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病历的书写规范和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9242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院病历的书写规范和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住院病历的书写规范和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住院病历的书写规范和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住院病历的书写规范和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住院病历的书写规范和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住院病历的书写规范和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

《住院病历的书写规范和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院病历的书写规范和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住院病历的书写规范和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

国家劳动人事部把职业分为八大类,须填写具体职业类别。

n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n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n公务员及有关办事人员。

n商业工作人员。

n服务人员。

n农、林、牧、渔劳动者

n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

n不便分类的其它劳动者,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不包括在上述八大职业内,应具体填写兵种职务。

2.出生地:

具体填写到县。

3.地址:

首页中地址分三项,分别是工作地址、户口地址、联系人地址,便于联系及随访。

1、工作单位及地址:

指就诊时患者工作单位及地址。

2、常住地址:

按患者户口所在地填写。

农村地址应填写至乡、村。

3、联系人姓名、工作单位、地址及电话号码。

4.入院方式:

门诊、急诊、转入。

在选择相应项目处打勾。

5.入院情况:

危重、急诊、一般。

1、危重:

指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直接威胁患者生命,须立即抢救的。

2、急诊:

指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急性中毒或意外损伤等,须立刻明确诊断和治疗的。

3、一般:

除危重和急诊以外的其它情况。

6.入院日期:

入院科别(X年X月X日入X科,住院天数,经治医师)。

转入科别(X年X月X日转X科,住院天数,经治医师)。

多次转科者,由出院科室按转科时间顺序填写。

7.确诊日期:

指明确诊断的具体日期。

8.确诊天数:

术前诊断不明的以手术当日(个别以病理报告发出日)计算确诊天数。

9.住院天数:

记入不记出或记出不记入。

例如2001年6月12日入院,2001年6月15日出院,计算住院天数为3天。

10.病危天数:

病重天数、抢救次数、抢救成功次数、住ICU天数、住CCU天数、特护天数、一级护理天数、二级护理天数、发生褥疮次数均应填写。

抢救:

指对具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平稳)患者的紧急救治,每次抢救都要有抢救记录,无抢救记录者不按抢救计算。

抢救次数的填写标准:

已抢救成功的病人,病情平稳24小时以上再次出现危急情况需进行抢救,按第二次抢救计算(24小时内抢救多次,只算1次抢救次数)。

外科抢救性手术:

例如重度颅脑外伤、肝、脾破裂大出血等若不行急诊手术即有生命危险的病历。

手术记录己明确抢救过程,可算l次抢救,不必另写抢救记录。

经急诊科抢救后收入病房,生命体征仍不平稳的内科危重患者,例如急性心肌梗塞需紧急溶栓或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栓塞治疗等均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抢救措施,应按抢救1次统计,并应在首次病程记录后书写抢救记录。

如果病人数次抢救,最后一次抢救无效死亡,则前几次抢救按成功统计,最后一次抢救算未成功。

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晚期恶性肿瘤、多器官功能衰竭、植物人)的死亡前最后一次抢救,可不做抢救次数及成功次数统计,但必须书写抢救记录。

住院过程中病情突变或突发意外抢救后应有抢救记录。

例如,临床上偶见一些输液速度过快引起急性肺水肿;

用药过程中出现的过敏性休克;

麻醉意外停止手术;

特殊检查及操作过程的意外等经抢救处理后均应书写抢救记录。

11.病案价值、病案质量、随访:

在选择相应项目上打勾;

尸检:

死亡患者病历在相应项目上打勾。

12.疾病诊断名称的填写

门(急)诊诊断:

门(急)诊诊断是指患者在住院前,由门(急)诊医师根据病史、物理检查及辅助检查后所确定的初步诊断。

门(急)诊诊断常见以下几种不正确填写情况:

以临床症状代替诊断。

以检查结果代替诊断。

滥用“术后”为初步诊断,不注重此次住院的目的(肿瘤术后化疗、骨折术后取钢板除外)。

将一个疾病诊断分成两个诊断。

如:

“十二指肠球部溃荡并穿孔”写成①上消化道穿孔;

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疾病诊断不完全,过于笼统。

例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无原发病诊断。

外文字母缩写。

例如,“NST”(胎儿宫内窘迫)。

简化书写。

例如,“网脱”“甲低”“脾亢”“老白”等。

13.入院初步诊断:

病人入院后由主管医师首次查房、检诊后所确定的诊断。

入院初步诊断应与入院记录中初步诊断一致。

入院初步诊断要求只列出本次住院需要治疗的主要疾病。

要求按主要诊断在前,其它诊断在后,本科疾病诊断在前,其它疾病诊断在后顺序书写。

14.出院诊断

(1)主要诊断

主要诊断确定标准:

医疗过程中对身体危害最大的疾病:

花费医疗精力、费用最多的疾病;

本次住院治疗时间最长的疾病。

当医院感染成为主要治疗的疾病时,应将其列为主要诊断,同时在医院感染栏目中还要重复填写疾病诊断名称、发生日期、治疗结果、治疗天数。

产科的主要诊断是指产科的主要并发症或伴随疾病。

若无并发症,则填写孕×

产×

,孕×

周,胎位己产。

若有并发症除按上述内容填写外,另外填写具体并发症和伴随疾病。

主要诊断的选择错误常见下列情况:

①主次不分,将次要诊断做主要诊断。

例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塞、继发性室性期前收缩,主要诊断应是急性心肌梗塞。

又如: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心房纤颤,若住心外科行瓣膜置换术,主要诊断应为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

若因纠正心房纤颤住心内科,则应将心房纤颤作为主要诊断。

②将本次住院手术名称作为主要诊断。

③将引起死亡的直接原因作为主要诊断。

(2)其它诊断

除主要诊断、并发症和医院感染名称外的其它诊断。

15.出院情况:

出院情况应以患者出院时状况来判定。

包括治愈、好转、未治、无效、死亡和其它六种。

治愈:

指疾病经治疗后,症状消失,功能完全恢复。

好转:

指疾病经治疗后,症状减轻,功能有所恢复。

未治:

指未进行治疗自动出院、转院及因其它原因而离院的情况。

无效:

指疾病经治疗后未见好转(无变化)或恶化。

死亡:

指住院病人的死亡,包括未办理住院手续而实际己收容入院的死亡者(见配套文件)。

其它:

指分娩、整容等。

16.病理诊断:

是采用现代化分子及电子技术,对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后所确定的疾病类型,临床上凡来源于细胞(涂片)学检查、活检、手术或尸检标本的病理检查均可构成病理诊断。

17.医院感染:

是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感染疾病的名称。

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才发生的感染。

不包括入院前己开始或入院时己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当医院感染成为主要治疗的疾病时,应将其列入主要诊断。

同时在病历首页医院感染栏目中重复填写感染疾病名称、发生日期、治疗天数。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按《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的通知》及卫医发[2001]2号文件执行。

1)下呼吸道感染:

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

2)切口感染:

包括本次住院手术后发生的外科切口和深部组织感染(外科切口感染要求填写在“院内感染”栏内“其它并发症”一栏,不必重复填写);

3)泌尿道感染(尿道、膀胱、输尿管、肾或肾周围组织的感染);

4)胃肠道感染:

胃肠炎、肝炎、腹腔感染;

5)血液感染:

包括实验室证实的血液感染和临床败血症;

6)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皮肤、软组织、褥疮和烧伤的感染、乳腺脓肿、乳腺炎、脐炎和婴儿脓疱病:

7)骨和关节感染;

8)生殖器感染;

9)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颅内感染、脑脊髓膜炎、椎管内脓肿;

10)心血管系统感染:

心内膜炎、心肌炎或心包炎和术后纵膈感染;

11)眼、耳、鼻、咽、喉和口腔感染:

含上呼吸道感染;

12)全身感染:

指包括多个器官和系统的感染,没有明确的单一部位的感染,通常是病毒感染(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

18.其它并发症:

并发症是指在某种疾病过程中并发或续发的其它疾病。

是指发生机理与主要诊断有内在联系的另一种疾病。

并发症与伴随疾病或伴发疾病不同。

伴随疾病在发病机理上与主要疾病没有联系。

例如,糖尿病与前列腺增生,两者是伴发关系,无因果关系,不能判定为并发症。

根据引起并发症的原因,以及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范畴的不同,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并发症。

内源性并发症:

因疾病自然发展或转归而引起并发症。

例如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两者是肝硬化的并发症。

又如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引起的急性或慢性排异反应,是随疾病本身病理生理发展而引起的符合疾病诊断的另一种疾病,靠目前技术水平不能阻止其发生发展,这种内源性并发症,需在首页出院诊断栏内填写,但不属于医疗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范畴。

外源性并发症:

因医疗护理干预手段引起的并发症,属于外源性并发症,例如外科手术后各部位(吻合口等)出血,在医疗护理中,如积极干预则能避免发生的并发症,如产科分娩过程中严重会阴裂;

肠梗阻超越观察时限,未及时手术引起肠穿孔等均应列入管理范畴。

外科手术I类切口丙级愈合,应属于医院内感染,也属于并发症,因与医疗护理中干预手段有内在联系。

外源性并发症应在首页其它并发症栏目中填写。

19.损伤和中毒的外部原因:

指造成损伤的外部原因及引起中毒的物质。

没有明确损伤和中毒的外部原因填写“无”。

若有损伤和中毒的外部原因则应认真填写。

例如,交通事故(铁路事故、航空事故、水上运输事故、机动车辆事故、非机动车辆事故等);

烧伤(雷、电、火);

他杀他伤、自杀自伤;

战伤(火器)等。

20.死亡原因:

应填写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或疾病。

例如出血性休克、窒息等,不能笼统填写为“呼吸循环衰竭”;

颅骨骨折一重度颅脑损伤一脑疝,死亡根本原因是重度颅脑损伤,主要死亡原因(疾病)是脑疝。

非死亡患者首页死亡原因一栏空缺。

21.手术栏目

手术医师:

填第一术者。

手术类型:

依据专科手术的程度分大、中、小三类。

手术(操作)名称:

指手术及重要的非手术操作(包括各部位造影、介入治疗、各种内窥镜下手术及治疗性操作、中心静脉穿刺等)均应填写。

手术名称要准确完整,包括手术入路、部位(侧别)、术式、器械、目的。

例如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

超声引导下左肾穿刺活检术;

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T引导下右肺穿刺活检术、麻醉下的无痛胃肠镜检查等。

麻醉方法:

如全麻、硬膜外麻醉、局麻等。

切口类别分三类:

I类:

无菌切口。

例如疝修补术、甲状腺手术、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

II类:

可能污染的切口。

例如阑尾切除术、肾切除术、肺切除术。

III类:

感染切口。

邻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

口腔手术、阑尾穿孔、腹膜炎手术、结核性脓肿或窦道切除的缝合。

愈合等级分三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