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现代宗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6005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与现代宗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哲学与现代宗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哲学与现代宗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哲学与现代宗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哲学与现代宗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哲学与现代宗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哲学与现代宗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与现代宗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哲学与现代宗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关键词:

哲学与宗教;

费尔巴哈;

基督教;

宗教人本学?

  摘要:

不是在一般意义上全面地探讨哲学与宗教的关系,而是从费尔巴哈对传统宗教、特别是对基督教之批判出发,意在阐明:

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开启了建构新型宗教理论的反思,他将哲学视为宗教,将两者建立在同一的、人本学的基础之上,系统地阐发了一种无神论的宗教理念,凸显了宗教之旨趣在其本质上是“为了人”的。

“为了人”,这正是现代宗教的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中图分类号:

B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2435(2014)03027708

  PhilosophyandModernReligion-TakeFeuerbach'

sHumanismasThinkingApproach?

  PANDerong(DepartmentofPhilosophy,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241,China)?

  Keywords:

philosophyandmodernreligion;

Feuerbach;

Christianity;

religioushumanism?

  Abstract:

FromtheperspectiveofFeuerbach'

scriticismontraditionalreligion,especiallyonChristianity,insteadofcomprehensiveanalysisontherelationshipbetweenphilosophyandreligion,thepurposeisclarifythatFeuerbach'

scriticismonreligionopensreflectionsonconstructionofnewreligiousconceptinthatheregardsphilosophyasreligionandbasethemonhumanism.Hesystematicallyputsforwardatheismandhighlightsreligiousessenceis“forhuman”.“Forhuman”isthedevelopingtrendofmodernreligion.

  探讨哲学与宗教的关系,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

哲学有很多分支,代表着诸种不同的立场。

从不同的立场出发,所得到的结论也大不相同;

宗教的状况亦是如此。

本文不是在一般意义上全面地探讨哲学与宗教的关系,而是从费尔巴哈对传统的宗教、特别是对基督教之批判

  出发,指出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开启了建构新型宗教的理论反思,他将哲学视为宗教,将两者建立在同一的、人本学(Anthropologie,或译为人类学)的基础之上,系统地阐发了一种无神论的宗教理念,凸显了宗教之旨趣在其本质上乃是“为了人”的。

  哲学与宗教:

共鸣与对峙?

オ?

  哲学与宗教之关系,很难有能共同接受的定论。

在欧洲中世纪,作为其主流传统的基督教以及基督教神学,无疑被视为至高无上的。

在这种思维方式中论断宗教与哲学之关系,哲学便被认作宗教的婢女。

对此,托马斯?

阿奎那的论证最为典型,他认为神学高于其他一切学科,其理由有:

(1)在研究对象上,神学高于其他一切学问。

其他的学问只是讨论“属于人的理性之下的事物”,而神学研究超越了人的理性而追求“崇高”的事物。

(2)在学问的确定性上,神学优于其他一切学问。

其他的学问的确定性源自人的理性的本性之光,而神学的确定性是来自上帝的知识之光。

(3)在实践的目标方面,神学较其他学问更为远大与高贵。

如政治学只是指向国家当前的利益,而神学的目的乃指向永恒的幸福,这是其他一切学问最终的圭臬。

(4)哲学有助于我们理解神学,却不是神学所急切必需的学问,神学能够直接开显上帝。

神学利用哲学,并不是因为神学本身的不足,而是由于我们理智的缺陷。

我们借助于理性所知道的东西,是为了能够更容易被引向超越理性的上帝。

  从哲学的角度审视宗教,以黑格尔哲学的论述最富有哲学的思辨性。

其宏伟的哲学体系以“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个部分组成,在“精神哲学”中包含了三个篇章,即“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

在“绝对精神”中讨论了三个范畴,依次为“艺术”“宗教”和“哲学”。

艺术是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第一个环节,艺术作品是“从主观精神中诞生的具体形态的直观与表象”。

因其具有“个别性”的特征,美的艺术的精神乃是一种“有局限的民族精神”,这就是说,它所展示的尚不是“绝对精神”。

艺术是主观地创造出来的,并因创造者的主观性而将实体的内容分裂成许多独立的表象;

宗教则将其整合为一个在“精神直观之内”的整体,从而将艺术的个别性与局限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无限多样的形式上提升为一种普遍性,由此而将艺术的那种系于感性的(主观的)知识活动过渡到(客观的和外在的)启示活动,过渡到被上帝所启示出来的宗教,这种宗教的内容才是绝对精神。

就此而言,哲学的内容与宗教的内容是同一的,它们都以真理作为对象。

不过宗教只是相应于一切人的真理,甚至也使用各种感性的表象,但哲学认识却要求摆脱所有的形式的片面性,并将其提升到绝对形式。

这种绝对形式是将自身规定为内容并与其保持一致,通过这种方式完成自我认识,亦即把握哲学自身的概念。

质而言之,“哲学这一概念是对自己作思维的理念,是认知着的真理”。

[1]396413?

以此观之,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哲学”无疑是最高的与最后的范畴,它乃是“艺术”与“宗教”的统一。

  一般来说,唯心论哲学与宗教有着内在共鸣,具有某种程度的相容性与互补性。

与之不同,唯物论与无神论结成了天然同盟,崇尚科学理性,对宗教持批判的立场,否定任何超自然力量的存在。

无神论的观念有着悠久的传统。

在西方,伊壁鸠鲁被视为无神论之父,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6-17世纪的欧洲泛神论(反对设立超自然的上帝作为世界的主宰)和17-18世纪的英国自然神论(以主张理性的宗教替代天启宗教)可以说是向着无神论过渡的中介环节。

机械唯物论者,如英国的霍布斯,直接否定超物质形态的精神实体,明确地表达了无神论的世界观。

18世纪的法国无神论者矛头直指当时的教会,在理论上多有建树,于其中,霍尔巴赫的《自然的体系》尝被誉为无神论的圣经。

他们虽持无神论的立场,反对罗马教廷的统治,但同时也认为宗教有利于社会秩序。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无神,或者更确切地说,不敬、抱怨鬼神的思想已见之于《诗经》。

如“下民之孽,匪降自天”(《诗经?

小雅?

十月之交》),“何辜今之人?

天降丧乱,饥馑荐臻。

靡神不举,靡爱斯牲。

圭壁既卒,宁莫我听?

”(《诗经?

大雅?

云汉》)等诗句,对神之怨恨,已刻骨铭心。

儒家传统,自孔子以来就有“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关切现实人生(“不知生,焉知死”),这虽然谈不上是无神论的观念,但神灵对于俗世的权威已然降到若有还无的地位。

作为理论形态的无神论,是荀子(儒家)、韩非子(法家)等思想家发展出来的。

他们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口号,批驳神道设教;

而东汉王充进而站在唯物论的自然观之立场上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古代无神论思想体系,其后的范缜、张载、王夫之等,承继了这一学脉,形成了中国的无神论思想传统。

  综观人类思想史,某种哲学的基本观念,与其对宗教的态度有着某种内在关联。

但是,这种论断只是对传统的哲学与传统的宗教才是大体上有效的。

近现代以降,民智大开,从哲学的视角对宗教的反思也愈加深入。

我特别注意到费尔巴哈的哲学,他虽然被称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列宁语),却试图建立一种新型的人本主义、无神论的宗教:

爱的宗教。

在我看来,他的论证提供了某种新的宗教观念,这种观念更为注重人的现实世界,也更为理性地对待宗教。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或许可以说,费尔巴哈哲学开启了当代新型宗教的理论构建与实践之门。

  费尔巴哈认为,在一般意义上说,哲学与宗教乃是“同一的”(Identisch),此乃因为哲学之所思与宗教之所信是同一的实体(dasselbeWesen),每一种宗教或信仰方式,同时也就是某种特定的思维方式。

[2]66?

如果他信仰上帝,那么他的理性就能够接受上帝所创造的一切奇迹,确信这些奇迹的真实性与真理性;

只有在不信教的人看来,那些奇迹才是与自己的理性相矛盾的。

至于宗教与哲学的区分,取决于它们是否具有“形象”(Bild)。

质言之,哲学是全然抽象的,而宗教的实质就在于它拥有“形象”,一个作为实物存在的形象。

[2]7?

在基督教中,上帝就是这样一个人格化了的实体之形象。

  按照费尔巴哈的见解,传统的宗教与哲学在理论上都是不完整的,从哲学、特别是从思辨的宗教哲学出发观照宗教,无非是借力于宗教理论更有力地证成自己的哲学观念,宗教成了思辨的独断之傀儡(Spielball),此即为了哲学而牺牲宗教;

而从宗教出发谈论哲学,则意在以宗教替代理性,在这种情况下,理性成了宗教的玩偶,这便是为了宗教而牺牲哲学。

[2]3?

旧有的哲学与宗教就这样分裂为“哲学”与“宗教”,在原有的理论视域中,人们或者为了哲学而牺牲宗教,或者为了宗教而牺牲哲学,别无它途。

但是,如果正如费尔巴哈所说,哲学与宗教在本质上是同一的,我们又如何克服两者的分裂而使之重新成为同一的东西?

费尔巴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お?

  费尔巴哈:

人的存在与宗教?

  “近代哲学的任务,是将上帝现实化和人化,就是说:

将神学转变为人本学,将神学溶解为人本学……这个使上帝人化的宗教方式或实践方式,就是新教……新教不再像旧教那样,关心上帝自身是什么这个问题,它所关心的问题仅仅是对于人来说上帝是什么;

因此新教不再像旧教那样,具有思辨的或冥想的趋向;

新教不再是神学,它在实质上只是基督学,亦即宗教的人本学。

”?

[3]603604?

这段话引自费尔巴哈的《未来哲学原理》第一、二节,它表明了费尔巴哈所倡导的“新教”理论之基本立场:

宗教的人本学。

  据费尔巴哈,宗教乃是人的本质规定性,人与动物志区别的标志,就在于动物没有宗教。

若宗教对于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是人的本质规定性,丧失了宗教就意味着人将不成其为人。

作为唯物主义者的费尔巴哈,并不相信存在着一个作为本源的、本体的存在者之上帝,相反地,他坚持认为人才是真正的主体,神是人的理智所创造出来的。

现在的问题是,人为何要创造宗教与神?

其答案就是“人的依赖感”?

[3]647?

  。

作为个体的人为自然环境与社会所迫,每每陷入一种无力与无助的困境之中,他们祈望着救世主的出现,带领他们走出困境。

在宗教形成的最初阶段,人们所表现出来的依赖感是局部的、特殊的,有着具体目标的诉求。

所祈求的对象或是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山川、河流、海洋,或是高不可及的日月星辰,甚或是某种动物?

[3]637?

当然,这些自然对象必须被拟人化,被设想为能与人沟通交流、能倾听人的祈祷的拟人化实体。

诸神各司其职,人们也就因自己的某种特殊需求而求告某一负责此类事物的神灵。

诸神构成了一个神的世界,有着像人类社会一样的结构与秩序,《荷马史诗》所描述的神谱,乃是对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