电性极差,成为绝缘体。

常用的半导体材料硅(Si)和锗(Ge)均为四价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既不像导体那么容易挣脱原子核的束缚,也不像绝缘体那样被原子核束缚的那么紧,因而其导电性介于二者之间。

将纯净的半导体经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制成单晶体,即为本征半导体。

晶体中的原子在空间形成排列整齐的点阵,相邻的原子形成共价键。

晶体中的共价键具有极强的结合力,因此,在常温下,仅有极少数的价电子由于热运动(热激发)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而挣脱共价键的束缚变成为自由电子。

与此同时,在共价键中留下一个空穴。

原子因失掉一个价电子而带正电,或者说空穴带正电。

在本征半导体中,自由电子与空穴是成对出现的,即自由电子与空穴数目相等。

自由电子在运动的过程中如果与空穴相遇就会填补空穴,使两者同时消失,这种现象称为复合。

在一定的温度下,本征激发所产生的自由电子与空穴对,与复合的自由电子和空穴对数目相等,故达到动态平衡。

能带理论:

1、单个原子中的电子在绕核运动时,在各个轨道上的电子都各自具有特定的能量;

2、越靠近核的轨道,电子能量越低;

3、根据能量最小原理电子总是优先占有最低能级;

4、价电子所占据的能带称为价带;

5、价带的上面有一个禁带,禁带中不存在为电子所占据的能级;

6、禁带之上则为导带,导带中的能级就是价电子挣脱共价键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所能占据的能级;

7、禁带宽度用Eg表示,其值与半导体的材料及其所处的温度等因素有关。

T=300K时,硅的Eg=1.1eV;

锗的Eg=0.72eV。

2、杂质半导体

杂质半导体:

通过扩散工艺,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少量杂质元素,便可得到杂质半导体。

按掺入的杂质元素不用,可形成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控制掺入杂质元素的浓度,就可控制杂质半导体的导电性能。

N型半导体:

在纯净的硅晶体中掺入五价元素(如磷),使之取代晶格中硅原子的位置,就形成了N型半导体。

由于杂质原子的最外层有五个价电子,所以除了与其周围硅原子形成共价键外,还多出一个电子。

多出的电子不受共价键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

N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的浓度大于空穴的浓度,故称自由电子为多数载流子,空穴为少数载流子。

由于杂质原子可以提供电子,故称之为施主原子。

P型半导体:

在纯净的硅晶体中掺入三价元素(如硼),使之取代晶格中硅原子的位置,就形成了P型半导体。

由于杂质原子的最外层有三个价电子,所以当它们与其周围硅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就产生了一个“空位”,当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填补此空位时,其共价键中便产生一个空穴。

因而P型半导体中,空穴为多子,自由电子为少子。

因杂质原子中的空位吸收电子,故称之为受主原子。

3、PN结

PN结:

采用不同的掺杂工艺,将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制作在同一块硅片上,在它们的交界面就形成PN结。

扩散运动:

物质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这种由于浓度差而产生的运动称为扩散运动。

当把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制作在一起时,在它们的交界面,两种载流子的浓度差很大,因而P区的空穴必然向N区扩散,与此同时,N区的自由电子也必然向P区扩散,如图示。

由于扩散到P区的自由电子与空穴复合,而扩散到N区的空穴与自由电子复合,所以在交界面附近多子的浓度下降,P区出现负离子区,N区出现正离子区,它们是不能移动的,称为空间电荷区,从而形成内建电场ε。

随着扩散运动的进行,空间电荷区加宽,内建电场增强,其方向由N区指向P区,正好阻止扩散运动的进行。

漂移运动:

在电场力作用下,载流子的运动称为漂移运动。

当空间电荷区形成后,在内建电场作用下,少子产生飘移运动,空穴从N区向P区运动,而自由电子从P区向N区运动。

在无外电场和其它激发作用下,参与扩散运动的多子数目等于参与漂移运动的少子数目,从而达到动态平衡,形成PN结,如图示。

此时,空间电荷区具有一定的宽度,电位差为ε=Uho,电流为零。

二、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1、光生伏打效应:

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的基础是半导体PN结的光生伏打效应。

如前所述,当光照射到半导体光伏器件上时,能量大于硅禁带宽度的光子穿过减反射膜进入硅中,在N区、耗尽区和P区中激发出光生电子--空穴对。

耗尽区:

光生电子--空穴对在耗尽区中产生后,立即被内建电场分离,光生电子被送进N区,光生空穴则被推进P区。

根据耗尽近似条件,耗尽区边界处的载流子浓度近似为0,即p=n=0。

在N区中:

光生电子--空穴对产生以后,光生空穴便向P-N结边界扩散,一旦到达P-N结边界,便立即受到内建电场作用,被电场力牵引作漂移运动,越过耗尽区进入P区,光生电子(多子)则被留在N区。

在P区中:

的光生电子(少子)同样的先因为扩散、后因为漂移而进入N区,光生空穴(多子)留在P区。

如此便在P-N结两侧形成了正、负电荷的积累,使N区储存了过剩的电子,P区有过剩的空穴。

从而形成与内建电场方向相反的光生电场。

1.光生电场除了部分抵消势垒电场的作用外,还使P区带正电,N区带负电,在N区和P区之间的薄层就产生电动势,这就是光生伏打效应。

当电池接上一负载后,光电流就从P区经负载流至N区,负载中即得到功率输出。

2.如果将P-N结两端开路,可以测得这个电动势,称之为开路电压Uoc。

对晶体硅电池来说,开路电压的典型值为0.5~0.6V。

3.如果将外电路短路,则外电路中就有与入射光能量成正比的光电流流过,这个电流称为短路电流Isc。

影响光电流的因素:

1.通过光照在界面层产生的电子-空穴对愈多,电流愈大。

2.界面层吸收的光能愈多,界面层即电池面积愈大,在太阳电池中形成的电流也愈大。

3.太阳能电池的N区、耗尽区和P区均能产生光生载流子;

4.各区中的光生载流子必须在复合之前越过耗尽区,才能对光电流有贡献,所以求解实际的光生电流必须考虑到各区中的产生和复合、扩散和漂移等各种因素。

2、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光学性质

太阳能电池的光学性质,常常决定着太阳能电池的极限效率,而且也是工艺设计的依据。

⑴吸收定律

当一束光谱辐照度为I0的光正交入射到半导体表面上时,扣除反射后,进入半导体的光谱辐照度为I0(1-R),在半导体内离前表面距离为x处的光谱辐照度Ix由吸收定律决定:

当薄片厚度为d时,我们可以得到关于透射率更完整的近似表达式。

单晶硅、砷化镓和一些重要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吸收系数与波长的关系如图所示。

⑵本征吸收

在原子图像中,硅的本征吸收可以理解为一个硅原子吸收一个光子后受到激发,使得一个共价电子变成了自由电子,同时在共价键断裂处留下一个空穴。

实验发现,只有那些hu大于禁带宽度Eg的光子,才能产生本征吸收。

显然入射光子必须满足或

式中Vo--刚好能产生本征吸收的光的频率(频率吸限);

λo--刚好能产生本征吸收的光的波长(波长吸收限)。

可以认为,硅对于波长大于1.15μm的红外光是透明的。

3、太阳能电池等效电路、输出功率和填充因数

⑴等效电路

为了描述电池的工作状态,往往将电池及负载系统用一个等效电路来模拟。

1.恒流源:

在恒定光照下,一个处于工作状态的太阳电池,其光电流不随工作状态而变化,在等效电路中可把它看做是恒流源。

2.暗电流Ibk:

光电流一部分流经负载RL,在负载两端建立起端电压U,反过来,它又正向偏置于PN结,引起一股与光电流方向相反的暗电流Ibk。

3.这样,一个理想的PN同质结太阳能电池的等效电路就被绘制成如图所示。

4.串联电阻RS:

由于前面和背面的电极接触,以及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电阻率,基区和顶层都不可避免地要引入附加电阻。

流经负载的电流经过它们时,必然引起损耗。

在等效电路中,可将它们的总效果用一个串联电阻RS来表示。

5.并联电阻RSh:

由于电池边沿的漏电和制作金属化电极时在微裂纹、划痕等处形成的金属桥漏电等,使一部分本应通过负载的电流短路,这种作用的大小可用一个并联电阻RSh来等效。

当流进负载RL的电流为I,负载RL的端电压为U时,可得:

式中的P就是太阳能电池被照射时在负载RL上得到的输出功率。

⑵输出功率

当流进负载RL的电流为I,负载RL的端电压为U时,可得:

当负载RL从0变到无穷大时,输出电压U则从0变到U0C,同时输出电流便从ISC变到0,由此即可画出太阳能电池的负载特性曲线。

曲线上的任一点都称为工作点,工作点和原点的连线称为负载线,负载线的斜率的倒数即等于RL,与工作点对应的横、纵坐标即为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

调节负载电阻RL到某一值Rm时,在曲线上得到一点M,对应的工作电流Im和工作电压Um之积最大,即:

Pm=ImUm

一般称M点为该太阳能电池的最佳工作点(或称最大功率点),Im为最佳工作电流,Um为最佳工作电压,Rm为最佳负载电阻,Pm为最大输出功率。

⑶填充因数

1.最大输出功率与(Uoc×

Isc)之比称为填充因数(FF),这是用以衡量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2.填充因数表征太阳能电池的优劣,在一定光谱辐照度下,FF愈大,曲线愈“方”,输出功率也愈高。

、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影响效率的因素

⑴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太阳能电池受照射时,输出电功率与入射光功率之比η称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也称光电转换效率。

一般指外电路连接最佳负载电阻RL时的最大能量转换效率。

在上式中,如果把At换为有效面积Aa(也称活性面积),即从总面积中扣除栅线图形面积,从而算出的效率要高一些,这一点在阅读国内外文献时应注意。

美国的普林斯最早算出硅太阳能电池的理论效率为21.7%。

20世纪70年代,华尔夫(M.Wolf)又做过详尽的讨论,也得到硅太阳能电池的理论效率在AM0光谱条件下为20%~22%,以后又把它修改为25%(AM1.0光谱条件)。

估计太阳能电池的理论效率,必须把从入射光能到输出电能之间所有可能发生的损耗都计算在内。

其中有些是与材料及工艺有关的损耗,而另一些则是由基本物理原理所决定的。

⑵影响效率的因素

综上所述,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必须提高开路电压Uoc、短路电流ISC和填充因子FF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