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9859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8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8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8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宗法制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关系,通过规定宗族内严格的等级制度,以此确定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地位,避免因权力分配不均和继承问题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从而起到“定纷止争”的作用。

通过实行宗法制,在保证各级贵族垄断政治权力和特权地位的基础上,调节贵族之间的矛盾,稳定统治集团的内部关系。

  2.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孔子后裔孔甲率一批儒家士人携带孔门礼器往投陈胜、吴广,最后战死在反秦战场上。

一大批这样的知识分子,向秦王朝发起了拼死反抗。

材料说明A.秦朝因文化专制政策付出代价B.儒家力图去争夺主流意识形态C.儒家士人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D.秦朝文化专制为西汉提供借鉴【答案】A  【解析】秦朝推崇法家思想,“焚书坑儒”,打击儒家和其他学派,因此儒生借陈胜、吴广起义之机,向秦王朝发起了拼死反抗。

故答案为A项。

儒生是因为遭到镇压而反抗,不是为争夺主流意识形态,排除B项;

C、D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

  3.有学者统计:

唐开元以前官额18809员,开元二十二年人口16163863人,二者的比例为1:

2460。

宋朝皇祐前官额24000员,仁宗皇祐五年人口22292861人,二者比例为1:

926。

宋朝与唐朝相比A.官员定额渐趋正常  页  1第  B.官僚机构庞大C.科举制度逐渐完善D.选官范围扩大【答案】B  【解析】唐朝时期官员与人口之比为1:

2460,宋朝时期官员与人口之比为1:

926,说明同样的人口数中宋朝官员要多于唐朝官员,即宋朝与唐朝相比官僚机构庞大。

材料不能反映宋朝时期的官员定额就是趋于正常,排除A项;

C、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4.康熙二十三年正式批准台湾设置与内地完全相同的地方军政机构,连衙署建筑也改变了台湾坐东向西的习惯,而如内地“衙门口,朝南开”。

材料说明A.康熙完成了统一大业B.清政府对台湾有效管理C.台湾与大陆同步发展D.台湾开始归属中央管辖【答案】B  ...  .........  5.1896年梁启超发表《古议院考》,认为“议院之名,古虽无之”,但诸多典籍都能证明中国在上古三代时期“虽无议院之名而有其实也”。

梁启超意在A.全盘西化B.中西融合C.继承传统D.托古改制【答案】D  【解析】梁启超属于维新派,主张设立议院,限制君权,建立君主立宪制。

因此梁启超认为中国在上古三代时期“虽无议院之名而有其实也”,意在托古改制。

故答案为D项。

梁启超没有主张全盘西化,排除A项;

B、C项不是梁启超的真正用意,排除。

  6.1899年,美国向各国提出有关中国的“门户开放”照会,主要内容是:

各国对他国在中国取得的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内的通商口岸、投资事业,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

运至各势力范围口岸的各国货物,均按中国现行关税税率,中国政府征收。

这一政策  页  2第  A.客观上延缓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B.保障了美国对华侵略取得优势地位C.必然得到列强比较广泛的赞同支持D.扩大了美国在华势力范围和租借地【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运至各势力范围口岸的各国货物,均按中国现行关税税率,中国政府征收”来看,“门户开放”政策客观上延缓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

B项说法绝对,排除;

列强中也有反对这一政策的,排除C项;

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的既得利益,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

这一政策对美国来说,标志着美国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此后美国在侵华列强中地位日益重要,开始积极谋求侵华霸权。

对中国来说缓和了列强在华争夺的矛盾,为各国提供了一个共同与妥协的方案,使中国陷入列强同盟的宰割之中。

  7.1945年9月9日,国民党陆军总部发布命令,规定自12日起,一律使用法币,并将法币与日伪货币的兑换率定为1:

200。

按当时日伪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法币1元约合伪币50元。

此可知,这一规定A.实现对全中国的经济控制B.解决了国民党的军费问题C.恶化了收复区的经济形势D.促进了国统区的经济恢复【答案】C  【解析】按照当时日伪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法币1元约合伪币50元。

但国民党却规定法币与日伪货币的兑换率为1:

200,导致伪币大幅贬值,因此这一规定恶化了收复区的经济形势。

故答案为C项。

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法币与日伪币的兑换比率同国民党军费问题的解决无关,排除B项;

这一规定与国统区的经济恢复无关,排除D项。

  8.“当代中国人若要在思想上安身立命,不得不面对两类强大的资源;

一是传统,二是西方。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领悟古典命题的现代意义,使过去的智慧在今天的生活空间中依然有力地延伸,而古典新意的思维方式便成为我们认识自己,融入世界的一种可能性,或是一类艺术常识。

”对材料最恰当的理解是A.领悟古典文化的现代意义是艺术常识B.融入全球化已是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C.弘扬传统文化只能与现实意义相结合D.继承传统文化精华才能更好融人世界【答案】D  页  3第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而古典新意的思维方式便成为我们认识自己,融入世界的一种可能性”,说明材料探讨的是继承传统文化对于融入世界的重要性,即继承传统文化精华才能更好的融入世界。

故答案为D项。

材料探讨的是继承传统文化精华与融入世界的关系,其他三项对材料信息理解片面,排除A、B、C项。

9.陶片放逐法规定如果有人危害了公民的权利和自,并在公民大会中得到确认,就可加以放逐。

被放逐者要离开雅典,为期十年,但是他的财产不被没收。

陶片放逐法A.成为雅典民主的保障B.保证了判决的公正性C.推动民主范围的扩大D.有利于维护民主秩序【答案】D  【解析】“陶片放逐法”以公民投票的方式将损害公民利益、威胁城邦民主的人逐出国门,这一做法对威胁城邦民主的人具有震慑作用,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

A项说法绝对,排除;

“陶片放逐法”不是审判过程采取的措施,也难以保证做到公平公正,排除B项;

C项与这一措施无关,排除。

点睛:

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雅典政治家克里斯提尼创立。

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以及极具社会威望、广受欢迎、最可能成为僭主的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

  10.“揭穿上帝赋予地球特殊地位”、“摧毁上帝创造世界的谬论,是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标志”。

此科学成就是A.哥白尼日心说B.牛顿经典力学C.达尔文进化论D.血液循环理论【答案】A  【解析】哥白尼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得到罗马教廷支持的“地心说”认为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罗马教廷宣扬上帝于安排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因此将地球置于宇宙的中心。

哥白尼的日心说是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标志。

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D项。

罗马教廷竭力支持地心学说,把“地心说”和上帝创造世界融为一体,用来愚弄人民,维护自己的统治。

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使天文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自然科学从此获得了新生,在近代科学的发展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1.187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投票法案》,将口头表决改为秘密投票。

这表明英国A.扩大选民投票范围  页  4第  B.确立人民主权C.保护选民投票自D.实现全民普选【答案】C  【解析】将口头表决改为秘密投票,选民更能真实表达自己的意愿,选民的投票自权得到切实保护。

材料反映的是投票方式的变化,其他三项与这一变化无关,排除A、B、D项。

  12.20世纪50年代,美国工厂工人数量出现了少量衰减,而农场人口则衰减明显,从2300万下降到了1500万。

这些现象反映了美国A.农业经济明显衰退B.失业人口大幅增加C.经济结构正在转型D.经济体制缺乏活力【答案】C  【解析】就业人口从第一、第二产业大量转移到第三产业,反映出美国经济结构正在转型。

农业人口转移不能说明农业经济衰退,排除A项;

B、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工业革命有一个非常惊人的“胚胎发育”模式,大多数工业化成功的国家都经历了这个阶段。

在16—18世纪的英国,乡村企业在当时的重商主义政府支持下实现繁荣,它们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力,以远距离贸易为生产目的。

正是这个原始工业化阶段最终在政府正确的产业政策支持下启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用劳动密集型的规模化大生产方式,来生产终端的轻工消费品或小商品并倾销到全球,19世纪晚期,美国、德国采用电力与化工等新技术,大力发展重工业,通过巨型私企有效调控重工业的资金投入、生产规模和产品销售,从而引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国的改革开放老老实实地从乡镇企业开始补课。

1978—1988年,中国乡镇企业数量增长了12倍,生产总值增长了将近14倍,GDP占比从14%上升到将近50%。

1988—1998年,中国终于在原始工业化的基础上引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遍布城乡各地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应运而生,农民工开始大规模流动,生产了大量轻工业产品,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

从1998年至今,中国政府主导国内、国外大市场建立,以渐进精致的国家行为,通过基础设施升级、高新技术创斯、高铁联网大动脉,逐步克服能源、动力、交通、通讯等瓶颈,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国崛起现象,是人类经济史上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最为壮观的历史事件之一。

工业革命到现在接近250年,但目前只有10%的人口生活在完全工业化的国家。

如果中国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业革命,意味着又多了20%的人能够进入现代工业文明。

  页  5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