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7384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古代商业发展的“三先”“三后”

二、市的变迁

阶段

位置、时间

政府监管

设市表现

宋朝以前

①在特定的位置设市,与民居严格分开

②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

①西汉长安设东、西“市”九处

②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

宋朝时期

①城中市坊的界限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②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市场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至明清,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及朱仙镇成为四大商业名镇

[易误辨析]

古代“市”的基本形态

(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前期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3)“夜市”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4)“晓市”即早市,也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三、城市的发展

1.原因:

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

2.表现

(1)北方:

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2)南方:

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四、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表现

(1)西汉时:

由于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时:

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市舶使专门管理对外贸易。

(3)两宋时:

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元朝时:

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5)明清时期:

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政府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特点

(1)以朝贡贸易为主。

(2)以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概念阐释]

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

其特点有:

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

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重要地位。

政府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NO.2理解——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变化

核心问题一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变化

史料一 ①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

②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李白《估客行》

③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王建《夜看扬州市》

史料二 今朝④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陆游《杂赋》

尔来⑤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王安石《商感》

史料三 ⑥(吴地市镇上)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远近村坊织成丝,俱到此上市。

四方商贾……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停足之隙。

……苏州长阊门外南濠黄家巷……(明时)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至国(清)朝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且千,鳞次栉比矣。

……⑦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

……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辏……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

——徐锡龄、钱泳《煕朝新语》

[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

唐代商业发展概况

①“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商业发展活跃,海外贸易发达

②“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商人为了逐利而离开家乡

③“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夜市出现,娱乐业、酒店等行业发达

史料二:

宋代商业发展概况

④“半醉归草市”→商业发展深入农村

⑤“盗贼”“劫杀贾客”→商人安全得不到保障

史料三: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基本情况

⑥“(吴地市镇上)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远近村坊织成丝,俱到此上市。

四方商贾……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停足之隙”→大量手工业产品进入市场,市镇经济发展

⑦“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

……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辏……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区域间长途贩运业发展较快

[学会用史]

(1)根据史料一,概括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提示] 唐朝时,商业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

海外贸易发达,出现不受时限的夜市,酒店和娱乐业兴旺。

(2)根据史料二,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状况,宋朝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

[提示] 历史信息:

商业发展深入农村,出现草市;

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

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3)根据史料三,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提示] 区域间长途贩运业的较快发展,大量手工业产品进入市场,市镇经济发展,商帮出现。

史论归纳

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和特点

(1)表现

①商业活动场所:

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

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

②交易内容:

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

③交易媒介:

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

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

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④流通领域:

最初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逐渐出现“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的现象。

⑤商人组织:

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

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

⑥商人地位:

由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未改变。

⑦生产关系:

明清时期出现雇佣剥削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

(2)特点

①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

②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商业发展艰难曲折。

③受制于农业的发展。

④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⑤城市经济职能逐步增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由盛转衰。

核心问题二 古代城市的变迁

史料一 从商周开始,中国的城市主义就与国家的演进联系在一起。

①其城市的建设服务于国家的管理,大城市的规划要遵循“奉行天道”的原则。

唐宋时期,中国的城市主义正在汲取新的营养,有了新的内容。

②唐代通过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促进了商业性的大都市日益繁荣,如扬州、益州;

宋朝③鼓励贸易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国际性商业大都市的发展,如广州、漳州、泉州……然而到了1600年左右,从漳州的码头和货栈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城市的活力开始消散。

——《全球城市发展史》

史料二 下面④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城市状况示意图

城市发展的原因

①“其城市的建设服务于国家的管理,大城市的规划要遵循‘奉行天道’的原则”→政府重视城市规划

②“唐代通过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促进了商业性的大都市日益繁荣”→政府放宽对商业的限制

③“鼓励贸易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国际性商业大都市的发展”→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唐宋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

史料二中四幅城市状况示意图从城市内的市场民居分布和城市数量变化、功能等方面反映了城市发展的特点

(1)根据史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提示] 政府重视城市规划和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

政府放宽对商业的限制;

海外贸易的发展。

(2)史料二中两座城市的政府所在地都在城市的中央,向南都有宽敞的大道与城外相连,这种建筑格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政治理念?

[提示] 体现了皇权至上、权力集中的政治理念,是中央集权制在建筑上的反映。

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阶段特点

格局

功能

唐代及其以前

市坊分离,唐代市坊布局整齐划一

主要是政治、军事功能

宋元时期

打破市坊界限,出现了早市、夜市;

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明清时期

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乡村庙会也日益兴盛

工商业市镇以经济功能为主

NO.3应用——对点训练·

落实强化

1.(2017·

黄冈模拟)《清明上河图》中,多家店铺门前悬挂着形制不一的栀子灯,还有一些店铺前出现了长条形招牌灯箱。

这些栀子灯和灯箱既装饰了店铺,又起到了广告作用。

这反映出(  )

A.北宋时期开始出现广告

B.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经被打破

C.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D.北宋时期的家庭手工业技术异常发达

B [以灯箱做广告在唐朝中后期伴随着夜市而出现,故A项错误;

夜市在宋朝常态化,灯箱广告的形式适应了晚上的贸易,故B项正确;

材料只提及北宋广告的形式,未涉及商业竞争问题,故C项错误;

灯箱广告反映灯箱功能多样化,与家庭手工业发展状况无关,故D项错误。

]

2.唐中期以后,江南一些地方性城市逐渐上升为全国性城市,当时广为流行的“扬一益二”之说就是较好的证明,广州也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材料现象说明(  )

A.南北政治局面的不同B.城市区域分工日益深化

C.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D.城市经济属性不断增强

D [材料论述了江南一些城市的发展状况,而且偏重经济,与政治无关,故A项错误;

材料中“扬一益二”“广州”并未体现区域分工的不同,故B项错误;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两宋之际,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扬一益二”“广州”都是强调其商品经济繁荣,故D项正确。

3.史学家陈锋、张建民认为:

“宋代至清代中国经历了三次商业革命:

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

”下列属于“明清商业革命”表现的是(  )

①商税收入开始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②出现晋商、徽商等商帮 ③江南地区兴起一批工商业市镇 ④传统商业发展,开始出现夜市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B [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故①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出现晋商、徽商等商帮,故②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江南地区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市镇,故③正确;

宋朝时,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并非明清“开始出现”,故④错误。

考点2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

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商周时期:

井田制。

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3.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1)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和私田的出现。

(2)形成

①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②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4.土地兼并

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

(2)抑制措施:

北魏至唐朝推行均田制,明朝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

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地主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分为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所有制形式。

其中封建地主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