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湖矿通风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4542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4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薛湖矿通风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薛湖矿通风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薛湖矿通风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薛湖矿通风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薛湖矿通风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薛湖矿通风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薛湖矿通风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薛湖矿通风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薛湖矿通风系统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通风系统优化毕业设计是通风安全专业(瓦斯防治方向)全部教学进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作为对大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次综合性的知识技能考查,它主要是考查学生这三年来对基础知识与其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学会自我思考、自行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综合起来应用。

这样达到了对理论知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经验。

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认识和学习的过程。

在本次设计过程中,认真贯彻《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煤炭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以与国家其它发展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积极采用切实可行高产高效的先进技术与工艺,力争自己的设计成果达到较高水平。

本设计以《实践教学大纲与指导书》为依据,严格按照《安全规程》的要求,采用工程技术语言,对矿井的通风系统进行了初步设计。

由于时间关系和设计者的知识水平有限,设计中难免有不当和错误之处,敬请审阅老师给予批评指正,以便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改进。

2矿井概况与井田地质特征

2.1矿井概况

2.1.1地理位置与交通

薛湖矿井位于河南省永城市北部,属永城市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径116°

17′30″~116°

28′30″,北纬34°

05′30″~34°

10′00″。

井田中心南距永城市23㎞,西至商丘市75km,东至江苏徐州市80km,至安徽淮北市40km,分别与京九、陇海、津浦三条铁路干线有公路相连,北至陇海铁路砀山站38km,永城矿区自用铁路与京九、陇海铁路相连。

连、霍高速公路从本区北缘通过,砀山~永城公路从井田东部通过,井田内乡间公路纵横成网,交通便利。

图2-1薛湖矿交通位置示意图

2.1.2地形地貌与水系

(1)地形地势

本区位于淮河冲积平原北部,地势平坦开阔,总体为西北高,南东低。

最高海拔标高+40.2m,最低+32.3m,一般+36~+38m。

(2)地表水系

本区属淮河水系,地表水体不发育,主要河流为王引河,流经勘探区东北部边界附近,最大流量为46.6m3/s,最高水位标高为+39.70m。

其余均为季节性河流,雨季水位上涨,流量增大,旱季水量减少,甚至干涸无水。

2.1.3自然气象

本区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降水量877.4mm,年最大降水量1518.6mm,年最小降水量为556.2mm,降水多集中于7、8、9三个月。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811.12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每年七、八月最热,一、二月最冷,最高气温为+41.5℃,最低气温为-23.4℃,年平均气温+14.4℃。

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北、西北风,多年平均风速3.4m/s,最大风速20m/s。

冰冻期为每年11月初至翌年3月底,最大冻土深度为0.21m。

2.1.4地震

永城市属郯城~庐江地震带影响范围,地震烈度小于6。

据有关记载,公元925年以来,永城市东部安徽省境内肖县、宿县一带曾发生38次强烈地震。

1668年山东郯城曾发生8.3级地震,永城市受到地震影响。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位于地震烈度Ⅵ度区。

2.1.5矿区开发概况

永夏矿区面积1150km2,其中含煤面积716km2,全区探明储量2556Mt,其中精查储量1476Mt。

全矿区规划7对矿井,规划总能力10.05Mt/a,其中统配矿井4对(陈四楼、车集、城郊、新桥),地方矿井3对(葛店、新庄、刘河),薛湖矿井规划为接替矿井。

本矿井供电电源双回路均来自距离矿井约41km已建成属神火集团管理的神火中心220kV变电站。

2.2井田地质特征

2.2.1地层

永夏煤田属华北地层区鲁西分区徐州小区,新生界松散沉积物覆盖全区,为一掩盖型煤田。

依据钻孔揭露,本井田发育地层自下而上分别为:

中奥陶统马家沟组(O2m)、中、上石炭统本溪组(Cb)、太原组(C3t)、下二迭统山西组(P1sh)与下石盒子组(P1x)、上二迭统上石盒子组(P2S)、石千峰组(P2sh)与新近系(N)、第四系(Q)。

地质构造

本区位于区域构造永城复背斜北部仰起端、次一级构造聂奶庙背斜的北翼,总体构造形态呈一走向北西西的单斜构造,由于受东西向构造和北北东向构造的控制和影响,而使其构造形态局部复杂化。

本区地层产状在西部为近南北向~北西西向,向西倾斜;

中部走向北西至87勘探线转为近东西向,向北倾斜,倾角在浅部为25°

左右,深部一般为5~10°

,沿走向与倾向均有小型起伏;

62勘探线以东,受北北东向滦湖断层带影响,地层走向基本上为北50°

东,并发育北北东向的背、向斜构造,其北端走向转为东西,向北倾斜。

本区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发育北北东向、北东向和近东西向三组断层,均为高角度正断层,东部以北北东向断层为主;

中部发育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断层;

西部以近东西向为主。

大断层主要分布于井田东、西边缘的两侧,呈相互平行状展布,形成阶梯状或地垒、地堑状组合的特点,构成本区边界。

本区发育的主要褶曲有5个,即北西向的聂奶庙背斜、薛湖向斜,近南北向的侯寺向斜和北北东向的张营背斜、徐营背斜。

本区局部发育岩浆岩,主要分布在井田东部66勘探线以东与西部87勘探线以西,岩浆岩侵入主采二2煤岩浆岩范围较大,可采煤层被吞蚀或部分吞蚀,残留部分也往往大部变质成不可采的天然焦。

2.2.3煤质

一、煤质

(1)煤的物理性质

本区主采二2煤层为黑~灰黑色,少量钢灰色,似金属光泽,均一状~条带状结构,性脆,具贝壳状与参差状断口,层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大都有松散易碎的碎裂煤与粉粒煤。

主采二2煤层不同煤类无烟煤、贫煤、天然胶的视密度分别为1.45t/m3、1.44t/m3、1.66t/m3。

(2)煤岩特征

宏观煤岩特征:

主采二2煤是以亮煤为主,夹镜煤与暗煤条带,属光亮~半亮型煤,该煤的顶部普遍发育一层0.5~0.7m左右的光亮型、质地坚硬的块状煤,中部和下部多为粉粒煤。

显微煤岩特征:

镜下鉴定,本区各煤层的有机组分均以镜质组为主,半镜质组、惰质组次之。

(3)煤的化学性质

1)水分(Mad)各可采煤层原煤平均分析基水分为:

二2煤贫煤0.51~1.77%,平均1.01%;

无烟煤0.56~4.02%,平均1.54%。

天然焦0.43~3.23%,平均1.39%。

2)灰分(Ad)各可采煤层原煤平均干燥基灰分为:

二2煤贫煤9.79~29.21%,平均16.91%;

无烟煤9.28~17.42%,平均14.39%,属低中灰煤。

天然焦15.72~36.67%,平均24.61%。

3)全硫(St.d)各可采煤层全硫平均含量一般均小于1.0%,多在0.4~0.6%之间。

二2煤贫煤0.28~1.14%,平均0.36%;

无烟煤0.28~0.67%,平均0.49%,属特低硫煤。

天然焦0.32~2.28%,平均1.02%。

4)挥发分(Vdaf)原煤挥发分其变化与煤中矿物质含量变化密切相关。

二2煤无烟煤浮煤挥发分平均8.51%,贫煤11.63%。

天然焦浮煤挥发分平均8.5%。

(4)煤的工艺性能

1)元素分析各煤层原煤干燥无灰基碳的含量89.43~93.52%,含量较稳定,氮的含量为1.0~1.4%,氧、硫之和含量2~3%。

2)发热量(Qnet.v.d)二2贫煤原煤发热量27.54~29.68MJ/Kg,平均28.47MJ/Kg;

无烟煤原煤发热量28.76~29.43MJ/Kg,平均29.10MJ/Kg。

天然焦原煤发热量一般为18.14~26.34MJ/Kg,平均22.70MJ/Kg。

3)简易可选性二2煤层进行不同级别的简易筛分与浮沉试验,筛分结果二2煤具有一定的块煤率。

原浮沉试验,采用中煤含量法,用1.5比重级,进行简易筛分与浮沉试验,二2煤可选性评价结果,属中等可选~极难选煤

2.2.4水文地质

(1)水文地质边界条件

薛湖井田位于永城复背斜西翼北段,处在区域径流区带。

F112正断层落差90m,切割聂奶庙背斜轴部,使区外东部背斜轴部相对富水区的奥陶系地层与区内煤系地层对接,应为勘探区的供水边界;

西部为太原组灰岩深埋区,灰岩顶面埋深在1000m以下,岩溶发育程度随深度减弱,地下水径流迟缓,但考虑到灰岩顶面1000m深度距离首采区较远,可视为无限边界;

北部亦为太原组灰岩深埋区,灰岩顶面埋深在1000m以下,相对较封闭,可作为相对隔水边界。

南部为聂奶庙背斜轴部的灰岩隐伏露头区,但新生界隔水层的覆盖,客观上削弱了上部灰岩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因此为无限边界。

(2)地表水文特征

井田内无常年流水河流,王引河在勘探区东北边界穿过,1956年实测最大流量46.6m3/s,最高水位标高39.70m,平时水量较小。

位于勘探区中、西部的白河、韩沟两条暂时性水流,自北向南注入沱河,旱季经常干枯无水。

地表水体距离煤层垂直距离一般大于400~500m,并且有巨厚新生界阻隔,因此地表水对煤层开采无影响。

(3)主要含水层

区内含水层自上而下划分为:

新生界含水层(组);

基岩风化带含水层;

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山西组砂岩含水层;

石炭系太原组上段灰岩含水层;

石炭系太原组下段灰岩含水层;

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共计六个含水层。

(4)主要隔水层特征

1)新生界隔水层

新生界新近系上部与下部隔水层:

新近系上部厚度30~50m,下部50~100m,岩性以粘土为主,分别为第四系与新近系上部含水层(组)、新近系下部第二段含水层与第一段含水层之间的良好隔水层。

新近系下部粘土、亚粘土与底部俗称“钙质层”的隔水层虽然全区发育,但是在92线,80~82线,72~70线浅部与77~74线中深部附近隔水层减薄或尖灭,基岩风化带与砂层直接接触,砂层厚度10~30m,单位涌水量0.135L/s·

m,渗透系数1.73m/d,富水性中等,盖层底部松散孔隙水将可能与基岩含水层之间产生水力联系,成为矿井开采浅部煤层的水源。

2)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隔水层

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的含水层之间普遍发育三层隔水层,上石盒子组底部K5砂岩至三2 2煤顶板层段,二2煤顶板砂岩以上至三煤组底板层段,由砂质泥岩、粉砂岩与薄层砂岩互层组成,厚度分别为30m,50~70m,隔水性能良好,已经为邻近生产矿井证实为区域性赋存稳定的隔水层。

3)二2煤底板隔水层

太原组顶部第一层灰岩至二2煤底板,主要由泥岩和粉砂岩、细砂岩组成,总厚度23.16~61.89m,平均厚度42.56m,该层分布连续、稳定,正常情况下,为良好的隔水层。

底板砂岩含水层与岩溶裂隙含水层之间没有水力联系

4)太原组中段隔水层

L8与L2灰岩之间,隔水层厚度间距67~77m,岩性主要由砂质泥岩、中粒砂岩、薄层灰岩组成,赋存稳定,分布连续,能有效阻隔太原组上下段灰岩含水层的水力联系。

5)本溪组隔水层

隔水层厚度15.70~24.02m,平均厚度19.73m,该层分布稳定、连续,隔水性较好,正常情况可阻止奥陶系含水层水与上部的水力联系。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